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徐师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会稽人,字太真。精于翰墨。不干仕进。裴行俭尝辟宾幕,授九陇尉,后弃官归。及终,私谥文行。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道士。世次不详。《道藏》所录元阳子《还丹歌诀》卷上收其诗22首,皆为劝世人炼丹服药之作。其中第一首与《大还丹照鉴》所收杨玄一诗颇相似,疑为同一人。《全唐诗续拾》收之。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人。妓女,歌舞有名。死葬虎丘山剑池之西,时人比之苏小小。往来游士,题咏甚多。(《云溪友议》《吴郡志》卷三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咸阳人,号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相传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与吕洞宾同时。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纪事》卷七〇云为唐时处士,曾题诗于邢州开元寺。《宣和书谱》卷一九则称之为神仙,自称天下都散汉,自云生于汉,吕洞宾对之执弟子礼,其问答语及诗编次成集。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录诗赠王巩。《唐才子传》卷一〇谓其字云房,避乱入太白、紫阁。《全唐诗》则云为咸阳(今属陕西)人,号云房先生,遇仙传道,入崆峒山。《道藏》有《钟吕传道集》,记其与吕洞宾修道事,伪题施肩吾撰。后世以其为八仙之一,称为汉钟离。有关记载始于北宋,唐五代是否有其人,殊难断定。《全唐诗》存钟离权诗4首,多为依托之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景真。唐吴郡人。官翰林学士。有《唐朝名画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见朱景玄。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
景元。吴郡人。
蒋真冑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二百四
真冑。龙朔中官左清道卫长史。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高宗时人。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710 【介绍】: 唐时西域僧。葱岭北何国人,俗姓何。于本土出家,为僧后志在游方。高宗时至洛阳行化,历吴楚间,寻于泗州构伽蓝居之,中宗亲为题额曰普光王寺,迁止荐福寺。卒谥證圣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始不知何从来。龙朔初。隶名山阳龙兴寺。至临淮。得信义坊贺跋氏所舍地。遂见伽蓝名普照王。初钁土致碑文曰。齐香积寺。又致金像。刻其衣叶文曰。普照王佛。贺跋氏深已叹异。然殊未有舍宅意。一夕卧其家。或窥见其首足各长于床三尺许。未几。复见作观音形相。别具眼耳口鼻者。凡十一面。于是举族归命。寺以成就。先以古额号香积。景龙二年。诏赴内道场。上御法筵。详问休咎。占对允当。因褒锡其额曰普光王。以避天后讳。故改照字。四年庚戌示疾。诏迁荐福寺安置。三月二日卒。颜貌如生。上惨悴。赐帛三百匹。葬淮水上。上间问万回师曰。彼僧伽何人也。对以观音化身。宋太平兴国间。诏复寺额为普照。其生前灭后。灵应之迹。备载实录。兹不殚纪。贺跋名玄济。谓亦于道有悟入。弟子慧俨慧岸木叉。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僧伽者。葱岭北何国人也。自言俗姓何氏。亦犹僧会本康居国人便命为康僧会也。然合有胡梵姓名。名既梵音。姓涉华语。详其何国在碎叶国东北。是碎叶附庸耳。伽在本土少而出家。为僧之后誓志游方。始至西凉府。次历江淮。当龙朔初年也。登即隶名于山阳龙兴寺。自此始露神异。初将弟子慧俨同至临淮。就信义坊居人乞地下标。志之言。决于此处建立伽蓝。遂穴土获古碑。乃齐国香积寺也。得金像衣叶刻普照王佛字。居人叹异云。天眼先见。吾曹安得不舍乎。其碑像由贞元长庆中两遭灾火。因亡踪矣。