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74,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3 104 105 下一页
莲华淫女抉两眼授与婆罗门
莲华眼
莲华眼经
莲华眼陀罗尼经
实眼
择法眼
择乳眼
鹅王眼
鹅眼
离垢眼
髑髅里眼睛
开眼界
杀人不眨眼
别具只眼
佛类词典(续上)
莲眼莲华淫女抉两眼授与婆罗门
莲华眼
莲华眼经
莲华眼陀罗尼经
实眼
择法眼
择乳眼
鹅王眼
鹅眼
离垢眼
髑髅里眼睛
开眼界
杀人不眨眼
别具只眼
莲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青莲华之眼也。佛眼之好妙如青莲。维摩经佛国品曰:「目净修广如青莲。」
【佛学常见辞汇】
青莲华之眼,即佛眼。
(术语)青莲华之眼也。佛眼之好妙如青莲。维摩经佛国品曰:「目净修广如青莲。」
【佛学常见辞汇】
青莲华之眼,即佛眼。
莲华淫女抉两眼授与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传说)毗奈耶杂事三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于此城中有一淫女,名莲华色。衒色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故,因即出家近圆,得阿罗汉果。(中略)莲华色遂往闇林,于闲静处,宴坐入定,受解脱乐。时婆罗门持五百金钱至舍城,问诸人曰:莲华色女今何处去?答言:彼已于释子法中而为出家向室罗伐。(中略)彼便往就报言:少女先有诚言,今持钱至,汝可与我共为欢乐?报言:婆罗门,我已弃舍罪恶之业,汝今宜去。报言:少女汝虽舍我,我不舍汝,宜可起,来必不相放。报言:汝于我身何处支体偏生爱乐?答曰:我爱汝眼。即以神力抉其两眼而授与之。时婆罗门便作此念:此秃沙门女能作如是妖术之法,拳打尼头,弃之出去。」
(传说)毗奈耶杂事三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于此城中有一淫女,名莲华色。衒色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故,因即出家近圆,得阿罗汉果。(中略)莲华色遂往闇林,于闲静处,宴坐入定,受解脱乐。时婆罗门持五百金钱至舍城,问诸人曰:莲华色女今何处去?答言:彼已于释子法中而为出家向室罗伐。(中略)彼便往就报言:少女先有诚言,今持钱至,汝可与我共为欢乐?报言:婆罗门,我已弃舍罪恶之业,汝今宜去。报言:少女汝虽舍我,我不舍汝,宜可起,来必不相放。报言:汝于我身何处支体偏生爱乐?答曰:我爱汝眼。即以神力抉其两眼而授与之。时婆罗门便作此念:此秃沙门女能作如是妖术之法,拳打尼头,弃之出去。」
莲华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世音之密号也。观音之眼相,为青莲慈悲之容,多罗尊自此处出生。要略念诵经曰:「开敷妙觉光明眼,修广犹若青莲华。」
(术语)观世音之密号也。观音之眼相,为青莲慈悲之容,多罗尊自此处出生。要略念诵经曰:「开敷妙觉光明眼,修广犹若青莲华。」
莲华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莲华眼陀罗尼经之略名。
(经名)莲华眼陀罗尼经之略名。
莲华眼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此陀罗尼能除六根之病,得六根清净。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此陀罗尼能除六根之病,得六根清净。
实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眼能照物,能称于实,故曰实眼。是五眼中之佛眼也。胜鬘经曰:「佛为实眼实智。」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五眼中之佛眼。
(术语)眼能照物,能称于实,故曰实眼。是五眼中之佛眼也。胜鬘经曰:「佛为实眼实智。」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五眼中之佛眼。
择法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简别法之是非之识见也。
【佛学常见辞汇】
选择正法之眼。
(术语)简别法之是非之识见也。
【佛学常见辞汇】
选择正法之眼。
择乳眼
【佛学大辞典】
(譬喻)乳混水,使鹅饮之,彼能择乳而遗水。(参见:鹅王)
(譬喻)乳混水,使鹅饮之,彼能择乳而遗水。(参见:鹅王)
鹅王眼
【佛学大辞典】
(譬喻)如鹅王之能别水乳,喻学者之择法眼明也。高僧传二曰:「直入正宗,可谓具鹅王眼也。」
(譬喻)如鹅王之能别水乳,喻学者之择法眼明也。高僧传二曰:「直入正宗,可谓具鹅王眼也。」
鹅眼
【佛学大辞典】
(譬喻)又曰乳水眼。鹅鸟能分一器之乳水,以譬学者之择法眼也。(参见:鹅王别乳)
