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真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显教对于有为之事相而谓无为之真如为真理,密教以摄持之义为理,有为之事相各摄持其体而不乱杂,谓之理,指其法之不生谓之真。即是胎藏界之十界曼荼罗也。
【佛学常见辞汇】
永真实不变的道理。
【俗语佛源】
知识能与真实情况相符合,或不悖于逻辑法则,都可以称为真理。在佛教显教中,对于有为的事相而称无为的真如(万法之体)为「真理」。密教以有为的事相各摄持其体而不乱不杂谓之「理」,其法之本不生谓之「真」,也就是胎藏界的十界曼荼罗。唐·方干《游竹林寺》诗云:「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后来,真理一词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国藏族地区有「阳光之下阴影藏不住身;真理面前谬误站不住脚」的谚语。蒙族有「盐是咸的,但对菜肴不可少;真理是苦的,但对未来有益处」的俗谚。(无名氏)
隐真理
【三藏法数】
谓世间有漏烦恼等法,障覆真空之理,不能显发,故名隐真理也。
真理即事门
【三藏法数】
真理即事门者,谓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别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别有水。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是也。
真理非事门
【三藏法数】
真理非事门者,谓事即真理,而非是事。盖理绝诸相,真妄有异,即妄之真异于妄,故如水湿性,则非波之动相也。(即妄之真,犹如即事之理。异于妄故者,谓理异于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