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莫不惊怪。次现十一面观音形。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遂舍宅焉。其香积寺基。即今寺是也。由此奇异之踪旋萌不止。中宗孝和帝景龙二年遣使诏赴内道场。帝御法筵言谈造膝。占对休咎契若合符。仍褒饰其寺曰普光王。四年庚戌示疾。敕自内中往荐福寺安置。三月二日俨然坐亡。神彩犹生止瞑目耳。俗龄八十三。法腊罔知。在本国三十年。化唐土五十三载。帝惨悼黯然。于时秽气充塞。而形体宛如。多现灵迹。敕有司给绢三百疋俾归葬淮上。令群官祖送。士庶填𨶮。五月五日抵于今所。帝以仰慕不忘。因问万回师曰彼僧伽者。何人也。对曰。观音菩萨化身也。经可不云乎。应以比丘身得度者。故现之沙门相也。初伽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彼泽国也。民家渔梁矰弋交午。伽苦敦喻。其诸杀业陷堕于人。宜疾别图生计。时有裂网折竿者多矣。伽闲而宴息。见神告曰。天方亢阳百姓苗死。身胡藏其懒龙耶。伽曰。为之奈何。神曰。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其如人何。伽依之。其夜霆击异常。质明视指微有红线脉焉。伽曰。吾与此壤无缘。乃行抵晋陵。见国祥寺荒废。乃留衣于殿梁而去。后人闻异香芬馥。伽尝记之曰。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十年后果有僧。俗姓全为檀那矣。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悬知嫌鄙伽者。乃昌言曰。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勿生横议。伽于淮岸招呼一船曰。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汝所载者剽略得耳。盗依言尽舍。佛殿由是立成。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伽乘云下慰喻言无苦。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昔在长安。驸马都尉武攸暨有疾。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振天邑。后有疾者告之。或以柳枝拂者。或令洗石师子而瘳。或掷水瓶。或令谢过。验非虚设功不唐捐。却彼身灾则求马也。警其风厄则索扇欤。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或寻罗汉之井。或悟裴氏之溺。或预知大雪。或救旱飞雨。神变无方测非恒度。中宗敕恩度弟子三人慧岸慧俨木叉各赐衣盂令嗣香火。洎乎已灭多历年所。尝现形往汉南市漆器。及商人李善信船至寺觅买斋器。僧忽见塔中。形像凝然而指曰。正唯此僧来求买矣。远近嗟叹。又尝于洪井化易材木。结筏而至焉。大历中州将勒寺知十驿。俾出财供乘传者。至十五年七月甲夜。现形于内殿乞免邮亭之役。代宗敕中官马奉诚宣放。仍赍舍绢三百疋杂䌽千段金澡罐皇太子衣一袭。令写貌入内供养。又乾元中州牧李(亡名)有推步者。云为土宿加临灾当恶弱。伽忽现形抚李背曰。吾来福至汗出灾销。后无他咎。尝于燕师求毡罽。稍是泗州寺僧燕使赍所求物到认塔中形信矣。遂图貌而归。自燕蓟展转传写无不遍焉。长庆元年夜半于州牧苏公寝室前。歌曰。淮南淮北自此福焉。自东自西无不熟矣。其年独临淮境内有年耳。二年寺塔皆焚。唯伽遗形俨若无损。咸通中庞勋者。本徐州戍卒。擅离桂管。沿路劫掠。而攻泗州围逼其城。伽于塔顶现形。外寇皆睡。城中偶出击之。惊窜而陷宿州以事奏闻。仍锡号證圣大师也文德元年外寇侵轶。州将婴城拒敌。伽现形于城西北隅。寇见知坚垒难下。骇而宵遁。大顺中彭门帅时溥。令张谏攻于北城。除剿戮外有五百馀人。拘鞠场中。谏凭桉恍惚间见僧衣紫。诲之曰。此辈平人何可杀耶。不如舍之。言毕不见。谏遂纵之而逸。乾宁元年太守台蒙梦伽云。寒东南少备。蒙不喻旨。以绵衾法服施之。十二月晦夜半。有兵士踰垒而入蒙初不知。复梦一僧以锡杖置于心上。冷彻心骨惊起。蒙令动鼓角。贼惊奔获首领姓韩。至是方晓矣。由此多于塔顶现小僧状。倾州瞻望。然有吉凶表兆于时乞风者分风。求子者得子。今闻有躬礼者。往往有全不见伽形相者。或见笑容者吉。不然则凶。其不可爰度者如此。洎乎周世宗有事于江南。先攻取泗上伽寄梦于州民言。不宜轻敌。如是达于州牧皆未之信。自尔家家梦同告之。遂降全一郡生民。赖伽之庇矣。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相。