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瞋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瞋恚之热恼譬如火,谓之瞋火。万善同归集五曰:「慈云既润,瞋火潜消。」
【佛学常见辞汇】
怒火。
瞋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毒之一。瞋恚之心也。三毒中此为最恶。资持记下四之一曰:「华严云: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又云:一念起瞋,殃堕无间。」
【佛学常见辞汇】
瞋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
瞋心不受悔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显教十重戒之一。
瞋斗㖃地
【佛学大辞典】
(杂语)瞋者忿怒,斗者狞视,者怒号声,地者助字。赫怒之状。
瞋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毒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毒之一。
【三藏法数】
忿怒之心,名之为瞋。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
瞋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病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病之一。
【三藏法数】
谓瞋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瞋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切众生,皆吾眷属,应与其乐,何所可瞋。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清凉矣。
瞋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毒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毒之一。
【三藏法数】
瞋恚者,谓于违情之境,不顺己意,心生忿怒也。
【三藏法数】
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瞋忿也。
瞋恚火
【佛学大辞典】
(譬喻)瞋恚之热恼如火,谓之瞋恚火。又瞋恚能烧尽一切之功德,故譬之于火。增一阿含经十四曰:「诸佛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瞋恚火。」
【佛学常见辞汇】
1。怒火。2。(喻)怒火能将人的一切功德烧毁。
瞋恚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蔽心之一。(参见:六蔽)
【三藏法数】
谓众生由瞋恨忿恚蔽覆于心,历事对境,常怀恼害于他,而无忍辱之行,是名瞋恚心。
六蔽
【佛学大辞典】
(名数)蔽者蔽覆之义,覆净心者有六种。一悭贪,覆布施而使不生。二破戒,覆戒行而使不生。三瞋恚,覆忍辱而使不生。四怜念,覆精进而使不生。五散乱,覆禅定而使不生者。六愚痴,覆智慧而使不生。见智度论三十三,止观八之二。
【佛学常见辞汇】
蔽是覆蔽之义,能蔽净心者,有六种,名为六蔽。一、悭贪能蔽布施,使之不生。二、破戒能蔽戒行,使之不生。三、瞋恚能蔽忍辱,使之不生。四、懈怠能蔽精进,使之不生。五、散乱能蔽禅定,使之不生。六、愚痴能蔽智慧,使之不生。观此可知六蔽乃是六度的反面。
瞋恚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钝使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钝使之一。
【三藏法数】
瞋即忿怒,谓诸众生,于违情境上,起诸瞋恚,恼乱自他,由此瞋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瞋恚尸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毒尸利之一。(参见:三毒)
三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三根: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瞋毒,恚忿之心名为瞋。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为痴。心性闇钝,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智度论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大乘义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止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智度论十九曰:「一切三界无常,为三衰三毒火所烧。」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佛学常见辞汇】
贪、瞋、痴。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佛学次第统编】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贪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著为性。
二、瞋 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瞋恚之想,是谓之瞋,瞋者憎恚为性。
三、痴 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瞋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瞋毒〕,忿怒之心,名之为瞋。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瞋恚身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缚)
【三藏法数】
谓欲界众生,于五欲违情等境,心生瞋恚,起诸惑业,束缚于身,不得解脱,故名瞋恚身缚。
瞋习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习因之一。
【三藏法数】
瞋习因者,谓瞋习交冲,发于相忤,故心热发火,铸气为金,此业所感,故有宫割斩斫等报也。(铸气为金者,谓热恼不息,气忿成坚也。宫即五刑中之宫刑也。)
瞋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想之一。(参见:三想)
三想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欲想,起贪欲之思想也。二、瞋想,起瞋恚之思想也。三、害想,起害人之思想也。无量寿经上曰:「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净影疏曰:「未对境界,预起邪思,名之为觉。对缘生心,说为三想。」【又】一、怨想,于人欲加害于我者,及害我父母兄弟者,亦生亲爱之想也。二、亲想,于父母兄弟及亲戚朋友,皆生亲爱之想也。三、中人想。于非怨非亲之人,生亲爱之想也。见智度论七十二。
【佛学常见辞汇】
欲想、瞋想、害想。欲想是生起贪欲的思想;瞋想是生起瞋恚的思想;害想是生起害人的思想。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般若经云:菩萨欲成无上道者,应起平等心,于一切众生,无有偏党,皆生亲爱之想,莫生怨心,莫生中人心,故名三想。
〔一、怨想〕,怨想者,谓有人加害于我,及害我父母兄弟者,亦生亲爱之想也。
〔二、亲想〕,亲想者,谓于父母兄弟及亲戚朋友等,皆生亲爱之想也。
〔三、中人想〕,中人想者,谓于非怨非亲之人,亦生亲爱之想也。
瞋业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恶业道之一。(参见: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