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74,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7 98 99 100 下一页
千眼千臂观世音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乞眼婆罗门
天眼
天眼力
天眼明
天眼通
天眼智
天眼智通
天眼智證通
天眼智通愿
五眼
六十四眼
日幢华眼鼓
佛类词典(续上)
千眼天千眼千臂观世音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乞眼婆罗门
天眼
天眼力
天眼明
天眼通
天眼智
天眼智通
天眼智證通
天眼智通愿
五眼
六十四眼
日幢华眼鼓
千眼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帝释天之异名。杂阿含经四十曰:「比丘白佛言: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复名千眼?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聪明智慧,于一坐间思千种义,观察称量,以是因缘彼天帝释复名千眼。」最胜王经曰:「千眼帝释王。」
(天名)帝释天之异名。杂阿含经四十曰:「比丘白佛言: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复名千眼?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聪明智慧,于一坐间思千种义,观察称量,以是因缘彼天帝释复名千眼。」最胜王经曰:「千眼帝释王。」
千眼千臂观世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与千手千眼观世音同。
(菩萨)与千手千眼观世音同。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智通译。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同本。
(经名)一卷,唐智通译。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同本。
乞眼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人名)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弃地,又以脚踏。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难可度也,眼实无用,而强索之,既得而弃,又以脚踏,何弊之甚!如此人辈,不可度也。不如自调,早脱生死。思惟是已,于菩萨道退,回向小乘。」又贤愚经六,弥勒所问本愿经,六度集经四等,均有婆罗门乞眼事。
(人名)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弃地,又以脚踏。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难可度也,眼实无用,而强索之,既得而弃,又以脚踏,何弊之甚!如此人辈,不可度也。不如自调,早脱生死。思惟是已,于菩萨道退,回向小乘。」又贤愚经六,弥勒所问本愿经,六度集经四等,均有婆罗门乞眼事。
天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眼之一。为天趣之眼,故名天眼。以色界四大所造清净之眼根前知粗细远近一切之诸色,及众生未来生死之相者。此有修得生得之二种,在人中依禅定于肉眼上彼修得净眼者,谓为修得之天眼,生于色界诸天自得此净眼者,谓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智度论五曰:「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是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二者从修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天趣之眼,故名天眼。」观无量寿经曰:「未得天眼,不能远观。」无量寿经下曰:「天眼通达,无量无限。」
【佛学常见辞汇】
天上人的眼,能够看得很远,为五眼之一。天眼有两种,一种是从福报得来,如天人;一种则是从苦修得来,如阿那律所得的天眼是。
【三藏法数】
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以无色质障碍故也。
(术语)五眼之一。为天趣之眼,故名天眼。以色界四大所造清净之眼根前知粗细远近一切之诸色,及众生未来生死之相者。此有修得生得之二种,在人中依禅定于肉眼上彼修得净眼者,谓为修得之天眼,生于色界诸天自得此净眼者,谓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智度论五曰:「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是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二者从修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天趣之眼,故名天眼。」观无量寿经曰:「未得天眼,不能远观。」无量寿经下曰:「天眼通达,无量无限。」
【佛学常见辞汇】
天上人的眼,能够看得很远,为五眼之一。天眼有两种,一种是从福报得来,如天人;一种则是从苦修得来,如阿那律所得的天眼是。
【三藏法数】
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以无色质障碍故也。
天眼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得十力之一。佛所得之天眼也。为了了分明,无能坏无能胜者,故云力。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得十力之一,也就是佛所得的天眼,因佛的天眼无能坏和无能胜,所以叫做力。
(术语)佛所得十力之一。佛所得之天眼也。为了了分明,无能坏无能胜者,故云力。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得十力之一,也就是佛所得的天眼,因佛的天眼无能坏和无能胜,所以叫做力。
天眼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罗汉所得三明之一。天眼通之更为明了者。天眼通凡圣皆能得之,天眼明非圣者不能得。
【佛学常见辞汇】
阿罗汉所得三明之一,比天眼通更加厉害,天眼通凡人圣人都能得到,但天眼明非圣者不能得。
【三藏法数】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术语)阿罗汉所得三明之一。天眼通之更为明了者。天眼通凡圣皆能得之,天眼明非圣者不能得。
【佛学常见辞汇】
阿罗汉所得三明之一,比天眼通更加厉害,天眼通凡人圣人都能得到,但天眼明非圣者不能得。
【三藏法数】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天眼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通之一。以色界天趣清净之四大所造之眼根,而知远近粗细之形色及六道众生之死此生彼,通达无碍者。有修得报得二种。(参见:天眼)。今催眠术家亦有此名目,日本谓之千里眼。
【佛学常见辞汇】
六通之一,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
【三藏法数】
天眼通者,谓于世间一切种种形色,及诸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悉能见也。
【三藏法数】
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术语)六通之一。以色界天趣清净之四大所造之眼根,而知远近粗细之形色及六道众生之死此生彼,通达无碍者。有修得报得二种。(参见:天眼)。今催眠术家亦有此名目,日本谓之千里眼。
【佛学常见辞汇】
六通之一,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
【三藏法数】
天眼通者,谓于世间一切种种形色,及诸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悉能见也。
