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眸光
目光。
分類:目光
《漢語大詞典》:火电(火電)
(1).闪电,电光。《淮南子·兵略训》:“击之如雷霆,斩之如草木,燿之若火电。”
(2).喻闪烁的目光。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六二:“眉藏火电非他説,手种金莲不自夸。”
(3).火力发电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饿眼(餓眼)
指贪色的目光。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饿眼甫亲眉黛色,馋喉更嚥口脂香。”
分類:贪色目光
《漢語大詞典》:眼电(眼電)
比喻明亮的目光。 宋 苏轼 《借前韵贺子由第四孙斗老》:“烂烂开眼电,磽磽峙头玉。”
分類:明亮目光
《漢語大詞典》:眼风(眼風)
眼色;目光。《何典》第七回:“﹝ 臭花娘 ﹞忽见 活死人 半推半就,甚是着急,连忙丢了个眼风。”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 张女士 ﹞望那边窗口斜抛了一个眼风。”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三:“那火光……又似乎有意的彼此争向 宙士 和他的从者投射讥笑的眼风。”
分類:眼色目光
《漢語大詞典》:鹰目(鷹目)
比喻锐利的目光。 清 李绂 《记吕尚义破贼事》:“ 尚义 鹰目,洞微见远。”
《國語辭典》:眼线(眼線)  拼音:yǎn xiàn
暗地探察提供消息或引导的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你先找个眼线,好物色他去。」
《國語辭典》:目送  拼音:mù sòng
目光随著离去的人或物转动。表敬重或依依不舍之情。如:「在车站目送父母返乡,依依不舍,不由得泪流满面。」《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爰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唐。陆龟蒙 和胥口即事诗:「目送回汀隐隐,心随挂鹿摇摇。」
分類:目光光相
《國語辭典》:矍铄(矍鑠)  拼音:jué shuò
老而强健。《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宋。苏轼〈入峡〉诗:「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
《國語辭典》:目击(目擊)  拼音:mù jí
1.亲眼所见。《金瓶梅词话》第一七回:「徒以目击奸臣误国而不为皇上陈之,则上辜君父之恩,下负平生所学。」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折:「小生目击数事,甚为不平,待要当面数落他一番,有何难哉?」《清史稿。卷二三七。洪承畴列传》:「目击民生彫敝及土司降卒,尚怀观望。」
2.瞥见、一眼看见。《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3.目光触及,指看了一眼。《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郅恽》:「子张但目击而已。恽即起,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子张。」
《國語辭典》:目击道存(目擊道存)  拼音:mù jí dào cún
眼睛一看,便知道理之所在,形容悟性特好。《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籍归,遂著大人先生论,所言皆胸怀閒本趣,大意谓先生与己不异也。观其长啸相合,亦近乎目击道存矣。」
《國語辭典》:秋波  拼音:qiū bō
1.秋季的水波。唐。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纤指如春笋,媚眼如秋波。」
2.形容眼睛明亮清澈一如秋水。宋。苏轼〈百步洪〉诗二首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红楼梦》第六二回:「湘云慢起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醉了。」
《國語辭典》:波流  拼音:bō liú
1.水流。汉。扬雄〈长杨赋〉:「猋腾波流,机骇舚轶。」《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迨引黄水入其中,波流迅急,沙随水下,率淤浅不可以舟。」
2.流俗、潮流。三国魏。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國語辭典》:游目(遊目)  拼音:yóu mù
目光随意观览。《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文选。班固。西都赋》:「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也作「游目」。
《國語辭典》:转盼(轉盼)  拼音:zhuǎn pàn
一转眼。比喻极短的时间。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也作「转瞬」、「转眼」。
《國語辭典》:远见(遠見)  拼音:yuǎn jiàn
高远的见识。《三国演义》第二九回:「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