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性心
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楞严经》卷一:“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迴是中,自取流转。”参见“ 心性 ”。
《國語辭典》:心性  拼音:xīn xìng
本心、性情。《西游记》第二三回:「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红楼梦》第四九回:「凤姐冷眼敁敠岫烟的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温厚可疼的人。」
《国语辞典》:两厢情愿(两厢情愿)  拼音: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双方都真心愿意。如:「感情的事要两厢情愿,勉强不来的。」
《国语辞典》:改过向善(改过向善)  拼音:gǎi guò xiàng shàn
改正过错,真心向善。参见「改过迁善」条。如:「苦劝了这么久,他终于脱离坏朋友,改过向善。」
《国语辞典》:放下屠刀便成佛  拼音:fàng xià tú dāo biàn chéng fó
(谚语)比喻只要真心改恶从善,便可立即成为好人。《常语寻源。卷下。放下屠刀便成佛》引《山堂肆考》:「广颡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也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国语辞典》:为善不欲人知(为善不欲人知)  拼音:wéi shàn bù yù rén zhī
默默行善而不希望别人知道。多指真心行善的人。如:「他每个月用无名氏的名义,捐款给慈善机关已达二十年。为善不欲人知,真令人敬佩。」
《國語辭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拼音: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谚语)佛教徒劝人修行的话。后比喻只要真心改恶从善,便立即成为好人。《朱子语类。卷三○。论语。雍也篇》:「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有过能不贰,直是难。」《镜花缘》第一○回:「此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么!可见上天原许众生回心向善的。」也作「放下屠刀便成佛」。
《漢語大詞典》:碰蛋
壮 族男女青年表示真心相爱的一种活动。《广西壮族文学》第五编第二章:“碰蛋是男女青年表示自己已经真心相爱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一般是在双方对唱到诚心相爱的时候才举行的。事前,参加歌圩的青年男女,都各备有各种颜色染成的熟蛋多只,装在丝线网里吊在胸前。举行碰蛋时,双方把蛋拿在手里,碰破一个又一个,一面还唱结交定情的情歌。”
《漢語大詞典》:饰情矫行(飾情矯行)
谓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行为矫揉造作。《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间有廉洁自好之人,反为众忌,不説是饰情矫行,定指是钓誉沽名,羣口挤排,每每是非颠倒,沉沦不显。”
《漢語大詞典》:输心服意(輸心服意)
犹言真心顺从。《快心编初集》第四回:“然説到要做会讨米,却无人便肯输心服意,也有回的,也有许的,也有许了求减的,也有应承了原不与的。”《快心编三集》第五回:“ 玉飞 见妹子貌美异常,输心服意,再见他举止安详,更兼出言和雅。”
真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实不妄之心也,又正信无疑之心也。净土真言约之于他力之信心谓之金刚之真心。往生礼赞曰:「虽不能流泪流血等,但能真心彻到者即与上同。」教行信證信卷曰:「金刚不坏之真心。」
【佛学常见辞汇】
真实的心。
【俗语佛源】
「真心」又叫做「本觉真心」、「无分别心」、「清净心」,是不变易的,能现万物。「真心」相对于「妄心」而言。「妄心」是妄生分别的污染之心。正果法师《禅宗大意》九指出:「参禅观心,主要是熄灭妄心,真心自现。」此说本于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就是说,真心与妄心并不是两个心,息妄即真,一如拨云见日。学佛者重视「观心」的功夫,不会观心,即无从了生脱死。正如《楞严经》所说:「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流转。」佛教认为,「真心」是万物的本源。《华严悬谈》卷十九说:「一切诸法,真心所现,如大海水,举体成波,以一切法无非一心故。」明代妙叶《念佛直指》卷上指出,学佛者当「向自己不动真心中求」,让心物「打成一片」。亦用「真心」指纯洁善良之心。如元·杨景贤《刘行首》第四折:「你本是唐朝宫眷,秉真心不染尘缘。」亦指诚心诚意。如曹禺《日出》第一幕:「这是你的真心话,没有一点意气作用么?」(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自性清净之心,真净明妙,虚彻灵通,离虚妄想,故曰真心。
十义──水喻真心有十义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三、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初不变异。犹水虽浊,而其净性,则不失也。
〔四、泥澄净现〕,谓众生真如之心,为无明所覆,其体昏昧。若能除去无明之惑,则本然清净之性,自然澄现。犹水之浊,澄去其泥,则净体现矣。
〔五、遇冷成冰,而有硬用〕,谓众生真如之心,与无明合,则能随诸染缘,变造九界之法,而成本识之用。犹水之遇冷成冰,而有坚硬用也。(九界者,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本识,即第八识也。)
〔六、虽成硬用,不失濡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随无明之缘,起诸染用,然即事恒真,其不变之性,未始不存。犹水虽成坚硬之用,而其濡性,未尝有失也。
〔七、煖融成濡〕,谓众生真如之心,虽随无明之缘,而起染用;然无明若尽,则本识还净。犹水之成冰,遇煖而融,濡性自成也。
〔八、随风波动,不改静性〕,谓众生真如之心,随无明风,而波浪起灭,然其不生不灭之性,则自然不变,犹水之随风波动,而静性不改也。
〔九、高下流注,不动自性〕,谓众生真如之心,随缘流注,而性常湛然不动。犹水随地高下,排引流注,而不动自性也。
〔十、随器方圆,不失自性〕,谓众生真如之心,普遍诸有为法,而自性不失。犹水之随器方圆,而不失自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