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持棋
鸱峙
鸱跱
植持
鼎足而立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莎随
《漢語大詞典》:持棋
围棋双方成相持的棋势。持,围棋术语。黑白相围,彼此不能相害,如一方于成持处先下子,则被另一方吃尽。艺文类聚卷七四引 汉 应瑒 《弈势》:“持棊相守,莫敢先动。”
《國語辭典》:鸱峙(鴟峙)  拼音:chī zhì
如鸱的对立。比喻有凶残如鸱的人割据土地,而与己为敌。《晋书。卷一二二。吕光载记》:「朕方东清秦赵,勒铭会稽,岂令竖子鸱峙洮南?」也作「鸱跱」。
《漢語大詞典》:鸱跱(鴟跱)
谓气势威猛地相持对立。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今惟 蒙逊 鴟跱一城。”《北齐书·文宣帝纪》:“ 关 峴 衿带,跨躡萧条,肠胃之地,岳立鴟跱,偏师纔指,涣同冰散,此又王之功也。”
《漢語大詞典》:植持
形容声音相持不散。文选·马融〈长笛赋〉:“或乃植持縼缠,佁儗宽容。” 刘良 注:“植,立也。縼,纆绳也……谓声或乃立而相持,如绳结之不散。”
分類:声音相持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國語辭典》:鼎足三分  拼音:dǐng zú sān fēn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而相互牵制的情势。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汉家王气已将终,鼎足三分各自雄,周瑜枉用千条计,输与南阳一卧龙。」也作「鼎足而立」。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國語辭典》:鼎足之势(鼎足之勢)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漢語大詞典》:莎随(莎隨)
谓相持不进不退。吕氏春秋·不广:“古善战者,莎随賁服。” 高诱 注:“莎随,犹相守不进不却。”
分類:相持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