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佛类词典(续上)
荷力皮陀
鹿皮衣
脱皮净
臭皮囊
皮烦恼障
皮肤细滑相
荷力皮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R!gveda,四吠陀之一。梨俱吠陀也。(参见:韦陀)
鹿皮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以鹿皮所制之衣也,释迦入山苦行时亦服之。瑞应经上曰:「行十数里,逢两猎客,太子自念:我已弃家,在此山泽,不宜如凡人被服宝衣有欲态也。乃脱身宝裘与猎者贸鹿皮衣。」止观四曰:「雪山大士,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席,被鹿皮衣,无受持说净等事。」
脱皮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戒律之法,果实有皮者,脱皮而食,谓之脱皮净,食之无罪。不然,即为不净。见行事钞下二。
臭皮囊
【俗语佛源】
「皮囊」又称「革囊」,就是皮革制成的袋子,比喻人身。「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较早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小乘初果)。」佛把天仙美女视为盛满污秽之物的皮袋子,这叫做「不净观」,专用以破除淫欲。明·屠隆《昙花记·超度沉迷》:「任他天女,觑为革囊;岂放摩登,毁吾戒体。」即为直用此典。佛教还认为,人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的,虚幻不实,污秽不净,不值得贪恋,故喻之为「臭皮囊」。(可参见隋·智顗《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二。)俗语中应用例如《红楼梦》第八回:「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旧臭皮囊。」亦可作「臭皮袋」。如清·王世《池北偶谈·谈异四·善庆庵老僧》:「(老僧)遂升座而寂,壁间留偈云:者个臭皮袋,撇下无挂碍。洪炉烈焰中,明月清风在。」(李明权)
皮烦恼障
【三藏法数】
即三界中思惑也。谓贪瞋痴等烦恼,对外六尘而起,如皮在身外,故名皮烦恼障。(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思惑者,于一切法起贪爱心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皮肤细滑相
【三藏法数】
谓皮肤细腻滑泽,不受尘水,不停蚊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