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见舆薪
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例如: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漢語大詞典》:暗室屋漏
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隐私之室。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至於发人隐恶,虽亏雅道,亦使暗室屋漏之下有所警,是亦小道之可观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以暗室屋漏为尊严之区而必敬必戒,以恒舞酣歌为乱亡之宅而不淫不泆。”《好逑传》第七回:“瓜田李下,明侠女之志;暗室屋漏,窥君子之心。”参见“ 暗室 ”。
《國語辭典》:暗室  拼音:àn shì
1.隐蔽无他人的房间或地方。如:「不欺暗室」。《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也作「闇室」。
2.幽暗的居室。唐。孟郊〈上达奚舍人〉诗:「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3.备有遮光设备,可用来冲洗底片的空间,内部仅用红色安全灯,也称为「暗房」。
《國語辭典》:灯台不自照(燈臺不自照)  拼音:dēng tái bù zì zhào
比喻人难以察觉自己的过失或短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方信道:『人心未易知,灯台不自照。』」也作「灯台不照自己」。
《國語辭典》:目不见睫(目不見睫)  拼音:mù bù jiàn jié
1.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不能看见自己的过失。《史记。卷四一。越王勾践世家》:「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毫毛而不见其睫也。」
2.比喻见远而不能见近。《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诗:「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漢語大詞典》:灭景追风(滅景追風)
看不见影子,追得上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景,同“ 影 ”。说郛卷六四引 唐 无名氏灌畦暇语:“今马之能走者,岂必随其餘步哉?顾所以灭景追风者有不在,是故也。”
《漢語大詞典》:渺无人迹(渺無人迹)
看不见一个人的脚印。形容空旷寂静。 沙汀 《淘金记》十三:“从大道上望去,却就像一座渺无人迹的黄土荒山。”亦作“ 渺无人踪 ”。 王汶石 《大木匠》:“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