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盗兵(盜兵)
(1).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荀子·议兵:“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 杨倞 注:“由,用也。以诈力相胜,是盗贼之兵也。”史记·高祖本纪:“去輒烧絶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
(2).叛乱之兵。 宋 王安石 《骊山》诗:“六籍燃除士不磨, 驪山 如此盗兵何?” 明 方孝孺 《王君国祥墓碣》:“今城中无一军而盗兵悍甚,此难与争锋,当以计破之。”
(3).谓盗取兵权。指叛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进银立兵营:“全盛之世,主上偶计刀锥,羣小遂借以售奸。名在贤书者,亦思盗兵逞志,言利之害至此。” 元 元明善 《稾城董氏家传》:“所亟召卿,意不在此,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託卿。”
《漢語大詞典》:欺盗(欺盜)
欺骗盗取。宋史·宋祁传:“彼皆以祝帝寿、奉先烈、祈民福为名,臣愚以为此主者为欺盗之计尔。”
分類:欺骗盗取
《国语辞典》:隐盗(隐盗)  拼音:yǐn dào
隐匿并盗取公家财物。《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今后凡隐盗欠负,请如官典犯赃例处分。」
《漢語大詞典》:邦汋
指盗取国家机密者。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斟汋盗取国家密事,若今时刺探尚书事。” 贾公彦 疏:“ 汉 时尚书掌机密,有刺探尚书机密,斟酌私知,故举为况也。” 孙诒让 正义:“汋酌声类同……盖斟酌有求取之义,故盗取密事者谓之邦汋。”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飞章告变,诬为邦汋。”
《國語辭典》:盗印(盜印)  拼音:dào yìn
1.窃取印章。
2.未经版权所有者同意,私自转印他人著作的行为。如:「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盗印书刊。」
《国语辞典》:欺世钓誉(欺世钓誉)  拼音:qī shì diào yù
欺骗世人,盗取名誉。参见「盗名欺世」条。《元史。卷一九九。隐逸传。序》:「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强起之,及考其实,不如所闻,则曰:『是欺世钓誉者也』,上下岂不两失也哉!」
《国语辞典》:偷世窃名(偷世窃名)  拼音:tōu shì qiè míng
形容欺骗世人,盗取名誉。汉。王符《潜夫论。务本》:「今多务交游以结党助,偷世窃名以取济渡。」也作「盗名欺世」。
《漢語大詞典》:攫盗(攫盜)
盗取,窃取。荀子·不苟:“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盗而渐,愚则毒贼而乱。”
分類:盗取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