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名难居(大名難居)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句践 以霸,而 范蠡 称上将军。还反国, 范蠡 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寳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 唐 李白 《泽畔令序》:“所谓大名难居,硕果不食。”
《國語辭典》:名下无虚士(名下無虛士)  拼音:míng xià wú xū shì
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名实相符。指名不虚传。《元史。卷一六四。列传。李之绍》:「凡翰林应酬之文,积十馀事,并以付之。之绍援笔立成,并以稿进。燧惊喜曰:『可谓名下无虚士也。』」《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名下无虚士,果是贤人。」
分類:盛名实学
《国语辞典》:慕名而来(慕名而来)  拼音:mù míng ér lái
仰慕盛名而前来拜访。多为客套的说法。《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三回:「这金矿办起来倒也是一件大商务。兄弟向在汉口,这回是慕名而来,打算多少做点股分。」
《國語辭典》:名高难副(名高難副)  拼音:míng gāo nán fù
语本《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比喻在盛名之下,实际才能难与相符。《北史。卷四三。邢峦传》:「当时文人,皆邵之下,但以不持威仪,名高难副,朝廷不令出境。」
分類:盛名相符
《漢語大詞典》:名不虚得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杜牧 ﹞问 李 云:‘闻有 紫云 者,孰是?’ 李 指示之。 杜 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 评 曰:‘ 秦主 何如人?’﹝ 琛 ﹞曰:‘明而善断。’问 王猛 ,曰:‘名不虚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倩孃 端妍絶伦, 紫云 名不虚得。”
《國語辭典》:名不虚立(名不虛立)  拼音:míng bù xū lì
名声与实际相符。《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名不虚立,士不虚附。」也作「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