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死比
谓与死罪案件相比况,以构成死罪。汉书·刑法志:“是以郡国承用者駮,或罪同而论异。姦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
《國語辭典》:对比(對比)  拼音:duì bǐ
1.以两种相异之观念或事物,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如黑与白、大与小,互相比较对照,使其特徵更加明显,称为「对比」。如:「对比色」、「对比他前后的表现,确实是进步多了。」
2.比例。如:「班上男女生的人数对比是二比三。」
《漢語大詞典》:俦伦(儔倫)
(1).同辈或同列的人。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儔伦弥索,鲜所恃赖。贫无供养,志不娱快。” 宋 沈遘 《五言送韩玉汝知洋州》诗:“ 韩侯 出名家,英声迈儔伦。”
(2).指可与相比并者。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遂令 河南 治,今古无儔伦。”
《国语辞典》:比合  拼音:bǐ hé
相比斗、较量。《董西厢》卷二:「贤不是九伯与风魔,世言了怎改抹?见法聪临阵恁比合,与飞虎冲军恶战讨,也独力难加他走却。」
分类:相比较量
《國語辭典》:后项(後項)  拼音:hòu xiàng
数学上指相比的两个数,在比号之前的称为「前项」,在比号之后的称为「后项」。如a:b=3:1,则b、1为后项。
《國語辭典》:方轩(方軒)  拼音:fāng xuān
并联的窗户。《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阴堂承北,方轩九户。」
《漢語大詞典》:俦比(儔比)
谓可与相比者。 唐 司空曙 《残莺百啭歌各赋一物》:“乃知众鸟非儔比,暮噪晨鸣倦人耳。”
分類:相比
《漢語大詞典》:闰分(閏分)
指农历一年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比所多馀的时日。《宋书·律历志中》:“ 周 室既衰, 战国 横騖,告朔之羊,废而不绍,登臺之礼,灭而不遵。闰分乖次而不识,孟陬失纪而莫悟。”
《國語辭典》:连比(連比)  拼音:lián bǐ
三个以上的数目连续相比,称为「连比」。如1:2:3。
《漢語大詞典》:少形
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年轻。《侯宝林相声选·妙手成患》:“一笑就少形十年。一笑就年轻十岁?”
《漢語大詞典》:闰余(閏餘)
(1).农历一年和一回归年相比所多馀的时日。史记·历书:“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以岁之餘为闰,故曰闰餘。”汉书·律历志下:“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盈者名曰闰餘。闰餘十二以上,岁有闰。”
(2).指闰月。 唐 刘言史 《奉酬》诗:“闰餘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词:“闰餘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3).指增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计我一生,得享列仙之福者,仅有三年。今欲续之,求为闰餘而不可得矣。”
《國語辭典》:比值  拼音:bǐ zhí
甲、乙两数相比所得的值。也称为「比率」。
《國語辭典》:比率  拼音:bǐ lǜ
1.比照、比例。《史记。卷一○。孝文本纪》:「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从事。」
2.甲数和乙数相比所得的值。也称为「比值」。
《漢語大詞典》:比傅
拿不能相比的东西勉强相比。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彼乃 大食 之异译,今之 阿拉伯 。其地远隔,不能比傅。”参见“ 比附 ”。
《國語辭典》:比附  拼音:bǐ fù
1.互相依附。如:「由于怀抱的志向相同,他们鱼帮水、水帮鱼,在官场比附互助。」《晋书。卷六○。列传。索靖》:「枝条顺气,转相比附。」
2.以近似的事物比拟。如:「修辞为文,比附譬喻为基本功之一。」《书经。吕刑》:「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唐。孔颖达。正义:「人之所犯,不必当条,须探测刑书之意,比附以断其罪。」
《漢語大詞典》:靡类(靡類)
谓无人可与之相比。 南朝 梁简文帝 《悔赋》:“ 项籍 才气过人,拔山靡类,扛鼎絶伦,声驾盛 汉 ,势厌餘 秦 。”
分類:无人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