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悟本,字真空。姓秦氏,嵩明邵甸人。童稚进修,超然尘表,得法白斋禅师。慧机洞彻,律法精严,疏食饮水,禅悦自甘。道俗信仰,为建邵甸普贤寺,持钵咒语,摄神龙于崖下,泉源清冽,异于他处。但供香厨,不盉腥味,若游人汲之烹鲜煮脍,则竟夕不能入口,或濯足涤秽,其患立见。后于昆明官渡,复创妙湛寺。著有《韵略易通编》 (又称《韵略易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号清泉。万历中居京师慈仁寺。有《篇韵贯珠集》。(《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四)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真空。泉南人。六岁时。堕井得不死。遂出家。既长。游关洛。历终南衡岳。遇师授。渐解悟。嘉靖己未。入罗浮。憩止永福寺寄食。一僧为之纫针补衲。时当暮春。游寺人甚盛。空置盂嘿坐。或投之钱。时在树间。或佛灯下宴坐。入定已。则随众作务。人莫之知也。龙塘公。读书寺中。见其色润肌清。神光孤卓。亟叩之。乃知其深于禅也。龙塘问曰。力务如此。能无苦乎。空曰。米未熟。腰石何辞。吾今黄梅一行者耳。曰。然则汝他日成六祖耶。空曰。成则今成。何待他日。我自成我。何必六祖。浴佛日。寺僧敷高座。请空说法。空亦不辞。径登坐发挥奥义。语音清亮。倾听数百人。无不称善。龙塘惊问之。答曰。偶然耳。成亦宿因也。无何出五羊少参。徐公迎至廨舍请法。过广孝寺。徙观音山。归从者日以千计。缘震一时。佥谓。曹溪再来也。一日斋会。命弟子置木龛。龛成。辞众入坐。众惊哀。争执卷请偈。龙塘闻而趋至。复出龛。温叙如平生。既而复入。命闭龛。视之已长往。诸檀越思之。立祠观音山。奉香火云。
《漢語大詞典》:乾血浆(乾血漿)
液体血浆在低温和真空的条件下,经过干燥而制成的淡黄色粉末。供输血用,优点是便于携带,容易保存。
《漢語大詞典》:电子器件
在真空、气体或固体中,利用和控制电子运动规律而制成的器件。分为电真空器件、充气管器件和固态电子器件。在模拟电路中作整流、放大、调制、振荡、变频、锁相、控制、相关等用;在数字电路中作采样、限幅、逻辑、存储、计数、延迟等用。充气管器件主要作整流、稳压和显示之用。固态电子器件如集成电路。
《漢語大詞典》:钠灯(鈉燈)
一种照明装置。把钠装入真空的玻璃泡中,通电后发出强烈的黄色光。用于矿井或街道照明。
《國語辭典》:水银灯(水銀燈)  拼音:shuǐ yín dēng
利用水银蒸气制造的电灯。将水银充入真空的硬质玻璃管或石英玻璃管内,可发出强光,光线稳定而不刺激。多用于拍摄电影、街道照明等。
《國語辭典》:日光灯(日光燈)  拼音:rì guāng dēng
照明用具。灯管内有萤光粉,可射出柔和的光线。也称为「萤光灯」。
真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涅槃也。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谛涅槃,非伪故真,离相故空。」【又】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即起信论所明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三观中之真空观是也。【又】对于非有之有为妙有,谓非空之空曰真空。是大乘至极之真空也。
【佛学常见辞汇】
1。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亦即小乘的涅槃。2。非空之空,叫做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真空。
【俗语佛源】
《大般若经》卷五六七谓,般若波罗密多(大智慧到彼岸)「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常人见佛家多谈「空」,便以为否定一切存在。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佛家要否定的只是妄心所生的妄相,并不否定一切事物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空」也就是「妙有」,所谓「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学佛而未理解,偏执于「空」论,甚至于否定因果,便成了「顽空」。正如唐·慧能《坛经·般若品》所就:「念念说空,不识真空」。佛家言「空」,是说事物都是由因缘相待而产生的,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并不是否认事物的存在。清·王夫之指出,佛家「但见来无所从,去无所归,遂谓性本真空,天地皆缘幻立」。今谓没有空气或只有极少量空气处为「真空」,如谓真空管,真空包装。亦引申指不受任何势力侵佔、不受任何思想影响的地方。如冰心《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生活的圈子无论多么狭小,也总会受到周围气流的冲击和激荡。」(李明权)
真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三藏法数】
谓非虚妄念虑曰真,非形碍色相曰空。故简情妄以显真性,使见色非实色,举体全是真空。令见空非断空,举体全是真性。如是则能廓情尘,而空色无碍;泯智解,而心境俱融,故名真空观。
真空妙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谓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谓之妙有。故以真空之故,缘起之诸法宛然,以妙有之故,因果之万法一如也。济缘记一上曰:「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佛学常见辞汇】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义。
偏真空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上。
妙有真空
【佛学常见辞汇】
妙有者,不有之有;真空者,非空之空。
四句──真空观四句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色无自性,不异于空。故云明空即色。
〔三、色空无碍〕,谓色之体,全是真空;真空之体,不异于色。若色是实色,即碍于空;空是断空,即碍于色。今既色是幻色,故不碍空;空是真空,故不碍色。故云色空无碍。
〔四、泯绝无寄〕,泯即亡泯,绝即寂绝,寄犹依也。谓所观真空之理,不可言即色是空,亦不可言离色是空,空不空皆不可得,非言思所及,亦无所依,故云泯绝无寄。
真空二义
【三藏法数】
一谓真空能灭幻有,若幻有不灭,即非真空。二谓真空能成幻有,幻有若碍,亦非真空,是名真空二义。(幻有者,以迷真空之理,而成幻有之事,虚假不实,故名幻有。)
真空绝相宗
【三藏法数】
谓此宗说真空实相之中,绝一切虚妄假名之相。故般若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等,是为真空绝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