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1—1854 【介绍】: 清湖南善化人,字在田。出身行伍,道光间参与镇压瑶、苗民起义,累擢游击。咸丰间太平军兴,从援桂林,守长沙,至江宁,擢至郧阳镇总兵。调江北,从琦善,进攻瓜洲,战死。谥威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平湖人,字良甫,号海门。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讲。性豪爽,善画梅,兼工分隶。有《躬厚堂集》、《跗山馆词》。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四
张金镛,字海门,平湖人。道光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有《躬厚堂诗录》。
词学图录
张金镛(1805-1860) 字良甫,一作良辅,号海门,又号忍龛,初名敦瞿。浙江平湖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授编修。官至侍讲。师事徐熊飞,复与王拯、孙衣言、龙启瑞相切磋。及视学湘中,有袖诗文求审定者,即为评骘,复指授法度。工词,宗姜夔。又精书画。有《躬厚堂诗录》、《绛跗山馆词录》、《躬厚堂杂文》。
瞿绩凝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瞿绩凝,浙江省萧山县(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0—1918 【介绍】: 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旋任外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辛亥后寓上海。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五
瞿鸿禨,字子玖,号止庵,善化人。同治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慎。有《瞿文慎公诗选》。
维基
瞿鸿禨(1853年—1918年),字子玖,号止庵,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清末大臣。瞿鸿禨生于清文宗咸丰癸丑年(1853年)六月十五日。穆宗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科举人,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升内阁学士,先后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中日甲午战争时,曾上四路进兵之策。庚子年曾随两宫西狩,出任工部尚书。返京后任军机大臣、政务大臣。请以策论试士,开经济特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任首任尚书,秉承慈禧太后意旨,屡献求和之策,深得赏识。赏黄马褂,加太子太保。“新政”中,有些政府机构以“兴学、通商、劝工”为名,借端巧取。他请求降旨禁革苛派,任民间自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授协办大学士,参与策划预备立宪,任议改官制大臣。三十三年(1907年),岑春煊入朝留掌邮传部,利用杨翠喜案,秘密上疏弹劾庆亲王奕劻。因瞿平时善用岑春煊,与袁世凯互相倾轧,遭奕劻嫉恨。又因平时对慈禧太后直言,被侍讲学士恽毓鼎弹劾为“揽权恣纵”,遂被罢官归故乡长沙。辛亥革命湖南起义后,赴上海避难,民国七年(1918年)病逝于上海。废帝溥仪追谥文慎。

人物简介

简介
邓濂(1855-1899)文人。字似周,号石瞿,别号巽庵。无锡县城人。同治甲戌秀才,禀贡生,候选训导。号诗文,工骈俪,与华世芳,秦坚、杨模,裘廷梁,秦宝珉,杨凯称为"梁溪七子"。游幕四方,文誉甚著。著有《巽庵集》七卷,挚友廉泉代为校定。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施士洁(1855~1922),字沄舫,号芸况,又号哲园,晚号耐公。清台湾县治(今台南市)人,为进士施琼芳之次子。未冠补博士弟子员,县、府、院三试均名列第一。光绪二年(1876)中举,次年(1877)捷成进士,授内阁中书。生性放诞,不喜仕进。返台后曾先后任教彰化白沙书院、台南崇文、道学、海东书院。与丘逢甲、许南英三位并称为清季三大诗人。当时台湾兵备道唐景崧因仰慕其才,曾再三敦请施士洁参与政事,两人因此成为文字交。及唐景崧任台湾巡抚,又招其入幕,以咨询政务并切磋文艺。乙未割台,施氏携眷内渡,寓居于福建省晋江西岑,时往来于厦门、福州间。和林尔嘉、郑毓臣等台湾内渡文士,流连诗酒,为当地诗社「菽庄吟社」之祭酒。1911年出任同安马巷厅长,1917年入闽修志局,既而寄居厦门。1922年五月病逝于鼓浪屿。 施士洁为台湾史上极富文名的进士,王松《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乘》都给他极高的评价。其古体诗雄深雅健似苏、欧,近体则取法范、陆,得其沉郁深婉之旨。著作有有《日记》一册、《乡谈声律启蒙》一册、《?园吟草》四册、《后苏龛诗钞》十一册、《后苏龛词草》一册。后三种皆端楷誊写,近人黄典权认为应是施士洁仔细校定的手稿。施士洁遗稿原藏于黄典权处,因蠹蚀过甚,故龙文出版社重印时,乃据「台湾文献丛刊」排印本影印,兹据台湾文献丛刊本为底本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维基
