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鹾法(鹺法)
管理盐务的法令。
《漢語大詞典》:匣费(匣費)
谓盐务款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杀高恒:“两 淮 盐政 高恒 ,以侵贪匣费故,拟大辟。”参见“ 匣上 ”。
分類:盐务款项
《漢語大詞典》:匣上
清 代两 淮 盐商把公帐放在匣里,推举数人共同保管,叫公匣。因谓盐务组织里为匣上。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在家无聊,因运司 荀老先生 是京师旧交,特到 扬州 来望他一望,承他情荐在匣上,送了几百两银子。”
《漢語大詞典》:盐运司(鹽運司)
(1).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元史·食货志五:“京师自 大德 七年,罢 大都 盐运司,设官卖盐,置局十有五处。”明史·食货志四:“ 明 初,置 北平 河间 盐运司,后改称河间长芦。”
(2).指盐运使。儒林外史第二七回:“ 季苇萧 道:‘我因盐运司 荀大人 是先君文武同年,我故此来看年伯。’”
《國語辭典》:盐馀(鹽餘)  拼音:yán yú
民国二年善后借款,以盐税为偿还外债本息的担保,每年提偿后所馀的款,拨归政府收用,称为「盐馀」。
《漢語大詞典》:鹾策
对盐务的筹划。筴,同"策"。
分類:盐务筹划
《漢語大詞典》:盐运判(鹽運判)
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不多两年,他便改捐了个盐运判,到 两淮 候补,近来听説可望补缺了。”参见“ 盐运使 ”。
《國語辭典》:盐运使(鹽運使)  拼音:yán yùn shǐ
职官名。掌一区盐务。民国二十六年裁撤,由各地盐运使公署与盐务稽核分所合并,改组为盐务管理局。简称为「运司」。也称为「盐运司」。
《國語辭典》:盐运使(鹽運使)  拼音:yán yùn shǐ
职官名。掌一区盐务。民国二十六年裁撤,由各地盐运使公署与盐务稽核分所合并,改组为盐务管理局。简称为「运司」。也称为「盐运司」。
《漢語大詞典》:盐运同(鹽運同)
盐运使属下的地区盐务官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我们局里前几年,上头委了一个盐运同来做总办。”参见“ 盐运使 ”。
《國語辭典》:盐运使(鹽運使)  拼音:yán yùn shǐ
职官名。掌一区盐务。民国二十六年裁撤,由各地盐运使公署与盐务稽核分所合并,改组为盐务管理局。简称为「运司」。也称为「盐运司」。
《漢語大詞典》:盐捕分府(鹽捕分府)
旧时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忽然前面一对高灯,又是一对提灯,上面写的字是‘盐捕分府’。”
《漢語大詞典》:盐差(鹽差)
派往各地办理盐务的官吏。清史稿·食货志四:“盐臣差遣稍迟,前任盐差於徵完本年课银外,又重徵新盐。”清史稿·食货志四:“三藩之变, 滇 铜隔阻,派各盐差採买捐办,水脚又五万。”
《漢語大詞典》:盐署(鹽署)
掌管盐务的官署。宋书·州郡志一:“ 南沙 令,本 吴县 司盐都尉署。 吴 时名 沙中 。 吴 平后,立 暨阳县 ,割属之。 晋成帝 咸康 七年,罢盐署,立以为 南沙县 。”
《國語辭典》:巡商  拼音:xún shāng
古时受官厅委派,巡行各地查缉私盐的商人。《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你是本分府盐务里的巡商,怎么黑夜吃得大醉,在街上胡闹?」
《漢語大詞典》:鹾筴(鹺筴)
对盐务的筹划。筴,同“ 策 ”。 明 王世贞 《寄郜侍御郜时以按鹾山西有所论劾不合移疾归魏》之一:“懒不谈鹺筴,醒难颂酒经。”
分類:盐务筹划
《漢語大詞典》:鹾院(鹺院)
掌管盐务的官署。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咸通 末, 郑浑之 为 苏州 録事, 谈銖 为鹺院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盐课》:“及至鹺院查提残引,杳无踪跡。”
《漢語大詞典》:醝院
主管盐务的机构。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有 归评事 任 江陵 醝院,常怀卹士之心。”一本作“ 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