榜曰大圣僧伽和尚。有所乞愿多遂人心。李北海邕胡著作浩各为碑颂德。今上御宇也留心于此。其年三月有尼游五台山回。因见伽于塔顶作婴孩相。遂登刹柱舍身命供养。太平兴国七年敕高品白承睿。重盖其塔。务从高敞。加其累层。八年遣使别送舍利宝货。同葬于下基焉。其日有僧怀德。预搆柴楼自持蜡炬焚身供养。灾燎之中经声不绝。又将欲建浮图。有巨木三根沼淮而下。至近浮桥且止。收为塔心柱焉。续敕殿头高品李庭训主之。先是此寺因竁中金像刻其佛曰普照王。乃以为寺额。后避天后御名。以光字代之。近宣索僧伽实录。上览已敕还其题额曰普照王寺矣。弟子木叉者。以西域言为名。华言解脱也。自幼从伽为剃䰂弟子。然则多显灵异。中和四年刺史刘让厥父中丞忽夜梦一紫衣僧云。吾有弟子木叉。葬寺之西。为日久矣。君能出之。仍示其葬所。初梦都不介意。再梦如初。中丞得梦中所示之处欲施断之。见有二姓占居。于是饶钱市焉。开穴可三尺许乃获坐函。遂启之。于骨上有舍利放光。命焚之收舍利八百馀颗。表进上僖宗皇帝。敕以其焚之灰塑像。仍赐谥曰真相大师。于今侍立于左。若配飨焉。弟子慧俨。未详氏姓生所。恒随师僧伽执侍瓶锡。从楚州发至淮阴。同劝东海裴司马妻吝白金沙罗。而堕水抵盱眙开罗汉井。宿贺跋玄济家。俨侍十一面观音菩萨旁。自尔诏僧伽上京师中宗别敕度俨并慧岸木叉三人。各别赐衣钵焉。
神僧传·卷第七
僧伽大师。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唐龙朔初来游此土。隶名于楚州龙兴寺。自此始露神异。初将弟子慧俨至于泗洲临淮县。信义坊乞地施标。将建伽蓝。于其标下掘得古香积寺铭记并金像一躯。上有普照王佛字。居人叹异云。天眼先见。吾曹安得不施乎。于是争求布施。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人莫不惊怪。次现十一面观音形。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遂舍宅而建寺焉。由此奇异之踪变现不一。初伽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彼泽国也。民家渔梁矰弋交午。伽苦敦喻。其诸杀业陷堕于人。宜疾别图生计。因而裂网折竿者多矣。伽闲而宴息。见神告曰。天方亢阳百姓苗死。身胡藏其懒龙耶。伽曰。为之奈何。神曰。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其如何。伽依之。其夜霆击异常。质明视之微有红线脉焉。伽曰。吾与此壤无缘。乃行抵晋陵见国祥寺荒废。乃留衣于殿梁而去。后人闻异香芬馥。伽尝记之曰。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十年后果有僧。俗姓全为檀那矣。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悬知嫌鄙伽者。乃昌言曰。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勿生横议。伽于淮岸招呼一船曰。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汝所载者剽略得耳。盗依言尽舍。佛殿由是立成。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伽乘云下慰喻言无苦。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昔在长安附马都尉武攸暨有疾。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震天邑。后有疾者告之。或以柳枝拂者。或令洗石狮子而瘳。或掷水瓶。或令谢过。验非虚设福不唐捐。却彼身灾则求马。警其风厄则索扇。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或寻罗汉之井。或悟裴氏之溺。或预知大雪。或救旱飞雨。神变无方莫测恒度。景龙二年。中宗遣使迎师入内道场。尊为国师。寻出居荐福寺。尝独处一室。而顶上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芬馥。及晓香还顶中。又以絮塞之。师尝濯足人取其水饮之。痼疾皆愈。一日中宗于内殿。语师曰。京邑无雨已是数月。愿师慈悲解朕忧迫。师将瓶水汎洒。俄顷阴云骤起甘雨大降。中宗大喜。诏赐所修寺额以临淮寺为名。师请以普照王寺为名。盖欲依金像上字也。中宗以照字是天后庙讳。乃改为普光王寺。仍御笔亲书其额以赐焉。至四年三月二日。于长安荐福寺端坐而终。