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视端容寂(视端容寂)  拼音:shì duān róng jí
目光端正、容态沉寂。如:「他温文儒雅,视端容寂,真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
《国语辞典》:视觉空间(视觉空间)  拼音:shì jué kōng jiān
由目光接触物体所知觉到的形状、大小、远近、长短等感觉的总合,称为「视觉空间」。
《国语辞典》:放眼望去  拼音:fàng yǎn wàng qù
将目光投向远方。如:「乡村里,放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稻田。」
《国语辞典》:众目所归(众目所归)  拼音:zhòng mù suǒ guī
众人目光集中的地方。指为众人所一致赞誉。《宣和画谱。卷二。道释。辛澄》:「澄尝于蜀中大圣寺画僧伽及诸变相,士女倾城邑往观焉,……兹乃众目所归,不待较而可得矣。」
《国语辞典》:引人侧目(引人侧目)  拼音:yǐn rén cè mù
引来他人斜视的目光。常指不好的事情。如:「他俩当众在街头互相拉扯、叫骂,难怪会引人侧目。」
《漢語大詞典》:兜眵
谓目光昏暗无神。 清 钱谦益 《〈陈鸿节诗集〉叙》:“﹝余﹞素髮被领,两目兜眵,观 鸿节 而吾衰可知也。”
分類:目光昏暗
《漢語大詞典》:洞隐烛微(洞隱燭微)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 马建忠 )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亦作“ 洞幽烛微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要使作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那就必须像 鲁迅 先生那样,具有在他那个时代来说是先进的、革命的世界观,具有高瞻远瞩,洞幽烛微的慧眼。”
《漢語大詞典》:洞幽烛远(洞幽燭遠)
形容目光犀利而深远。 明 吴承恩 《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
《國語辭典》:戟指怒目  拼音:jǐ zhǐ nù mù
伸出手指指人,眼睛圆睁瞪人。形容怒骂的神态。如:「他气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戟指怒目,痛骂他那败坏门风的儿子。」
《國語辭典》:顾盼神飞(顧盼神飛)  拼音:gù pàn shén fēi
顾盼左右,神采飞扬。《红楼梦》第三回:「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國語辭典》:顾盼生姿(顧盼生姿)  拼音:gù pàn shēng zī
左右环顾,目光炯炯动人。《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五首之一》:「凌厉中原,顾盼生姿。」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八:「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也作「顾盼生辉」。
《漢語大詞典》:盯视(盯視)
目光集中地看。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四:“一想到他将要当老师,在讲台上站立,被几十对锐利而机灵,有时难免要恶作剧的眼睛盯视,他禁不住吓得打颤!”
《國語辭典》:递眼色(遞眼色)  拼音:dì yǎn sè
以目示意。《红楼梦》第六回:「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分類:目光示意
《漢語大詞典》:浅希近求
谓目光浅近,只求过得去。例如: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可得而传。如浅希近求,则房户幽坚。——《云笈七签
《漢語大詞典》:神摇目夺(神摇目奪)
形容心神荡漾,目光被吸引。 冰心 《往事二》六:“我神摇目夺的凝望着:近如方院,远如天文台,以及周围的高高下下的树,都逼射得看出了红、蓝、黄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