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遮耳目  拼音:zhē ěr mù
蒙蔽别人的视听,以掩饰真相。如:「他此次召开记者会,只不过是为了遮耳目。」
《漢語大詞典》:影身草
传说中的一种可以使人隐形的草。比喻掩盖真相的某种借口。《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 晁住 爽利把媳妇子做了影身草,指称在里面服侍 珍哥 ,这 晁住 也就好在里面连夜住宿。”
《漢語大詞典》:覆醴
战国策·燕策一:“﹝ 苏秦 ﹞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巵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后以“覆醴”谓隐瞒真相,代人受过。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主妾覆醴,以罪受戮; 王陵 庭争,而 陈平 顺旨。”
《漢語大詞典》:匿端
掩盖真相或实情。韩非子·二柄:“故君见恶则羣臣匿端,君见好则羣臣诬能。” 汉 王充 论衡·答佞:“谗人以直道不违,佞人依违匿端。”
《國語辭典》:揭破  拼音:jiē pò
使隐藏的真相显现出来。如:「一旦他的假面具被揭破,难保他不恼羞成怒,采取报复行动。」也作「揭穿」。
《國語辭典》:欲盖弥彰(欲蓋彌彰)  拼音:yù gài mí zhāng
语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想要遮盖掩饰反而更加显明。如:「大家原本只是怀疑他而已,但他忙于辩解的样子反而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也作「欲盖弥章」。
《漢語大詞典》:隐捏(隱揑)
隐匿真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庄地呈报》:“如有不遵,定须拿来枷示,以儆其餘。庄地畏罪,不敢隐揑。”
分類:隐匿真相
《国语辞典》:侦讯(侦讯)  拼音:zhēn xùn
为发现违警或犯罪行为的事实真相而进行的侦察讯问。
《國語辭典》:遮眼法  拼音:zhē yǎn fǎ
混淆视觉、遮人眼目的特技或法术。如:「魔术师的表演,藉著遮眼法令观众咋舌称奇。」也称为「障眼法」。
《國語辭典》:障眼法  拼音:zhàng yǎn fǎ
妨碍或迷乱视觉的方法。《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疑是道家幻术障眼法儿,未必真到得西凉。」也称为「遮眼法」。
《國語辭典》:昭然若揭  拼音:zhāo rán ruò jiē
本指如同高举著日月般的明白清楚。语本《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后多指真相完全显露无遗。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三:「文宗语绝无蕴蓄,而阴怀嫉忮之心,已昭然若揭。使明宗蚤觉,何至堕其术中?」清。吴棠〈杜诗镜铨序〉:「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
《漢語大詞典》:帷灯匣剑(帷燈匣劍)
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花月痕》第四五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灯匣剑鬼生疑。”亦作“ 帷灯篋剑 ”。 清 新广东武生 《黄萧养回头》:“如帷灯篋剑,如暮鼓晨钟,隐隐约约,莫非正喻相关,真正令我难解。”
《國語辭典》:问羊知马(問羊知馬)  拼音:wèn yáng zhī mǎ
先打听羊的价钱,即可推知马的价钱。比喻从侧面推敲以得知事实真相。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问羊知马,钩距兼设。」也作「问牛知马」。
《漢語大詞典》:掩眼法
遮住或转移别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 毛泽东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一切共产党人、爱国的国民党人、各个抗 日 党派和一切抗 日 同胞,都要睁起眼睛注视这个极端严重的时局,不要被投降派的掩眼法弄昏了头脑。”
《漢語大詞典》:掩样法(掩樣法)
神话故事中所称用假相掩隐真相的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