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遍满。中宗问曰。是何祥也。近臣奏曰。僧伽大师化缘在临淮。恐是欲归彼处。故现此变也。中宗默然心许。其臭顿息。顷刻之间奇香郁烈即以其年五月送至临淮起塔供养。即今塔是也。后中宗问万回师曰。僧伽大师何人耶回曰。是观音化身也。法华经普门品云。应以比丘比丘尼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此即是也。先师至长安。万回礼谒甚恭。师拍其首曰。小子何故久留。可以行矣。及师迁化后不数月回亦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6 【介绍】: 唐赵州柏人人,一说滑州匡城人。举明经,补许州司功。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与刘献臣、徐昭同为弘文馆学士中“三少”。高宗奇其才,征拜司礼丞,掌五礼仪注,加中散大夫,封常山子。又拜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后被来俊臣陷,流岭南。暴卒。谥昭。有《续画品录》等。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四
嗣真字承冑。赵州柏人人。中明经。累调许州司功参军。直宏文馆。永昌初以御史中丞出为潞州刺史。来俊臣诬以谋反。流藤州。卒赠济州刺史。谥曰昭。神龙初追赠御史大夫。
孟玄一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7—693 【介绍】: 唐琅邪平昌人,字味真。弱冠明经登第,累迁万年丞。曾从裴行俭用兵北边。归授雍州司兵参军,寻转栎阳令,迁凉州司马、绵州长史。官至渭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高宗总章元年,任乾封县令。历任司封、吏部员外郎。调露二年,自中书侍郎拜同中书门下三品。旋罢为相王府长史。睿宗文明元年,复自太常卿拜侍中。武则天垂拱元年,得罪配流象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王德贞,生卒年不详。高宗总章元年(668)为乾封县令。历任司封员外郎、吏部员外郎。调露二年(680)四月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相高宗。同年九月罢为相王府长史。文明元年(684)二月,自太常卿兼豫王府长史迁侍中,相武后。后为纳言。垂拱元年(685)配流象州。卒,赠左仆射。事迹散见《旧唐书·高宗本纪》下与《则天皇后本纪》、《唐会要》卷七〇、《唐诗纪事》卷五、《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及卷六。《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字方忠。登进士第。高宗永淳中,授太常博士,时谓其称职。武周天授时,为司府丞,推核诏狱,多裁恕,全免数十姓。出为汴州司马,历迁成、宁等州刺史,政不务威严,吏民怀之。有《裴氏家牒》、《神岳封禅仪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方忠,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初举进士。高宗上元三年(676)应八科举,累转乾封尉。永淳初(682),授太常博士。善礼仪之学,当时以为称职。武后天授中为司府丞,推究诏狱,以仁恕不合武后旨,出为汴州司录。迁成州刺史,转宁州刺史。长安中卒,赠户部尚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守真。绛州稷山人。举进士。应八科举。永淳初授太常博士。天授中为司府丞。武后令推诏狱。以仁恕不合旨。出为汴州司录。(新书作司马)累转成州刺史。徙宁州。长安中卒。赠户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都人,祖籍琅邪,号太和先生。隐于嵩山,传黄老术。
全唐文·卷二百三
玄宗字承真。琅琊临沂人。隐嵩山。号太和先生。传黄老术。垂拱二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泰真、真泰。唐京兆杜陵人。高宗咸亨元年官太子通事舍人。历户部郎中。武则天时或中宗初,官户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