(譬喻)又曰乳水眼。鹅鸟能分一器之乳水,以譬学者之择法眼也。(参见:鹅王别乳)
离垢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眼也。以可见得圣道故。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往生要集末曰:「愿得离垢眼,證无上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脱离烦恼之垢染的清净法眼。
(术语)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眼也。以可见得圣道故。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往生要集末曰:「愿得离垢眼,證无上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脱离烦恼之垢染的清净法眼。
髑髅里眼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或言:「棺木里瞠眼。」死中得活之意。谓至道者非识之所识,此道之不现,实由于此识。一旦心识丧尽了,即有大活处,此为髑髅无识之活境界。即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也。碧岩二则颂评曰:「僧问香严:如何是道?严云: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严云:髑髅里眼睛。」
(术语)或言:「棺木里瞠眼。」死中得活之意。谓至道者非识之所识,此道之不现,实由于此识。一旦心识丧尽了,即有大活处,此为髑髅无识之活境界。即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也。碧岩二则颂评曰:「僧问香严:如何是道?严云: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严云:髑髅里眼睛。」
开眼界
【俗语佛源】
「眼界」即「眼根」,为六根之一,大致相当今天所说的视觉器官,包括眼球和视神经等。因为六根属于「十八界」中的一类,所以「眼根」亦名「眼界」。能够维持自相,不与他相混淆,称为「界」。眼界与色界相对,产生眼识界(视觉)。如《心经》:「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楞严经》中有「开眼见明,名为见外」之句,「开眼」,犹睁眼。为佛菩萨像画眼点睛,也称为「开眼」或「开光」(光、光明,指眼)。如《禅林象器笺·垂说门》谓:「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眼不但是人身的传神处,而且还是智慧的象征。如佛教中有慧眼、法眼、佛眼等说。在禅宗那里,「开眼」常用作开悟、觉悟的代称。如《五灯会元》卷二十:「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看到了以前未见到过的东西,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俗语谓之「开眼界」。如《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想起金山是最有名的地方,一向没有去过,今日天气晴明,正可前去开开眼界」。又如《新华文摘》1991年第5期:「昆仑山口某油库壮观、新奇的一幕使我大开眼界。」(李明权)
「眼界」即「眼根」,为六根之一,大致相当今天所说的视觉器官,包括眼球和视神经等。因为六根属于「十八界」中的一类,所以「眼根」亦名「眼界」。能够维持自相,不与他相混淆,称为「界」。眼界与色界相对,产生眼识界(视觉)。如《心经》:「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楞严经》中有「开眼见明,名为见外」之句,「开眼」,犹睁眼。为佛菩萨像画眼点睛,也称为「开眼」或「开光」(光、光明,指眼)。如《禅林象器笺·垂说门》谓:「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眼不但是人身的传神处,而且还是智慧的象征。如佛教中有慧眼、法眼、佛眼等说。在禅宗那里,「开眼」常用作开悟、觉悟的代称。如《五灯会元》卷二十:「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看到了以前未见到过的东西,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俗语谓之「开眼界」。如《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想起金山是最有名的地方,一向没有去过,今日天气晴明,正可前去开开眼界」。又如《新华文摘》1991年第5期:「昆仑山口某油库壮观、新奇的一幕使我大开眼界。」(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