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等类(等類)
(1).等级类别。孔丛子·刑论:“中国之教,为内外以别男女,异器服以殊等类。”
(2).同辈;同类。后汉书·陈寔传:“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宋书·卜天生传:“屋后有一大阬,广二丈餘,十人共跳之皆渡,唯 天生 坠阬, 天生 乃取实中苦竹,剡其端使利,交横布阬内,更呼等类共跳,并畏惧不敢。”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稠禪师 ﹞闭户抱金刚足而誓曰:‘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
(3).相同,相等。 清 唐甄 潜书·审知:“智力等类,熟知将能;信疑爱怨,熟知卒用。”
《國語辭典》:方技  拼音:fāng jì
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汉书艺文志》有〈方技略〉。
《漢語大詞典》:不雠(不讎,不讐)
亦作“不仇”。
(1).不回答。《诗·大雅·抑》:“无言不讎,无德不报。” 朱熹 集传:“讎,答。”
(2).不相等。新唐书·信安王李袆传:“ 褘 功多,执政害之,赏不讎,为当时所恨。”
(3).无征验;不实。汉书·郊祀志上:“ 五利 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讎。” 颜师古 注:“讎,应当也。不讎,无验也。”明史·宦官传二·陈奉:“奸人訐奏,语多不讐。”
(4).不售。逸周书·小开:“汝恭闻不命,贾粥不讐,谋,念之哉!” 朱祐曾 校释:“讐、售古今字。” 汉 贾谊 新书·春秋:“酤家不讎其酒,屠者罢列而归。”
《國語辭典》:师人(師人)  拼音:shī rén
1.士兵。《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魏书。卷六○。韩麒麟传》:「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进攻升城,师人多伤。」
2.巫师、星相等术士。宋。俞琰《书斋夜话》卷一:「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水浒传》第六一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
《漢語大詞典》:贰政(貳政)
(1).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韩非子·说疑:“故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2).辅政。 唐 崔致远 《前颍上县主簿郑绶摄盛唐县丞举牒》:“ 桓谭 贰政,且宜肃彼奸豪; 殷浩 吟诗,无用伤其贫贱。” 宋 范浚 《送徐彦思倅建安》诗:“知君踔越是名流,朱紱聊烦佐上州;贰政少安郎罢困,郤登要路赞皇猷。” 元 王恽 《赵曹州画像赞》:“贰政两州,治绩章章。”
(3).指辅政之官。 宋 宋庠 《再入参乞罢免重任表》:“许辞贰政之繁,却服从臣之末。” 元 王恽 《大元国赵州创建故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赠太尉忠武史公祠堂碑铭》:“已而州贰政 蓨 人 贾英 甞属櫜鞬左右。”
《國語辭典》:平衡  拼音:píng héng
1.一种仪礼。将上身与腰折成直角,使头与腰齐平。《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
2.各方面的数量或质量相互抵消,成为一种静止状态。
3.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权与物均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钩权矣。」
《国语辞典》:公比  拼音:gōng bǐ
等比级数中,任一项与其前项的比恒相等,则此相等的比值称为「公比」。如等比级数一、三、九、二十七等的公比为三。
《国语辞典》:合著  拼音:hé zhe
1.实际上、事实上。如:「合著他根本没听懂我的意思,所以仍然犯错。」
2.相等于。如:「我每个礼拜休息两天,合著一个月有八天假期。」
《國語辭典》:比例  拼音:bǐ lì
1.比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比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阴识》:「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2.同类的二数量相除为比,此二数相比等于彼二数相比,则四数成为比例。如12:4=3:1。
3.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规定的标准。」
4.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如:「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漢語大詞典》:略等
差不多;大约相等。法苑珠林卷十二:“此泉西北六七十里更有一泉,其热略等。”新五代史·梁臣传·李唐宾:“ 梁 兵攻掠四方, 唐宾 常与 珍 俱,与 珍 威名略等,而驍勇过之。”
《漢語大詞典》:平揖
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引申为平等;相平。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皇甫冉》:“可以雄视 潘 张 ,平揖 沈 谢 。” 金 王若虚 《鄜州龙兴寺明极轩记》:“深静而明,夏凉而冬燠,高纔丈许而平揖前山。”
《國語辭典》:悬衡(懸衡)  拼音:xuán héng
1.挂起秤锤。《淮南子。说林》:「循绳而斲则不过,悬衡而量则不差。」
2.昭示法度。《汉书。卷五一。邹阳传》:「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
3.比喻轻重相当,势均力敌。唐。齐己 酬西蜀广济大师见寄诗:「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
《國語辭典》:天平  拼音:tiān píng
1.衡量较轻物品的器具。直柱上支著一横杆,杆的两端各悬挂一个小盘,一边放置物品,一边放置砝码。当两端呈平衡状态时,累计砝码重量,即可求得物重。
2.天无变异。《魏书。卷三六。李顺传》:「各秉文而经武,故天平而地成。」
《漢語大詞典》:平沈
(1).谓物体入水沉浮之度高下相等。周礼·考工记·轮人:“揉辐必齐,平沉必均。” 郑玄 注:“平沉,平渐也。 郑司农 云:‘平沉,谓浮之水上无轻重也。’” 孙诒让 正义:“平渐,谓置之水,两轮所渐渍之度,高下平等。 司农 之説,亦即平渐之义。”
(2).亦作“ 平沉 ”。沉没;隐没。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才登舟,移就水中,画舸平沉,声妓、篙工不知纪极,三十进士无一生者。” 宋 陆游 《行饭暮归》:“霜风尽脱千林叶,云气平沉一面山。”
《國語辭典》:中线(中線)  拼音:zhōng xiàn
1.位置居中的线。《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等小侄儿过去,安了盘子,拉了中线,看了再定规罢!」
2.数学上指三角形中,由顶点到其对边中点所画的线段。
3.把球场划分为两个相等区域的直线。是比赛双方的界限。
《國語辭典》:方形  拼音:fāng xíng
四个边等长,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称为「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