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0,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吠盗
盗耕
盗讼
赏盗
视盗
行盗
盗火
盗环
淫盗
盗首
赍盗
钞盗
篡盗
隐盗
攻盗
《韵府拾遗 号韵》:吠盗
张衡天象赋狗以吠盗奸回靡纵
《漢語大詞典》:盗耕(盜耕)
私自耕种;非法耕种。《唐律·户婚中·盗耕人墓田》:“诸盗耕人墓田,杖一百,伤坟者徒一年。”宋史·孙固传:“ 辽 人盗耕 解子平 地,岁且久,吏争弗能还。 固 微得其要领,折愧之,正疆地二百里。”金史·食货志二:“省臣奏,官地所以人多蔽匿盗耕者,由其罪轻故也。”
《漢語大詞典》:盗讼(盜訟)
有关抢劫或偷窃的讼事。 宋 欧阳修 《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臣自至 青州 ,忽已踰岁,适值年时丰稔,盗讼稀少,足以偷安窃禄。” 宋 欧阳修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凡其为治,以听断盗讼为能否尔。”
《骈字类编》:赏盗(赏盗)
左传庶其窃邑于邾以来子以姬氏妻之而与之邑其从者皆有赐焉若大盗礼焉以君之姑姊与其大邑其次皂牧舆马其小者衣裳剑带是赏盗也赏而去之其或难焉
《韵府拾遗 号韵》:视盗(视盗)
见上
《漢語大詞典》:行盗(行盜)
进行盗窃。《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太平广记卷一九一引 唐 刘恂 岭表录异·麦铁杖:“ 麦铁杖 , 韶州 翁源 人也,有勇力,日行五百里。初仕 陈 朝,常执繖随驾,夜后,多潜往 丹阳郡 行盗。”
分類:盗窃
《漢語大詞典》:盗火(盜火)
亦作“盗火”。
(1).盗贼所放的火。 唐 颜真卿 《吴兴沈氏述祖德记》:“徵士尝製述祖德碑,立於 金鹅山 之先塋,年月淹远,风雨蠹蚀,朽字残文,翳而莫分, 乾元 中为盗火所焚。”
(2).窃取火种。 希腊 神话传说 普罗米修斯 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因此触怒主神 宙斯 ,被锁在 高加索 山崖,但他宁受折磨,坚毅不屈。《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盗火给人的勇者 普罗米修斯 被神惩罚得那样残酷,但勇士没有屈服。”
《漢語大詞典》:盗环(盜環)
汉文帝 时有人盗 高庙 座前玉环,捕得, 文帝 怒,下廷尉治。廷尉 张释之 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后以“盗环”指犯上反叛。 宋 陆游 《贺周丞相启》:“ 靖康 丧乱而遗 平城 之忧, 绍兴 权宜而蒙 渭桥 之耻, 高庙 有盗环之逋寇, 乾陵 有斧栢之逆儔。”
《漢語大詞典》:淫盗(淫盜)
奸淫偷盗。后汉书·东夷传论:“昔 箕子 违衰 殷 之运,避地 朝鲜 。始其国俗未有闻也,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南史·齐纪上·高帝:“犯乡论清议,贜污淫盗者,一皆荡涤。”
分類:奸淫偷盗
《國語辭典》:盗首(盜首)  拼音:dào shǒu
强盗土匪的首领。《活地狱》第一○回:「这盗首名唤梁亚梗,是本省人氏。广东人性气最是刚强,杀人不眨眼。」
《漢語大詞典》:赍盗(賫盜)
亦作“賷盗”。 谓持物送给盗贼。明史·冯师孔传:“王能杀贼,假王以大将军权;不能杀贼,悉输王所有餉军,与其賷盗。”
分類:送给盗贼
《漢語大詞典》:钞盗(鈔盜)
亦作“ 钞盗 ”。 抢劫,盗窃。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其餘大者万餘人,小者数千人更相钞盗。” 唐 元稹 《蛮子朝》诗:“夜防钞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周官》射鸟氏宾客会同,以弓矢欧鸟鳶,则鳶之善钞盗有自来矣。”
分類:抢劫盗窃
《漢語大詞典》:篡盗(篡盜)
篡权盗位。汉书·王莽传赞:“ 莽 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权,遭 汉 中微,国统三絶,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姦慝,以成篡盗之祸。”三国志·吴志·甘宁传:“今 汉 祚日微, 曹操 弥憍,终为篡盗。”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
分類:篡权
《国语辞典》:隐盗(隐盗)  拼音:yǐn dào
隐匿并盗取公家财物。《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今后凡隐盗欠负,请如官典犯赃例处分。」
《漢語大詞典》:攻盗(攻盜)
攻击抢夺。 汉 刘向 说苑·指武:“所谓诛之者,非为其昼则攻盗,暮则穿窬也,皆倾覆之徒也。”资治通鉴·汉宣帝本始三年:“ 匈奴 大虚弱,诸国覊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
分類:攻击抢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