【三藏法数】
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天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眼之一。为天趣之眼,故名天眼。以色界四大所造清净之眼根前知粗细远近一切之诸色,及众生未来生死之相者。此有修得生得之二种,在人中依禅定于肉眼上彼修得净眼者,谓为修得之天眼,生于色界诸天自得此净眼者,谓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智度论五曰:「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是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二者从修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天趣之眼,故名天眼。」观无量寿经曰:「未得天眼,不能远观。」无量寿经下曰:「天眼通达,无量无限。」
【佛学常见辞汇】
天上人的眼,能够看得很远,为五眼之一。天眼有两种,一种是从福报得来,如天人;一种则是从苦修得来,如阿那律所得的天眼是。
【三藏法数】
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以无色质障碍故也。
(术语)五眼之一。为天趣之眼,故名天眼。以色界四大所造清净之眼根前知粗细远近一切之诸色,及众生未来生死之相者。此有修得生得之二种,在人中依禅定于肉眼上彼修得净眼者,谓为修得之天眼,生于色界诸天自得此净眼者,谓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智度论五曰:「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是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二者从修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天趣之眼,故名天眼。」观无量寿经曰:「未得天眼,不能远观。」无量寿经下曰:「天眼通达,无量无限。」
【佛学常见辞汇】
天上人的眼,能够看得很远,为五眼之一。天眼有两种,一种是从福报得来,如天人;一种则是从苦修得来,如阿那律所得的天眼是。
【三藏法数】
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以无色质障碍故也。
天眼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天眼知物之智也。
(术语)以天眼知物之智也。
天眼智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眼智證通之略。
(术语)天眼智證通之略。
天眼智證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俱舍论二十七叙六通,谓神境智證通乃至漏尽智證通也。六通悉以智为体,智慧为證知事物分别通达无碍之力用者。故谓之智證通。依天眼与眼识相应所起之智慧證知所对之境通达无碍,是为天眼通。
(术语)俱舍论二十七叙六通,谓神境智證通乃至漏尽智證通也。六通悉以智为体,智慧为證知事物分别通达无碍之力用者。故谓之智證通。依天眼与眼识相应所起之智慧證知所对之境通达无碍,是为天眼通。
天眼智通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六,使极乐往生人得天眼通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眼,下至不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六,使极乐往生人得天眼通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眼,下至不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五眼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三、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谓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见智度论三十三,大乘义章二十本。此五眼中慧眼为空谛一切智。法眼为假谛道种智。佛眼为中谛一切种智。
【佛学常见辞汇】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遇昏暗,遇阻碍,就不能见;天眼是天人的眼,远近昼夜,都能得见;慧眼是声闻的眼,能看破假相,识得真空;法眼是菩萨的眼,能澈了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法门;佛眼是如来的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的四种眼,能无事不知,无事不见,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以无色质障碍故也。
〔三、慧眼〕,慧眼者,谓二乘之人,以所得慧眼,观一切法皆空,不见有众生相,及灭一切异相,舍离诸著,不受一切法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四、法眼〕,法眼者,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證也。
〔五、佛眼〕,佛眼者,谓具前四眼之用,无不见知。如人见极远处,佛见则为至近。人见幽暗处,佛见则为显明。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也。
(名数)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三、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谓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见智度论三十三,大乘义章二十本。此五眼中慧眼为空谛一切智。法眼为假谛道种智。佛眼为中谛一切种智。
【佛学常见辞汇】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遇昏暗,遇阻碍,就不能见;天眼是天人的眼,远近昼夜,都能得见;慧眼是声闻的眼,能看破假相,识得真空;法眼是菩萨的眼,能澈了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法门;佛眼是如来的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的四种眼,能无事不知,无事不见,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以无色质障碍故也。
〔三、慧眼〕,慧眼者,谓二乘之人,以所得慧眼,观一切法皆空,不见有众生相,及灭一切异相,舍离诸著,不受一切法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四、法眼〕,法眼者,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證也。
〔五、佛眼〕,佛眼者,谓具前四眼之用,无不见知。如人见极远处,佛见则为至近。人见幽暗处,佛见则为显明。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也。
六十四眼
【佛学大辞典】
(杂语)阿鼻之狱卒有六十四之眼也。往生要集上本曰:「有十八狱卒。头如罗刹。口如夜叉。有六十四眼。迸散铁丸。钩牙上出高四由旬。牙头火流满阿鼻城。」
(杂语)阿鼻之狱卒有六十四之眼也。往生要集上本曰:「有十八狱卒。头如罗刹。口如夜叉。有六十四眼。迸散铁丸。钩牙上出高四由旬。牙头火流满阿鼻城。」
日幢华眼鼓
【佛学大辞典】
(杂名)金刚界之五佛,大日,宝幢,华开敷,莲华眼,天鼓雷音也。秘藏宝钥上颂曰:「日幢华眼鼓勃驮。」此中无量寿称为莲华眼者,以是为莲华部之主,而成普眼莲华者也。
(杂名)金刚界之五佛,大日,宝幢,华开敷,莲华眼,天鼓雷音也。秘藏宝钥上颂曰:「日幢华眼鼓勃驮。」此中无量寿称为莲华眼者,以是为莲华部之主,而成普眼莲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