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滩声(灘聲)
水激滩石发出的声音。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诗:“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诗:“ 黄牛峡 静滩声转, 白马江 寒树影稀。” 元 萨都剌 《晓上石壁滩》诗:“ 龙溪 三月人上船,十里五里滩声喧。”
《漢語大詞典》:石言
石发声。古人附会为神凭石而言。左传·昭公八年:“石言於 晋 魏榆 。 晋侯 问於 师旷 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 杨伯峻 注:“谓有物凭依之而言也。汉书·五行志作‘神或冯焉’,説苑·辨物篇作‘有神冯焉’。”新唐书·五行志二:“ 广明 元年, 华岳庙 玄宗 御制碑隐隐然有声,闻数里间,浹旬乃止。近石言也。”
《漢語大詞典》:鸣石(鳴石)
(1).撞击后能传声甚远的石头。可作砧石、磬石。山海经·中山经:“﹝ 长石之山 ﹞其西有谷焉,名曰 共谷 ,多竹, 共水 出焉,西南流注于 洛 ,其中多鸣石。” 郭璞 注:“ 晋 永康 元年, 襄阳郡 上鸣石,似玉,色青,撞之声闻七八里,即此类也。” 袁珂 校注:“鸣石,盖磬石之类。 郭 説 襄阳郡 上鸣石,见《晋书·五行志》。”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鸣石出 华阴 ,虚桐採凤林。”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轮。”
(2).使山石发出鸣声。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鸿晨惊以响湍,泉夜下而鸣石。”
《漢語大詞典》:水苔
苔藻类植物。也叫石发、石衣、水衣、水绵、藫。可吃。尔雅“藫、石衣” 晋 郭璞 注:“水苔也,一名石髮, 江 东食之。”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水苔方下蔓,石萝日上寻。”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凡有要看的人,得拿出一片嫩榆叶,如果住在水排上,就改给一贝壳鲜水苔。”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陟釐
《国语辞典》:乾苔  拼音:gān tái
植物名。石莼科石发属,黄绿色藻类。为细长管状体,由一层细胞所组成,乾燥后可食用,可治瘿瘤、淋巴腺肿症。产于浅海。也称为「苔菜」、「海苔」。
《漢語大詞典》:陟厘(陟釐)
(1).一种蕨类植物。生池泽阴湿岩石上,一名石发。可入药,又可造纸。 南朝 梁 陆倕 《以诗代书别后寄赠》:“ 刘侯 有餘冷,宜饵陟釐方。” 唐 陆龟蒙 《苔赋》:“散巖竇者石髮,补空田者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药曰陟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陟釐﹝集解﹞引《别录》:“陟釐生 江 南池泽。”
(2).指陟釐纸。 宋 陆游 《杂题》诗之六:“安得陟釐三万箇,为君尽写暮年诗。”参见“ 陟釐纸 ”。
《国语辞典》:异特龙(异特龙)  拼音:yì tè lóng
动物名。恐龙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及东非侏罗纪后期的地层中。体重约二吨,体长约十公尺,肉食,牙齿和爪子锐利,尾巴强劲而有力。
《国语辞典》:三觭龙(三觭龙)  拼音:sān jī lóng
动物名。恐龙类。体长约三丈,其化石发现于北美洲及中国蒙古、山东之白垩纪地质系统中。有一骨板由头后缘伸至肩甲,以保护颈部,头上有角一对,形似牛角,头前正中线上,另有一小角,故称为「三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