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瞋烦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烦恼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五欲违情等境,即起瞋恚忿恨,缠结记忆在心,而生烦恼,故名瞋烦恼。
瞋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缚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缚之一。
【三藏法数】
忿怒之心,名为瞋。谓众生于五尘违意之境,忿怒生瞋,起诸惑业,因被缠缚,不得解脱,故名瞋缚。
瞋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觉之一。
【三藏法数】
瞋,即瞋恨。谓瞋恚心起,常念忿恨于他,故名瞋觉。
二种瞋报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常为他人求其长短〕,常为他人求其长短者,谓因前世不能容物,稍不如意,即兴嗔恨,故感今生被人伺求长短,动辄得咎也。
〔二、常为众人之所恼害〕,常为众人之所恼害者,谓因前世瞋恼众人,令不安隐,故感今生常被多人之所恼害也。
三种发相──瞋恚三种发相
【三藏法数】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一、非理瞋相〕,谓行人修禅定时,瞋觉欻然而起,无问是理非理,他犯不犯;无故而发瞋恚,障诸禅定,是为非理瞋相。
〔二、顺理瞋相〕,谓行人修禅定时,外人实来恼我,以此为缘,生于瞋觉,相续不息;亦如持戒之人,见非法者,而生瞋恚。瞋虽顺理,亦障禅定,是为顺理瞋相。
〔三、诤论瞋相〕,谓行人修禅定时,著己所解之法为是,谓他所行所说悉以为非。外人所说不顺己情,即恼觉心生,而起瞋恨,障诸禅定,是为诤论瞋相。
非理瞋相
【三藏法数】
谓行人修禅定时,瞋觉欻然而起,无问是理非理,他犯不犯;无故而发瞋恚,障诸禅定,是为非理瞋相。
顺理瞋相
【三藏法数】
谓行人修禅定时,外人实来恼我,以此为缘,生于瞋觉,相续不息;亦如持戒之人,见非法者,而生瞋恚。瞋虽顺理,亦障禅定,是为顺理瞋相。
诤论瞋相
【三藏法数】
谓行人修禅定时,著己所解之法为是,谓他所行所说悉以为非。外人所说不顺己情,即恼觉心生,而起瞋恨,障诸禅定,是为诤论瞋相。
无瞋善根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瞋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瞋善根。
火途对瞋忿
【三藏法数】
火途即地狱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无慈悲心,常怀瞋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瞋忿。
多瞋众生慈悲观
【三藏法数】
谓多瞋恚之人,于诸违情之境,辄生忿怒。当用慈悲观治之,爱念悯伤一切众生,不于彼而起瞋心。故云多瞋众生慈悲观。
能忍所瞋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智力,虽被人瞋呵,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幻者,谓如变幻而不实也。)
瞋恶见喜
【三藏法数】
谓由慈心,常行利乐,普济众生,无冤亲想,故瞋恶之人见则生喜也。
瞋不能隐形
【三藏法数】
瞋不能隐形者,谓龙瞋怒之时,必是本形,不能化为异类之身也。
瞋结
【三藏法数】
瞋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瞋心,而不自已,由此瞋惑,系缚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