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善知坐处
【三藏法数】
谓比丘入大众中,动止有时,若见上座,不应安坐,若见下座,不应起立,是为善知坐处。(上座者,谓戒腊在前,道德闻达之比丘也。)
深信因果,知佛不灭
【三藏法数】
所作为因,感报为果。谓若信因果不虚,则无造恶之过;若知法身常住,则无断灭之见。是即忏悔也。
知病人可食不可食
【三藏法数】
谓供给病人饮食所须,当看其可食者,则与之;不可食者,则不与也。
知他心通
【三藏法数】
谓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憍梵钵提,异舌知味
【三藏法数】
梵语憍梵钵提,华言牛呞。法华文句云: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若食后,常事虚噍。盖其馀报未除,舌尝味时,亦事虚噍,故人称为牛呞。以其异舌而能尝味,故云异舌知味。
摩诃迦叶,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三藏法数】
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饮光。谓其修灭尽定,意根已灭,虽灭意根,而能了知一切诸法。故云:圆明了知,不因心念。(灭尽定者,受想心灭,身證此定也。)
知义
【三藏法数】
知义者,谓知十二部经中,一切文字语言所诠之义理也。
知时
【三藏法数】
知时者,谓善知如是时中,任修寂静。如是时中,任修精进。如是时中,任修舍定。如是时中,任供养佛。如是时中,任供养师。如是时中,任修布施忍辱,乃至般若等也。(任者,堪也,当也。)
知自
【三藏法数】
知自者,谓自知我有如是信、如是戒、如是多闻、如是舍、如是慧、如是正念、如是善行,皆悉明了也。
知众
【三藏法数】
知众者,谓知如是等是刹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应知是众,如是行来、如是坐起、如是说法、如是问答,皆悉明了也。(刹利,梵语具云刹帝利,华言田主,王种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知人尊卑
【三藏法数】
知人尊卑者,人有二种:一者信,二者不信。信者为善人,知其为尊。不信者为恶人,知其为卑。又如二乘之人,但能自度,不能度人,知其为卑。若菩萨之人,不愿自度,但求度他,而能以慈悲之心,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则知其为尊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令放逸者生觉知
【三藏法数】
令放逸生觉知者,谓佛说法时,或有放逸之人,不能毕集,必须地动,令其觉知,皆来谛听也。
令众生知法相
【三藏法数】
令众生知法相者,谓佛说法,微妙难知,必先地动,普令一切众生,心生警悟,觉了诸法之相也。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三藏法数】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又以观道未增,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是以自观己身不净,亦观所爱之人身亦不净,故云外观色少。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八色光明者,谓见地色如黄白净地;见水色如渊中澄清之水;见火色如无烟薪清净之火;见风色如无尘清风;见青色如金精山;见黄色如薝卜华;见赤色如春朝霞;见白色如珂雪也。)
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三藏法数】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观于内身色相既熟,则观外色虽多,亦无妨碍。所谓谛观一死尸至十百千万等死尸。若观一胖胀时,悉见一切胖胀,乃至坏烂青瘀剥落亦复如是。故云外观色多,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