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7,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眉目
目今
双目
目睹
两目
一目
节目
目力
注目
鱼目
目为
明目
众目
真面目
纲目
《國語辭典》:眉目  拼音:méi mù
1.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胆望,而太祖亦敬惮焉。」
2.比喻面子。《水浒传》第七○回:「特地教吴学究、公孙胜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谁想又逢敌手。」
3.事情的次序或头绪。如:「有点眉目了。」
4.可为众人表率和楷模的杰出人才。唐。刘禹锡〈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司空奚公神道碑〉:「转吏部员外郎,是曹在南宫为眉目,在选士为司命。」
《國語辭典》:目今  拼音:mù jīn
现今、现在。《三国演义》第二回:「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红楼梦》第三○回:「谁知目今盛暑之际,又值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也作「目即」、「目下」。
分類:现在当前
《骈字类编》:双目(双目)
唐 元稹 雉媒 剪刀摧六翮,丝线缝双目。
分类:双目
《國語辭典》:目睹  拼音:mù dǔ
亲眼看见。如:「计程车司机目睹酒驾肇事的整个过程。」南朝宋。谢灵运〈七里濑〉诗:「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红楼梦》第五六回:「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
《骈字类编》:两目(两目)
唐 韩愈 短灯檠歌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元 揭傒斯 画鹰 怒张两目直霄汉,岂与短翮翔蓬蒿。
《國語辭典》:一目  拼音:yī mù
1.一只眼。韩非子。说林上:「今有人见君,则睫其一目,奚如?」
2.一望、看一眼。如:「一目了然」。
3.神话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外北经》:「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
4.罗网的一孔。《淮南子。说山》:「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
5.下围棋时,称棋盘上每一个纵横线的交点为「一目」。
6.一个条目。如:「一纲一目」。
《國語辭典》:节目(節目)  拼音:jié mù
1.树木枝干交接而纹理缠结的地方。《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晋书。卷四五。列传。和峤》:「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2.泛指各种活动的项目。如:「晚会的节目即将登场,请来宾就座。」
《國語辭典》:目力  拼音:mù lì
眼睛的视力。《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也作「视力」。
《國語辭典》:注目  拼音:zhù mù
将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晋书。卷七一。孙惠传》:「今天下喁喁,四海注目。」《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众人都注目看公远,公远竟不在心上。」也作「注视」。
《漢語大詞典》:鱼目(魚目)
(1).鱼的眼珠子。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篤 、 贾逵 之曹, 刘珍 、 潘勖 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胡先骕 《诗别萧叔絅燕京》:“碔砆鱼目徵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参见“ 鱼目混珠 ”。
(2).泪眼。 唐 李贺 《题归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董懋策 注:“鱼目,泪目也。” 王琦 汇解:“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农 《短睡十韵》:“长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阳臺 ……斯须拱揖遽别去,依旧独眠鱼目开。”
(4).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唐 陆羽 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國語辭典》:鱼目混珠(魚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句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比喻以假乱真。《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分類:以假乱真
《漢語大詞典》:目为(目爲)
看作。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李侍郎 仲容 , 涛相 之后,吉德恬退,不与物校,时人目为‘ 李佛子 ’。” 孙犁 《秀露集·石子》:“唯一的消遣和爱好就是捡石子。时间长了,收藏丰富,有一段时间,居然被病友们目为专家。”
分類:目为看作
《國語辭典》:明目  拼音:míng mù
眼睛明亮,引申有明察之意。《文选。沈约。奏弹王源》:「明目腆颜,曾无愧色。」《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
《漢語大詞典》:众目(衆目)
(1).众人的眼睛。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网自昶。” 唐 张籍 《赠殷山人》诗:“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宋 曹勋 《远游篇》:“众目宝康瓠,明月难暗投。”
(2).指众人的眼前。 茅盾 《子夜》九:“我是没有秘密的。就像对于女人--假使 荪甫 有相好的女人,未必就肯公之众目。”
《國語辭典》:真面目  拼音:zhēn miàn mù
本来的面貌、形态。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今日郎君与妹子成亲过了,妾所以才把真面目与郎相见。」
分類:面貌真相
《國語辭典》:纲目(綱目)  拼音:gāng mù
1.事物的大纲与细目。《南史。卷七二。文学传。钟嵘传》:「时齐明帝躬亲细务,纲目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争自启闻,取决诏敕。」
2.泛指书的大纲与细目,常条列于编首,以备查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