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检柙(檢柙)
亦作“ 检押 ”。
(1).犹规矩,法度。《汉书·扬雄传下》:“君子纯终领闻,蠢廸检押。” 颜师古 注:“检押,犹隐栝也,言动由检押也。”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故检柙之臣,不虚於侧。”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张乖崖 镇 蜀 ,当遨游时,士女环左右,终三年未尝回顾。此君殊重厚,可以为薄夫之检押。”
(2).矫正,约束。《东观汉记·杜林传》:“ 成王 深知其终卒之患,故以 殷 民六族分 伯禽 ……检柙其姦宄。” 汉 王充 《论衡·对作》:“ 孔子 作《春秋》……所以检柙靡薄之俗者,悉具密致。”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 千里 自以贵臣,坐排斥,意常怏怏,不检柙,时出行林薄间,猝为虎所杀。” 章炳麟 《訄书·订文》:“故经説上下,权舆於是,龙施相绍,其流遂昌,辩士凌誶,固非韵文所能检柙矣。”
(3).保护书籍的封套。《说文·木部》:“梜,检柙也。” 段玉裁 注:“检柙皆函物之偁,然则梜亦谓函物之器也。”
(1).犹规矩,法度。《汉书·扬雄传下》:“君子纯终领闻,蠢廸检押。” 颜师古 注:“检押,犹隐栝也,言动由检押也。”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故检柙之臣,不虚於侧。”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张乖崖 镇 蜀 ,当遨游时,士女环左右,终三年未尝回顾。此君殊重厚,可以为薄夫之检押。”
(2).矫正,约束。《东观汉记·杜林传》:“ 成王 深知其终卒之患,故以 殷 民六族分 伯禽 ……检柙其姦宄。” 汉 王充 《论衡·对作》:“ 孔子 作《春秋》……所以检柙靡薄之俗者,悉具密致。”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 千里 自以贵臣,坐排斥,意常怏怏,不检柙,时出行林薄间,猝为虎所杀。” 章炳麟 《訄书·订文》:“故经説上下,权舆於是,龙施相绍,其流遂昌,辩士凌誶,固非韵文所能检柙矣。”
(3).保护书籍的封套。《说文·木部》:“梜,检柙也。” 段玉裁 注:“检柙皆函物之偁,然则梜亦谓函物之器也。”
《漢語大詞典》:阿阇黎(阿闍黎)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
《漢語大詞典》:隐栝(隱栝)
亦作“ 隐括 ”。
(1).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韩非子·难势》:“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 奚仲 为车,不能成一轮。” 王先慎 集解:“ 张榜 本、 赵 本‘栝’作‘括’。”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揉曲曰隐,正方曰栝。”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俗非 唐 虞 之时,而世非 许由 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木箭必待隐栝而后成为轮矢,人也必须加以人工然后才成为善人。”
(2).引申为标准、规范。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议表》:“撰《律疏》三十卷,笔削已了,实三典之隐括,信百代之準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虽中庸史官,皆可勉副绳墨,粗就隐括。”
(3).矫正,修正。《后汉书·邓训传》:“ 训 考量隐括。” 李贤 注引《孙卿子》:“拘木必待隐括蒸揉然后直。”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母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徐彦 疏:“解云,隐谓隐审,括为检括,绳墨犹规矩也。”
(4).审度;查核。《后汉书·邓训传》:“ 建初 三年,拜 训 謁者,使监领其事。 训 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李贤 注:“隐审量括之也。”《梁书·武帝纪上》:“请自今选曹宜精隐括,依旧立簿,使冠履无爽,各实不违。”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阁下宜勉数日之劳,躬往隐括而发之,裁其价以予民。”
(5).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説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评〈离骚〉底作者》:“但《离骚》里面的话分明被隐括着的。”
(1).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韩非子·难势》:“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 奚仲 为车,不能成一轮。” 王先慎 集解:“ 张榜 本、 赵 本‘栝’作‘括’。”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揉曲曰隐,正方曰栝。”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俗非 唐 虞 之时,而世非 许由 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木箭必待隐栝而后成为轮矢,人也必须加以人工然后才成为善人。”
(2).引申为标准、规范。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议表》:“撰《律疏》三十卷,笔削已了,实三典之隐括,信百代之準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虽中庸史官,皆可勉副绳墨,粗就隐括。”
(3).矫正,修正。《后汉书·邓训传》:“ 训 考量隐括。” 李贤 注引《孙卿子》:“拘木必待隐括蒸揉然后直。”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母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徐彦 疏:“解云,隐谓隐审,括为检括,绳墨犹规矩也。”
(4).审度;查核。《后汉书·邓训传》:“ 建初 三年,拜 训 謁者,使监领其事。 训 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李贤 注:“隐审量括之也。”《梁书·武帝纪上》:“请自今选曹宜精隐括,依旧立簿,使冠履无爽,各实不违。”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阁下宜勉数日之劳,躬往隐括而发之,裁其价以予民。”
(5).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説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评〈离骚〉底作者》:“但《离骚》里面的话分明被隐括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