施士洁(1853年—1922年),又名施士浩《光绪二年丙子恩科登科录》上海图书馆藏本作施士洁;南京图书馆藏本作施士浩。《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三十一光绪二年五月十二日引见新科进士名单亦作施士浩。、原名应嘉,字沄舫,号芸况,又号哲园,福建台湾人,与其父施琼芳为清代台湾仅有的父子进士。父亲施琼芳,为道光廿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进士。长兄施应浚,乳名增川,学名士沅,号瞿仙,邑廪生。咸丰五年(1855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由于生辰与宋代文人苏东坡相同,常以东坡自比,所以将诗集名称命名为「后苏龛」。家住台南赤嵌楼畔石兰山馆,一说位于今台南市中西区民族路6巷,一说位于今台南市中西区赤嵌街15巷。施士洁于同治十年(1871年)17岁时被知县白鸾卿选拔为童生试第一名,后考试屡失意,奋发振作后,同治13年举茂才,县、府、院三试均第一,号称「小三元」。光绪元年(1875年)参加乙亥恩科乡试,中试举人。光绪二年进京参加丙子恩科春试,中赐同进士出身三甲二名,任内阁中书。先后任职彰化白沙书院、台南崇文书院山长,光绪十三年(1887年)应台湾道唐景崧之聘,主讲海东书院,门生许南英、汪春源均中进士,丘逢甲、郑鹏云文名显著。光绪十七年任唐景崧幕僚。1895年乙未割台后西渡回泉州晋江县西岑故里,曾任职厦门商政局,负责贡燕业务,宣统三年(1911年)出任同安县马巷厅厅长,民国六年(1917年)至福州「闽省修志局」,民国十一年(1922年)于鼓浪屿去世。施士洁曾先后加入文学社团,在台期间参加崇正社、斐亭吟社、牡丹吟社。西渡后参加菽庄吟社。
袁祖光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袁祖光(1867年—1930年),字骥孙,号晓村,别号瞿园。祖籍太湖,民初迁居望江县麦元乡,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登进士三甲第二十六名,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后历任直隶州知州、湖北候补道尹。此后加盟同盟会,民国六年,担任众议院议员。后历任豫、鄂、皖三省帑捐局局长等职。著作有《瞿园诗文集》、《缘天香雪箨诗话》、《摘星词杂十二种》、《古今齐谐》、《东游诗草》等。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梅(1884—1939),字瞿安,一字灵鹤,号霜厓,别署吴某(梅的古体字)、腥庵、臒盏、厓叟、逋飞、呆道人,室名奢摩他室、百嘉室,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教授。著有《霜厓曲录》、《霜厓四剧》、《词学通论》、《南北词简谱》、《词学讲义》、《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曲学通论》、《元曲研究》、《辽金元文学史》等。师承唱曲名家俞粟庐、诗人陈三立、词家朱祖谋。在曲学领域,既从事理论研究,也进行创作。创作有杂剧、传奇11种,不仅擅长制曲、谱曲,而且集高超的演奏与字正腔圆的演唱于一身,被誉为“曲学泰斗”。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曰“曲学之兴,(王)国维治之三年,未若吴梅之劬以毕生。国维限于元曲,未若吴梅之集其大成。国维详其历史,未若吴梅之发其条例。国维赏其文采,未若吴梅之析其声律。而论曲学者,并世要推吴梅为大师。”
词学图录
吴梅(1884-1939) 字瞿安,一作癯庵,一字灵鳷,号霜厓,一作霜崖。长洲(今苏州)人。清诸生。清末任东吴大学、存古学堂教习。入民国,历任南京第四师范、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光华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避抗战至云南大姚病卒。精戏曲学,与王国维并称两大家。且制谱、填词、按拍能一身任之。南社社员。有《霜厓诗录》、《霜压词录》、《霜厓文录》及传奇《风洞山》、杂剧《湘真阁》等。
霜厓词录·序
