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者
【佛学大辞典】
(杂语)欲念强而不知足者也。遗教经曰:「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杂语)欲念强而不知足者也。遗教经曰:「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不染污无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无知之一。根性闇昧,不知事物之道理,法门之义理也,即智慧之劣者。是无始以来不学之结果也。但此无知非执著于物之不净性分,故云不染污,是以此无知非为悟谛理离生死之自行障,但为了知一切法成一切智人,普教化人之化他障,因而亦谓之化导障之惑,阿罗汉独断染污无知,不断不染污无知,故阿罗汉有赤盐亦不知之愚者。佛兼断不染污无知,故即称为一切智人。天台之三惑,以之为尘沙惑。
【佛学常见辞汇】
以劣慧为体,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义理,其无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不知无数法门差别,故名无知,台家谓之尘沙惑,此惑不障出世生死,而障修道成佛,故菩萨必须须断之。
(术语)二无知之一。根性闇昧,不知事物之道理,法门之义理也,即智慧之劣者。是无始以来不学之结果也。但此无知非执著于物之不净性分,故云不染污,是以此无知非为悟谛理离生死之自行障,但为了知一切法成一切智人,普教化人之化他障,因而亦谓之化导障之惑,阿罗汉独断染污无知,不断不染污无知,故阿罗汉有赤盐亦不知之愚者。佛兼断不染污无知,故即称为一切智人。天台之三惑,以之为尘沙惑。
【佛学常见辞汇】
以劣慧为体,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义理,其无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不知无数法门差别,故名无知,台家谓之尘沙惑,此惑不障出世生死,而障修道成佛,故菩萨必须须断之。
少欲知足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不多求曰少欲。得少而不懊恼曰知足。无量寿经上曰:「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法华经劝发品曰:「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涅槃经曰:「狮子吼菩萨问云:少欲知足有何差别?佛言: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当离尘寡欲,不可多求财利,而起贪染,常自知足,调伏诸根,以增长善法也。
(杂语)不多求曰少欲。得少而不懊恼曰知足。无量寿经上曰:「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法华经劝发品曰:「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涅槃经曰:「狮子吼菩萨问云:少欲知足有何差别?佛言: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当离尘寡欲,不可多求财利,而起贪染,常自知足,调伏诸根,以增长善法也。
四佛知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开佛知见,二示佛知见,三悟佛知见,四入佛知见。法华经方便品所说,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者,以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此佛知见也。是曰开示悟入之四佛知(参见:。见开示悟入)
【佛学常见辞汇】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名数)一开佛知见,二示佛知见,三悟佛知见,四入佛知见。法华经方便品所说,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者,以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此佛知见也。是曰开示悟入之四佛知(参见:。见开示悟入)
【佛学常见辞汇】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四知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人起善恶之心时,四者直知之。天知,地知,傍人知。自知是也。出骂意经。
【三藏法数】
(出佛说骂意经)
〔一、天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天神已自知之,照临于上矣。
〔二、地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地神已自知之,鉴察于下矣。
〔三、傍人知〕,谓人作善作恶,于隐僻之处,自谓无人知,而不知傍人已知之矣。
〔四、自知〕,谓心欲作善作恶,人虽未知,自意已先知之矣。
(名数)谓人起善恶之心时,四者直知之。天知,地知,傍人知。自知是也。出骂意经。
【三藏法数】
(出佛说骂意经)
〔一、天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天神已自知之,照临于上矣。
〔二、地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地神已自知之,鉴察于下矣。
〔三、傍人知〕,谓人作善作恶,于隐僻之处,自谓无人知,而不知傍人已知之矣。
〔四、自知〕,谓心欲作善作恶,人虽未知,自意已先知之矣。
未知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未知当知根。是三无漏根之一。
(术语)又云未知当知根。是三无漏根之一。
未知当知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无漏根之一。(参见:三无漏根)
(术语)三无漏根之一。(参见:三无漏根)
正遍知海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之正遍知,深广而不可测量,故譬之于海。观无量寿经曰:「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往生论注上曰:「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观经妙宗钞上曰:「三智融妙名正遍知,无量甚深故喻如海。」
(譬喻)佛之正遍知,深广而不可测量,故譬之于海。观无量寿经曰:「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往生论注上曰:「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观经妙宗钞上曰:「三智融妙名正遍知,无量甚深故喻如海。」
正遍知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佛部之异名也。大日经疏六曰:「正遍知部三昧门。」
(流派)佛部之异名也。大日经疏六曰:「正遍知部三昧门。」
申瑟知林
【佛学大辞典】
(地名)Yas!t!i-vana,又作申怒林,申怒波林,杖林名。竹杖外道于此量佛之身量。释迦方志下曰:「申瑟知林,言杖林也。满山谷,昔有人以丈六竹杖量佛,而恒出杖表。因投杖去,遂生根被山。」玄应音义十八曰:「申怒亦言申怒波,此译云实森,谓贞实也。」
(地名)Yas!t!i-vana,又作申怒林,申怒波林,杖林名。竹杖外道于此量佛之身量。释迦方志下曰:「申瑟知林,言杖林也。满山谷,昔有人以丈六竹杖量佛,而恒出杖表。因投杖去,遂生根被山。」玄应音义十八曰:「申怒亦言申怒波,此译云实森,谓贞实也。」
外护善知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善知识之一。谓给我衣食所须使我安稳修道行之善友也。止观四下曰:「夫外护者,不拣黑白,但营理所须,如母养儿,如虎衔子,调和得所,旧行道人乃能为耳,是名外护。」
【佛学常见辞汇】
指供给我衣食所须以使我安心修道的善友,为三善知识之一。
【三藏法数】
护,犹助也。谓营理所须,以助修行之人;或有外侮,而能捍禦,故名外护善知识。
(术语)三善知识之一。谓给我衣食所须使我安稳修道行之善友也。止观四下曰:「夫外护者,不拣黑白,但营理所须,如母养儿,如虎衔子,调和得所,旧行道人乃能为耳,是名外护。」
【佛学常见辞汇】
指供给我衣食所须以使我安心修道的善友,为三善知识之一。
【三藏法数】
护,犹助也。谓营理所须,以助修行之人;或有外侮,而能捍禦,故名外护善知识。
百不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百不会。一切不知不会也,所谓非思量底。莫妄想也。大慧普说上曰:「你要真个参,但一切放下,如木死人相似,百不知百不会,蓦地向不知不会处得个一念子破,佛也不奈你何。」
(术语)又曰百不会。一切不知不会也,所谓非思量底。莫妄想也。大慧普说上曰:「你要真个参,但一切放下,如木死人相似,百不知百不会,蓦地向不知不会处得个一念子破,佛也不奈你何。」
合中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鼻根之于香境,待香微接于鼻根而知觉,是云合中知。如眼根之于色境,则反之,故云离中知。俱舍论二曰:「眼耳意根境不至,三相违。」同光记二曰:「此宗眼耳意三取非至境,鼻舌身三唯取至境。若依胜论外道,六根皆取至境。」
(术语)如鼻根之于香境,待香微接于鼻根而知觉,是云合中知。如眼根之于色境,则反之,故云离中知。俱舍论二曰:「眼耳意根境不至,三相违。」同光记二曰:「此宗眼耳意三取非至境,鼻舌身三唯取至境。若依胜论外道,六根皆取至境。」
自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知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心欲作善作恶,人虽未知,自意已先知之矣。
(术语)四知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心欲作善作恶,人虽未知,自意已先知之矣。
自知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元中峰著。附于三时系念之后。
(书名)一卷,元中峰著。附于三时系念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