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因陀罗尼罗目多
【佛学大辞典】
(杂名)Indranilamukta%,又作因陀尼罗,因陀罗尼罗,帝释之青珠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梵言因陀罗尼罗目多,是帝释宝,亦作青色。以其最胜故,称帝释青。或解云:帝释所居处,波利质多罗树下地,是其宝故,名帝释青。目多此云珠,以此宝为珠也。」慧苑音义下曰:「因陀罗尼罗,因陀罗,此云帝也,主也。尼罗,青也。宝中最尊第一,故曰青主也。」智度论十曰:「因陀尼罗,天青珠也。」
光目女
【佛学大辞典】
(菩萨)地藏菩萨久远之昔曾为女子名光目。时于其母亡日供养一罗汉,知母堕在恶趣,发大誓愿言:我自今救拔一切众生,一切尽成佛后,我方成正觉,依此大誓愿,得救拔母之罪报。故菩萨今不成佛也。见地藏本愿经上。
有部目得迦
【佛学大辞典】
(经名)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之略称。
名目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门之名称数目也。又,集其名目之书,名为名目。
伊帝目多伽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参见:十二部经)
伊提目多伽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参见:十二部经)
足目
【佛学大辞典】
(人名)Aks!apada,初说因明之仙人名。因明前记曰:「足目者相传两释:一云:目者多,目者慧,以多起慧名为足目。二云:足脚也,足下有目名为足目。」入正理门论曰:「如是过类,足目所说。」
快目王
【佛学大辞典】
(人名)贤愚经六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城,名富迦罗跋。时有国王,名须提罗,此言快目。所以名之为快目者,其目明净,清妙无比,彻视墙壁四十里,以是故立字号曰快目。」梵Sudhira。
快目王施眼
【佛学大辞典】
(传说)快目王以仁慈治世,行布施,修佛道。敌国之王闻之,使盲目婆罗门来乞王眼。王喜,剜两眼著掌中,立誓曰:我以此眼用于布施,誓求佛道,若审当成佛道,则此婆罗门得我此眼,即当用视。作此誓已,以眼安婆罗门眼眶中,寻得用视。时天帝来问王曰:汝今剜眼苦痛如是,有悔恨瞋恚不?王言不悔。因誓曰:我剜眼而施,无悔恨意,用求佛道,会当得成,审不虚者,使我两眼平复如故。王誓讫,两眼平完,明净彻视,倍胜于前。见贤愚经六,快目王眼施缘品。
金刚怒目
【佛学大辞典】
(杂语)薛道衡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何为低眉?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俗语佛源】
形容面目威严,令人生畏。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金刚是佛寺山门的守护神,左右各一。金刚头戴宝冠,裸上身,作愤怒相。左金刚张口,高举金刚杵;右金刚闭口,平托金刚杵。金刚又称「密迹金刚」。相传密迹金刚原为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后归属托塔天王之下,成为护法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关于金刚怒目的意义,见宋·庞世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李明权)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略名诸部要目。就真言诸部而列其要义。
拔目鸟
【佛学大辞典】
(异类)十王经所说二鸟之一。谓鸦也。经曰:「一名无常鸟,二名拔目鸟。(中略)我汝旧里化成乌鸟,示怪语鸣阿和萨和。」同抄一曰:「无常鸟者杜鹃也,拔目鸟鸦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王经所说的二种鸟之一。二鸟是无常鸟和拔目鸟。无常鸟是杜鹃,拔目鸟是乌鸦。
阿比目祛
【佛学大辞典】
(术语)Abhimukha,又作阿毗目祛。菩萨位之名。是十住中之第六住。出三藏记九曰:「阿比目祛,晋曰六住,或作阿比牟祛。」
阿比目祛印明
【佛学大辞典】
(印明)或作阿毗目祛印明,译言相向,守力金刚之印也。
阿目祛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作阿牟伽,阿谟伽。译曰不空。(参见:阿牟伽)
阿牟伽
【佛学大辞典】
(术语)Amogha,又作阿谟伽,阿目祛。译曰不空。功德不空之义。见光明真言金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