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眼色  拼音:yǎn se
1.用眼睛示意的动作。《红楼梦》第四三回:「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藩台又做眼色给他,又私下偷偷的拉了他一把袖子。」
2.见识。《西游记》第一四回:「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弟!」《红楼梦》第四○回:「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子船,喝酒去。」
《国语辞典》:有眼色  拼音:yǒu yǎn sè
1.有眼光,能分辨是非好坏。《歧路灯》第八回:「只是那光景,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2.善于观察,知道如何应对进退。如:「他很有眼色,应该不会做出这种没分寸的事情。」《红楼梦》第五○回:「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姑妈若松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
《国语辞典》:打眼色  拼音:dǎ yǎn sè
用眼神传递讯息。《警世通言。卷二○。计押香金鳗产祸》:「计安道:『莫托大!我见他和周三两个打眼色。』当日没话说。」也作「打眼号」、「使眼色」。
《國語辭典》:做眼色  拼音:zuò yǎn sè
用眼睛示意。《荡寇志》第一○回:「张保正做个眼色,叫众人把那两张假口供,当他的面烧了。」
分類:示意
《國語辭典》:调眼色(調眼色)  拼音:diào yǎn sè
以眉目传情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空调眼色经今半载,这其间委实难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可借有这个烧火的家僮在房,只好调调眼色。连风话也不便说得一句。」也作「掉眼」。
分類:眉目传情
《國語辭典》:丢眼色(丟眼色)  拼音:diū yǎn sè
以眼神示意。《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只道心上欢喜了他,也对著楼上丢个眼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和尚看见了,丢眼色对智园道:『观音菩萨进门了,好生迎接著。』」也作「丢眼角」。
分類:眼光暗示
《國語辭典》:递眼色(遞眼色)  拼音:dì yǎn sè
以目示意。《红楼梦》第六回:「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分類:目光示意
《國語辭典》:使眼色  拼音:shǐ yǎn sè
用眼睛示意。《红楼梦》第二一回:「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在凤姐身背后,只望著平儿杀鸡抹脖使眼色儿。」也作「打眼号」、「打眼色」。
《國語辭典》:没眼色(沒眼色)  拼音:méi yǎn sè
1.没有眼力、分辨不清。《西游记》第三一回:「你原来没眼色,认不得人。」
2.不知趣。《红楼梦》第四回:「如今舅舅正升了外省去,家里自然忙乱起身,咱们这工夫一窝一拖的奔了去,岂不没眼色。」《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按如今的世俗话讲起来,只不过叫作笑他没眼色。」
分類:不知趣
《國語辭典》:眼波  拼音:yǎn bō
形容目光流盼如水波。多用于指女子目光。宋。黄庭坚浣溪沙。新妇滩头眉黛愁〉词:「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
《漢語大詞典》:看视(看視)
(1).察看。《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无聚会羣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南史·隐逸传上·杜栖:“每营买祭奠,身自看视,号泣不自持。”红楼梦第十四回:“﹝ 凤姐 ﹞按名一个一个叫进来看视。”
(2).目光;眼色。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察疑》:“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如不惶不匿,不枉不弊,观其来往,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
(3).探望;问候。红楼梦第七九回:“ 寳玉 遂致成疾,卧牀不起。 贾母 听得如此,天天亲来看视。”《平山冷燕》第三回:“ 晏文物 去后,老家人即将礼物交到 玉尺楼 来,不期小姐因老夫人有恙,入内看视,不在楼上。”
(4).诊视;诊断。《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 赵太医 ﹞一面看视了半日,説道:‘老夫人,此病休怪我説。’”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珍 连忙请了大夫看视,説感冒起的。”《再生缘》第二一回:“朕见药方利害,甚是耽心。却喜有益而无损,故特召卿,再为看视。”
(5).照顾;看待。《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越客 将这女子上下看罢……叫众养娘好生看视。”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七:“她只有一个希望,她只希望能有一个真能体贴她的人,能够用真心来看视她,来抚爱她。”
《漢語大詞典》:眼风(眼風)
眼色;目光。《何典》第七回:“﹝ 臭花娘 ﹞忽见 活死人 半推半就,甚是着急,连忙丢了个眼风。”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 张女士 ﹞望那边窗口斜抛了一个眼风。”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三:“那火光……又似乎有意的彼此争向 宙士 和他的从者投射讥笑的眼风。”
分類:眼色目光
《漢語大詞典》:眼势(眼勢)
眼色;眼睛的神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七:“这话没说完, 老孙太太 做个眼势,叫说这话的人放低声音。” 沙汀 《防空》:“那成为谈笑中心的督学马上玩着眼势,意思是要大家让他本人来说明一切。” 林海音 《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他用眼势告诉我,教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
《國語辭典》:眉睫  拼音:méi jié
眉毛和睫毛。比喻近在眼前。引申为紧迫。如:「事情已到眉睫之际,不可再拖了。」
《國語辭典》:承睫  拼音:chéng jié
1.睫毛上承接著泪水。《桓子新论。琴道》:「孟尝君喟然太息,涕泪承睫而未下。」
2.低头垂眼,逢迎奉承别人。《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阳球传》:「案松、览等皆出于微蔑,斗筲小人,依凭世戚,附托权豪,俛眉承睫,徼进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