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目多伽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又作一曰多伽。(参见:十二部经)
人天眼目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宋智昭著。集禅宗诸家之要义。
三目
【佛学大辞典】
(譬喻)自在天面上之三目,以譬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之不纵不横不一。
大目犍连
【佛学大辞典】
(人名)比丘名。(参见:摩诃目犍连)
大明三藏圣教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明永乐年间敕行藏经之勘校写录,翻刻于南北两京,此北藏之目录也。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四卷。则天武后天册万岁元年,敕明佺等作。外附大周刊定伪经目录一卷。
大藏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高丽本一切经之目录也。
小目连
【佛学大辞典】
(人名)目连有六人。小目连者,六人中之一也。(参见:南山感通传。见目连)
元藏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普宁寺大藏经目录之异名。
心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与目,即意识与眼识也。得见色境者,五后之意识与眼识相依而成之,故曰心目。又爱憎所见之境等,独由于五后之意识也。楞严经一曰:「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色相故,心生爱乐。」
比目多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毗木瞿沙)
孔目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华严孔目章。内题华严经内章门杂孔目。四卷,智俨著。解经内之名数法相者,有一百四十一章。
本门题目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日莲宗三大秘法之一。口唱南无妙法莲华经之七字也。妙法莲华经五字,为法华经二十八品之题号,故名为题目,又概括法华八轴之秘奥。本尊之奥义,全在此五字而无所泄,故表归依本尊之意,而加南无二字,以唱此七字,为归名于本尊之方法。愚者不解本尊之意唱之,亦自然生本尊之影,遂得成佛云。
本来面目
【佛学大辞典】
(公案)又曰本地风光,自己本分等。示禅门法道极度之语也。显教之本觉,密教之本初,亦不外乎是。然则何物为本来之面目,请参之。六祖坛经曰:「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佛学常见辞汇】
即自己的自性,离开了一切的烦恼和染污,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俗语佛源】
指不加饰伪的真相。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显示出诗人旷达而真率的性格。「本来面目」原是禅家语,源于《坛经·行由品》,谓六祖惠能接受衣钵后,南行到大庾岭,被惠明和尚追上。惠明声明「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先让他「屏息诸缘,勿生一念」。然后,惠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大悟。「本来面目」在禅门中指真心、本性;见到「本来面目」也就是「明心见性」。从《坛经》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恶,一念不生,即所谓「本来面目」。(李明权)
尼陀那目得迦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da%nama%tr!ka,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之略名。尼陀那译因缘。目得迦译本事。十二分经中之因缘经与本事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