岁己卯春,吴县吴君瞿安殁于云南之大姚县。殁前数月,寄湘潭柚园,写定其所作为《霜厓词录》,以书抵予,乞为序。值人事牵役,卒未报。又闻君丧,始为之,而君不及见也。方兵事起,君扶衰病走避鄂湘间,复转徙历桂林、昆明而至大姚,遂不起。读君书及君自序,惴惴焉若亟为身后之托者,初不料其果死异域也。执笔怆念。吁!可伤已!君记诵博洽,文辞尔雅,以金元乐曲之学,教授于南北大学者历二十年。海内推明音律,惟首举君,而亦以是掩君他长。世辄谓元曲兴而宋词亡,工于曲者于词为病,观君所为顾不尔。君审律至精,尝论:「曲韵以入配三声之音为正,准之宋贤诸词,凡以入作平或上去者,无不符合。近人词守四声者,知入可代他声而已,未悟韵部之分配不可乱也。」又曰:「阳上作去,实利歌喉。」此皆前人所未言,君自乐曲中获之,而尤有裨于词者也。宋词人谙音律者,每一篇出,莫不谐歌者之口。君词亦犹是矣,不待精彩之美耳。颉颃前贤,其斗南继翁之比欤。柳耆卿乐章喜用俗语,开南北曲先例。君既工曲,而词必雅驯,不屑屑效彼,非才力有馀,孰尽能事若此耶?吾乡蒋心馀以《九种曲》著,其词实超于并时诸贤,具有定论。然则君虽以曲名,终不相掩可知已。君他著述有文二卷,诗四卷,《曲录》二卷,《南北词简谱》十卷,《霜厓三剧》一卷。其行谊别具于君门人卢前所撰事略焉。新建夏敬观。 据贵阳文通书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初版本
霜厓词录·自序
霜厓手定旧词,凡三易寒暑,缮录既竟,遂书其端曰:梅出词鄙倍,忝窃时誉,总三十年,得如干首。身丁乱离,未遑润色,诣力所在,可得而言。长调涩体,如耆卿、清真、白石、梦窗诸家创调,概依四声。至习见各牌,若〔摸鱼子〕、〔水龙吟〕、〔水调歌头〕、〔六州歌头〕、〔玉蝴蝶〕、〔甘州〕、〔台城路〕等,宋贤作者,不可胜数,去取从违,安敢臆定?因止及平侧,聊以自宽。中调小令,古人传作,尤多同异,亦无劳龂龂焉。又去上之分,当从菉斐轩韵,阳上作去,实利歌喉。秦敦夫以此书为北曲而设,盖以入配三声,别无专韵耳。不知此分配之三声,即入韵之标准,持校宋词,莫不吻合。爰悉依据,非云矫异。其它酬应之作,删汰颇严。区区一编,已难藏拙,惠而好我,慎勿补遗。嗟乎!世变方殷,言归何日?敛滂沛于尺素,吐哀乐于寸心,粗记鸿泥,贤于博奕,览者幸哀其遇也。 戊寅二月,长洲吴梅,时年五十有五,避兵湘潭作
人物简介
吴梅(一八八四—一九三九),字瞿安,号霜崖。吴县人。年轻时参加南社,在北京、南京等地大学任教,从事词曲、戏曲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中国戏曲概论》、《南北词简谱》等。

人物简介

黄鹤楼志·人物篇
瞿秋白(1899—1935) 革命家、作家、翻译家。又名霜。江苏常州人。系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1927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时随中共中央机关来到武汉,曾先后同羊牧之、郭沫若等人共游黄鹤楼故址,朗诵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吟唱崔颢的《黄鹤楼》诗,并感叹“黄鹤楼名存实亡了。革命胜利后,一定要照原样整修重建,保存古迹”。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夏承焘(1900-1986) 字瞿禅,别号瞿髯。温州人。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曾在温州任教,1930年到之江大学任教,居秦望山月轮楼,先后与龙榆生、朱疆村、冯沅君、陆侃如夫妇、冒鹤亭等把晤,又结识马一浮、金松岑、唐玉虬诸翁,后与唐圭璋、任二北、邓广铭等通函,又与顾颉刚、吴鹭山订交。主要著作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白石道人歌曲旁谱考证》、《白石歌曲旁谱辨》、《瞿髯词》、《瞿髯论词绝句》、《夏承焘词集》等。
天风阁词集·前言
予年十四、五,始解为诗。偶于学侣处见《白香词谱》。假归过录。试为小令,张震轩师尝垂赏调笑令结句“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二句,以朱笔加圈。一九二〇年,林铁尊师宦游瓯海,与同里诸子结瓯社,时相唱和。是时,得读常州张惠言、周济诸家书,略知词之源流正变。林师尝以瓯社诸子所作,请质于况蕙风、朱彊村先生。其年秋,出游冀、陕。在陕五年,治宋明儒学,颇事博览。二十五岁归里,僦居邻籀园图书馆。其后,客授严州,乃重理词学。并时学人,方重乾嘉考据。予既稍涉群书,遂亦稍稍摭拾词家遗掌。三十左右,居杭州之江十年。讲诵之暇,成词人年谱数种,而词则不常作。抗战以后,违难上海,怅触时事,辄借长短句为之发抒。林师与吷庵、鹤亭、眉孙诸老结午社,予亦预座末。拈题选调,虽不耐为,而颇得诸老切磋之益。昔沈寐叟自谓“诗学深,诗功浅”,予于寐叟无能为役,自忖为词,则正同此。故涉猎虽广,而作者甘苦,心获殊少。早年妄意合稼轩、白石、遗山、碧山为一家,终仅差近蒋竹山而已。一九四二年,逸群、怡和夫妇抄予词成,嘱记学词经历,爰略书如此。一九七六年,避地震客居长沙三月,承陈云章、彭岩石诸同志协助,拙作《瞿髯词》油印成册。越二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欲以拙词付梓,乃在《翟髯词》油印本基础上略事扩选,共得三百首,名之曰:《夏承焘词集》。去年,应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之嘱,又选得一百五十首,名之曰《天风阁词集》,实为《夏承焘词集》之续编。今无闻注释蒇事,予以年老,惮于作自序,爱检往年为逸群夫妇手抄本所书之学词经历旧稿,即为此集之简短前言。 此集初稿曾就正于周笃文同志,并承吴鹭山同志为书名题字,并此致谢。 夏承焘八十四岁书于北京天凤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