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2,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盗马
盗天
盗嫂
备盗
盗薮
盗兵
求盗
盗金
二盗
欺盗
盗牛
盗资
盗法
诘盗
盗言
《國語辭典》:盗马(盜馬)  拼音:dào mǎ
偷窃马匹。《三国演义》第三○回:「因厚待之,留于军中。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
《漢語大詞典》:盗天(盜天)
窃取自然生长之物。列子·天瑞:“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书》:“ 列子 盗天之説,谓取之造物而无争于人。”
《漢語大詞典》:盗嫂(盜嫂)
私通其嫂。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 不疑 曰:‘ 不疑 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也!’” 颜师古 注:“盗谓私之。”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自古贤人才士,秉志遵分,被谤议不能自明者,仅有百数。故有无兄盗嫂、娶孤女云挝妇翁者。”《诗刊》1980年第1期:“毕竟无兄谁盗嫂,坚持真理任沉浮。”
分類:私通
《骈字类编》:备盗(备盗)
宋史高继宣传乾兴初继宣以内殿崇班为益州都监蜀人富侈元夕大张灯知府薛奎戒以备盗继宣籍恶少年饮犒之使夜潜志盗背明日皆获
《國語辭典》:盗薮(盜藪)  拼音:dào sǒu
强盗贼匪聚集的地方。
分類:强盗聚集
《漢語大詞典》:盗兵(盜兵)
(1).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荀子·议兵:“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 杨倞 注:“由,用也。以诈力相胜,是盗贼之兵也。”史记·高祖本纪:“去輒烧絶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
(2).叛乱之兵。 宋 王安石 《骊山》诗:“六籍燃除士不磨, 驪山 如此盗兵何?” 明 方孝孺 《王君国祥墓碣》:“今城中无一军而盗兵悍甚,此难与争锋,当以计破之。”
(3).谓盗取兵权。指叛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进银立兵营:“全盛之世,主上偶计刀锥,羣小遂借以售奸。名在贤书者,亦思盗兵逞志,言利之害至此。” 元 元明善 《稾城董氏家传》:“所亟召卿,意不在此,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託卿。”
《漢語大詞典》:求盗(求盜)
古代亭长手下掌逐捕盗贼的亭卒。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求盗者,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从东方来,呼曰‘ 南越 兵入界’,欲因以发兵。”
《漢語大詞典》:盗金(盜金)
(1).《淮南子·氾论训》:“ 齐 人有盗金者,当市繁之时至掇而走,勒问其故曰:‘而盗金於市中何也?’对曰:‘吾不见人,徒见金耳。’”后用为自欺欺人的典实。晋书·宣帝纪:“鋭意盗金,谓市中为莫覩。”
(2).汉书·直不疑传:“为郎,事 文帝 。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 不疑 , 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慙。”后用为无端见疑的典实。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 直生 取疑於盗金,近则 伯鱼 被名於不义。”
《骈字类编》:二盗(二盗)
唐书邓处讷传少从江西人闵顼防秋安南中和元年还道潭州逐观察使李裕召诸州戍校徇曰天下未定今与君等安护州邑以待天子命若何众称善乃推顼为留后请诸朝僖宗方在蜀遣使者抚慰当是时抚州刺史钟传据洪州议者欲二盗相噬即复置镇南军擢顼节度使顼悟不受命更为检校尚书右仆射钦化军节度使以处讷为邵州刺史以又李晟传会帝出奉天有诏召晟即日治严而孝忠 军介二盗间倚晟为重数止晟无西晟语众曰天子播越人臣当百舍一息义武欲止吾吾当以子为质
《漢語大詞典》:欺盗(欺盜)
欺骗盗取。宋史·宋祁传:“彼皆以祝帝寿、奉先烈、祈民福为名,臣愚以为此主者为欺盗之计尔。”
分類:欺骗盗取
《韵府拾遗 尤韵》:盗牛
梁书顾宪之传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已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宅盗始伏其辜
《漢語大詞典》:盗资(盜資)
(1).盗贼的凭借。 唐 元结 《辩惑上》:“岂有冠冕轩车、佩符持节取先王典礼以为盗具,将天下法令而为盗资乎!”明史·杨鹤传:“宣詔赦之,畀以官,处其众四千餘人於 寧塞 ,使守备 吴弘器 护焉。 文焕 闻之,嘆曰:‘ 寧塞 之役,贼畏我而逃,今者贼伪降, 杨公 信之,借名城为盗资。’”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高帝:“祸切剥牀,而求民不已,以自保其私,垂至其亡而为盗资,夫亦何乐有此哉!”
(2).盗寇的资财。新唐书·薛讷传:“﹝ 杜宾客 ﹞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 姚元崇 亦持不可, 訥 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
《漢語大詞典》:盗法(盜法)
盗律。宋史·刑法志一:“自是盗法惟京城加重,餘视旧益宽矣。”宋史·刑法志二:“平民艰食,强取餱粮以图活命尔,不可从盗法科之。”
《漢語大詞典》:诘盗(詰盜)
究办强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於是 鲁 多盗。 季孙 谓 臧武仲 曰:‘子盍詰盗?’” 宋 陈傅良 《右奉议郎新权发遣常州借紫薛公行状》:“舍姦有禁,詰盗有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赵古元:“復聚众逞妖,为詰盗者所谁何,輒拒捕杀人,窜走 徐州 ,改今名。”
分類:究办强盗
《漢語大詞典》:盗言(盜言)
(1).犹谗言。《诗·小雅·巧言》:“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孔颖达 疏:“险盗之人,其言甚甘,使人信之而不已。” 晋 傅咸 《〈毛诗〉诗》:“盗言孔甘,莫何能淑;谗人罔极,有靦面目。”旧唐书·裴延龄传:“臣又窃虑陛下纳彼盗言,堕其奸计。”
(2).窃取他人之言。 清 龚自珍 《阐告子》:“ 雄 也窃言,未湮其原;盗言者 雄 ,未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