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盘 → 槃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婆薮槃豆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曰婆薮盘豆、筏苏盘豆、伐苏畔度、筏苏畔徒、婆薮槃陀Vasubandhu,世亲(旧曰天亲)菩萨也。西域记五曰:「筏苏畔度菩萨,唐言世亲,旧曰婆薮盘豆。译曰天亲、讹谬也。」唯识枢要上本曰:「伐苏畔徒菩萨,唐言世亲,无著菩萨同母弟也。」俱舍光记一曰:「俱舍论者筏苏槃豆之所作也。筏苏为世,槃豆为亲,印度有天俗号世亲,世人亲近供养,故以名焉。菩萨父母从所乞所为名也。旧译为天,此翻谬矣,若言天应号提婆也。」百论疏一曰:「婆薮,外国亦名和顺。付法藏经云:婆薮槃陀,善解一切修多罗义。婆薮云天亲。天亲者,本是天帝弟。遣其生阎浮提伏修罗也。」【又】天神名,外道所事之毗瑟拿等天神,能救世住世,故名世天,又世人亲近供养,故称世亲天。宗轮论述记上曰:「筏苏者世义,外道所事毗瑟拿天亦名筏苏,能救世故。世间父故,世导师故,住于世故。」俱舍神泰疏一曰:「奘法师译婆薮此云世,槃豆此云亲,谓西方有天庙是婆薮天庙也。其婆薮天像,多为世人亲近供养,西方呼为世亲天。」
婆薮槃豆法师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陈真谛译。天亲菩萨传也。
涅槃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图画佛入灭时之一会者。即涅槃像也。
清净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涅槃,三涅槃之一。(参见: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二涅槃或三涅槃之一。
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净饭王般涅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涅槃京声译。佛及难陀、阿难、罗云,亲送净饭王之丧,以彰孝道。
现般涅槃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日经六(三三昧耶品)曰:「复次秘密主,次于一身示现三种,所谓佛法僧。复次秘密主,从此成立说三种乘,广作佛事,现般涅槃,成熟众生。」般涅槃,译曰入灭。佛八相成道中示现入涅槃之相也。
野盘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奔走诸方无閒暇之村野僧也。
无上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二乘所得之涅槃而云大乘之涅槃为无上。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的涅槃。
无住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涅槃之一。(参见: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涅槃之一。(参见:四种涅槃)
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无住处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无住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与无住涅槃同。
【三藏法数】
谓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槃。
无依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无馀依涅槃。
无为涅槃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为不生不灭,绝一切有为之相,故云无为,净土门谓极乐,即无为涅槃界也。法事赞曰:「极乐无为涅槃界。」
【佛学常见辞汇】
无为的涅槃境界。
无馀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nupadhis/es!a-nirva%n!a,二涅槃之一。新云无馀依涅槃。身智皆灰灭之涅槃也。(参见: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二涅槃之一。(参见:二涅槃)
【三藏法数】
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馀,是名无馀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馀涅槃,无馀涅槃也。(参见:涅槃)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二、方便净涅槃〕,方便犹善巧也,智既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有馀涅槃〕,谓见、思烦恼已断,尚馀现受色身未灭,是名有馀涅槃。(见、思烦恼,即见、思惑,于意识起诸分别,曰见惑;于尘境起诸贪爱,曰思惑。)
〔二、无馀涅槃〕,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馀,是名无馀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无馀依妙涅槃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罗汉灰身灭智而寂灭之境界也。无有漏之依身,故云无馀依,其境界不可思议故云妙,圆寂故云涅槃。毗奈耶杂事十八曰:「现诸神变,入无馀依妙涅槃界。」
鸠槃荼
【佛学大辞典】
(异类)Kumbha%n!d!a,又作弓槃荼、究槃荼、恭畔荼、拘槃荼、俱槃荼、吉槃荼、拘辨荼、鸠满拿。鬼名。啖人精气之鬼。译作瓮形鬼、冬瓜鬼。南方增长天王之领鬼。探玄记二曰:「鸠槃荼,依正法华经,名厌眉鬼。啖人精鬼等,亦名冬瓜鬼。王名毗楼勒,此云增长王,是南方天王。领二部鬼:一名鸠槃荼,二名薜荔多,从所领为名。」慧苑音义上曰:「鸠槃荼,此云阴囊,亦曰形印,谓此之类阴囊。状如冬瓜,行时擎置肩上,坐时即便据之,由斯弊状,特异诸类,故从之为名。旧云冬瓜者,以其事猥而不显故,使人谬解耳。」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究槃荼,或作恭畔荼,又作弓槃荼,皆一也。此云瓮形,颇似冬瓜也。」圆觉经曰:「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梵语杂名作「鸠满拿」。后因用以喻妇人老丑之状。唐任镶畏妻。杜正伦讥弄之。镶曰:妇当畏者三。少妙之时。如生菩萨。及儿满前。如九子魔母。至五六十时。傅施妆粉。或青或黑。如鸠槃荼。见御史台记。
【三藏法数】
梵语鸠槃荼,华言瓮形。以其阴似瓮故,即厌魅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