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盗名(盜名)
(1).窃取名声。荀子·不苟:“是姦人将以盗名於晻世者也。” 杨倞 注:“姦人盗富贵贫贱之名於昏闇之世。晻,与暗同。”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益》:“虐众盗名,雄鷄折颈。” 宋 晁补之 《沉丘县学记》:“好更张喜事者,乃始务修此以盗名於众人不为之中。” 明 方孝孺 《默山精舍记》:“苟无其道而乐居乎位,是窃禄也;不以其道而自肆於隐,是盗名也。” 清 曾国藩 《日记·省克》:“写此册而不日日改过,则此册直盗名之具也!”
(2).盗贼之名。 宋 龚开 《宋江三十六人赞序》:“彼 跖 与 江 ,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跡而无讳者也。”
《漢語大詞典》:盗区(盜區)
盗贼藏身、活动的地区。新唐书·藩镇宣武彰义泽潞传赞:“ 唐 中衰,姦雄圜睨而奋,举 魏 、 赵 、 燕 之地,莽为盗区,挐叛百年,夷狄其人,而不能復。” 金 麻九畴 《跋范宽〈秦川图〉》诗:“兴亡自取不足吁,可怜神州为盗区。” 元 袁桷 《萧御史家传》:“弱冠试吏,调 永丰 丞, 永丰 多盗区,跡巢穴僇之,丞以治称。” 清 顾炎武 《答李紫澜书》:“於是四皓之 商颜 , 刘阮 之 天姥 ,凡昔日兵革所不经,高真之所託跡者,无不为戎藪盗区。”
《漢語大詞典》:巢窟
(1).虫鸟兽类栖身之处。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结草虫,一名结苇,好於草末折屈草叶为巢窟,处处有之。”
(2).敌人或盗贼盘踞之地。《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蜀 所恃赖,唯 维 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隋书·杨素传:“高壁据嶮,抗拒官军,公以深谋,出其不意,雾廓云除,冰消瓦解,长驱北迈,直趣巢窟。”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自是以来,几二十年, 颜亮 兇狂,离其巢窟,跳躑一战,鼓声所震, 常 润 之屋瓦几无寧者。”明史·汉王高煦传:“﹝ 宣宗 ﹞过 杨村 ,马上顾从臣曰:‘度 高煦 计安出?’或对曰:‘必先取 济南 为巢窟。’”
《國語辭典》:山贼(山賊)  拼音:shān zéi
据山立寨或出入山林的盗贼。《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临海太守王诱惊骇,谓为山贼。」《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且说东吴各处山贼,尽皆平复。」
《漢語大詞典》:櫑具
即櫑具剑。 汉武帝 末,郡国盗贼群起, 暴胜之 为直指使者督课至 勃海 ,时 隽不疑 为郡文学, 胜之 闻其贤,遣吏请与相见。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后遂以“櫑具”作为学官的典故。 宋 苏轼 《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 不疑 。”参见“ 櫑具剑 ”。
《漢語大詞典》:櫑具剑(櫑具劍)
古长剑名。汉书·隽不疑传:“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襃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古长剑首以玉作井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今大剑木首,其状似此。” 明 胡翰 《拟古》之一:“手提櫑具剑,拂拭鸊鵜膏。”
分類:长剑剑名
《國語辭典》:大魁  拼音:dà kuí
指科举时代的状元。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四方举人集京师,当入见,而宋公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然其后卒为大魁。」
《漢語大詞典》:耆长(耆長)
亦称“ 耆户长 ”。 古代差役名,职司逐捕盗贼。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庚子,詔诸州併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 胡三省 注:“耆,老也,每团以老者三人为之长。”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绍圣 元年,耆户长、壮丁復雇募法,不许以保正长、保丁充代。”宋史·食货志上五:“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胥吏:“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今弓兵捕盗之类。”
《國語辭典》:海贼(海賊)  拼音:hǎi zéi
海上的盗贼。《三国演义》第二回:「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馀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赃。」
《漢語大詞典》:楼鼓(樓鼓)
(1).古代筑楼悬鼓,有盗贼时击以报警,谓之“楼鼓”。 宋 高似孙 纬略卷二:“ 后魏 李崇 除 襄州 刺史,悬鼓捕盗,诸州置楼鼓自 崇 始。”参阅魏书·李崇传
(2).作报时之用。 宋 陆游 《晚登横溪阁》诗:“楼鼓声中日又斜,凭高愈觉在天涯。” 元 曹伯启 《秋夜西斋有感》诗:“邻砧催薄莫,楼鼓辨深更。”
《漢語大詞典》:游徼(遊徼)
(1). 秦 汉 时乡官名。负责巡查盗贼。 秦 置, 汉 至 南北朝 多沿置,后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游徼徼循禁贼盗。”东观汉记·郑均传:“兄 仲 为县游徼,颇受礼遗, 均 数諫止。”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 汉 曰三老,曰嗇夫,曰游徼,皆赐爵同于乡遂之官。”
(2).巡游。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十年:“无事则泛舟长 淮 ,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明史·常遇春传:“ 汉 军出 江 游徼, 遇春 击之,皆反走,乘胜取 江州 。”
《漢語大詞典》:贼帅(賊帥)
盗贼的头领。亦指叛军首领。《陈书·高祖纪上》:“ 岭 南叛涣, 湘 郢 结连,贼帅既擒,兇渠传首。”隋书·刑法志:“其获贼帅及士人恶逆,免死付冶,听将妻入役,不为年数。”
《漢語大詞典》:死贼(死賊)
(1).不顾性命的盗贼。吴子·励士:“今使一死贼伏於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
(2).引申为敢死的勇士。尉缭子·制谈:“听臣之术,足使三军之众为一死贼,莫敢当其前,莫敢随其后,而能独出独入焉。”
(3).佛教语。指死亡。百喻经·地得金钱喻:“今日营此事,明日造彼事,乐著不观苦,不觉死贼至。”
《漢語大詞典》:剽盗(剽盜)
(1).劫掠。 汉 贾谊 新书·忧民:“兵旱相承,民填沟壑,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
(2).强悍的盗贼。 宋 王安石 《感事》诗:“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3).抄袭。 唐 韩愈 《荐士》诗:“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 宋 欧阳修 《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今贡举之失者,患在有司取人……但能诵诗赋,节抄《六帖》初学记之类者,便可剽盗偶儷,以应试格。”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三场:“盖其节抄剽盗之人,皆以先策论去之矣。” 清 黄遵宪 《杂感》诗:“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
《國語辭典》:伥鬼(倀鬼)  拼音:chāng guǐ
传说中被老虎咬死的人所变成的鬼。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又世传虎齧人,人死,魂不敢他适,辄隶事虎,名伥鬼。」
《國語辭典》:鼠盗(鼠盜)  拼音:shǔ dào
小偷、盗匪。《红楼梦》第一回:「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民不安生。」
分類: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