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短褐袍
粗布的短衣。《水浒传》第十五回:“头綰两枚鬅鬆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参见“ 短褐 ”。
分類:粗布短衣
《國語辭典》:短褐  拼音:duǎn hé
贫贱者所穿,以粗布裁制的衣服。《墨子。鲁问》:「短褐之衣,黎藿之羹。」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挹,心不知学。」
《漢語大詞典》:貂褐
用貂皮制的短衣。 宋 陆游 《夜寒》诗:“清夜焚香读《楚词》,寒侵貂褐叹吾衰。”
分類:貂皮短衣
《漢語大詞典》:缊袯(緼襏)
粗麻布短衣。泛指贫者之衣。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首戴萌蒲,身衣緼襏,出艺粱稻,归奉慈亲。”
分類:麻布短衣
《漢語大詞典》:絺褐
麻布短衣。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爰及 唐 虞 ,犹篤其绪……絺褐其裳,土木其宇。”
分類:麻布短衣
《漢語大詞典》:鹑褐(鶉褐)
褴褛的短衣。比喻穷困的处境。 清 李渔 《慎鸾交·送远》:“不到中年觅小星,岂是夫纲正,况又在琴瑟方调,鸞凤初乘,鶉褐才离,龙榜新登。”
《漢語大詞典》:衷襦
衬在里面的短衣。 清 唐甄 潜书·富民:“昔者 明太祖 衷襦之衣,皆以梭布。”
分類:里面短衣
《漢語大詞典》:獭褐(獺褐)
獭皮制成的短衣。
分類:獭皮短衣
《国语辞典》:布衫儿(布衫儿)  拼音:bù shān ér
北平方言。指布质的单层短衣。
《國語辭典》:短褐不完  拼音:duǎn hé bù wán
粗布衣已经破损不完整。形容非常贫苦的样子。《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淮南子。览冥》:「道路辽远,霜雪亟集。短褐不完,人羸车毙。」也作「短褐不全」。
《国语辞典》:汗褂儿(汗褂儿)  拼音:hàn guà ér
贴身、轻软、能吸汗的短衣。
《漢語大詞典》:布母繜
古代一种状如围裙的短衣。急就篇卷二:“襌衣蔽膝布母繜。” 颜师古 注:“布母繜者, 薉貉 女子以布为脛空(腔),用絮补核,状如襜褕。 薉貉 者,东北之夷也。” 王应麟 补注引 黄 氏曰:“ 江 东谓鷦鷯为布母。布母繜,小衣也,犹犊鼻耳。”一说以“母繜”为词,谓即繜衣,“布”指其质料。见说文·糸部“繜” 清 段玉裁 注。
分類:围裙短衣
《漢語大詞典》:豹襦
豹皮做的短衣。 明 方孝孺 《养素斋记》:“狐袖豹襦,烹肥膾腴,青红夺目,甘膬沦肤者,服食之侈也。”
分類:豹皮短衣
《国语辞典》:打短儿(打短儿)  拼音:dǎ duǎn ér
1.做短工。
2.著短衣。
《漢語大詞典》:诎缨插衽(詘纓插衽)
徒冠去缨,扱衽短衣。谓罪人之服饰。管子·小匡:“ 桓公 亲迎之郊。 管仲 詘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 尹知章 注:“示将就戮。” 石一参 今诠:“詘缨,谓徒冠而去其缨。插衽,谓扱其衽如短衣然。刑人之冠服如是。”
《漢語大詞典》:襦领(襦領)
衬里短衣的领子。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 荆公 、 禹玉 、 熙寧 中同在相府,一日同侍朝,忽有风自 荆公 襦领而上,直缘其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