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疱疹  拼音:pào zhěn
病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症状是在皮肤上出现群聚性水泡。可分为单纯疱疹与带状疱疹。如:「口唇疱疹」、「阴部疱疹」。
《國語辭典》:皮肤病(皮膚病)  拼音:pí fū bìng
皮肤以及毛发、指甲等的疾病。产生的原因很多,如细菌、黴菌、病毒等的感染,日光照射、内分泌失调等,都能引起皮肤病。
《漢語大詞典》:皮屑
像糠那样的,以又薄又干的鳞片形式从表皮脱落,尤其是在皮肤不正常情况下的东西
头皮的片状粒屑
《国语辞典》:皮疹  拼音:pí zhěn
皮肤表面出现的小疙瘩或成片出现。猩红热、麻疹等都会产生皮疹现象。
《國語辭典》:身体发肤(身體髮膚)  拼音:shēn tǐ fǎ fū
全身每一部分。《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漢語大詞典》:水凌凌
形容眼睛明亮有神或皮肤丰润细嫩。 老舍 《赵子曰》第九:“不但那两只水凌凌的眼睛射着他,那朵小红蜜窝桃儿似的嘴也向他笑。”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有一双水凌凌的大眼睛。” 董均伦 《潍河边的传说》:“这晚 连生 好一阵才蒙蒙矓矓的睡着,忽然有个水凌凌的闺女站在炕前。”
《國語辭典》:寿斑(壽斑)  拼音:shòu bān
老年人皮肤上所出现的黑褐色斑点。
《漢語大詞典》:肉丁
(1).皮肤上生的颗粒状病变。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身体》:“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
(2).肉类切成的方形小块。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 马希贤 先生推出那一小碗女人给他特备的干菜炒肉丁,他把它分发给孩子们。”
《漢語大詞典》:燃肉身灯(燃肉身燈)
用铁钩钩皮肤,钩上遍挂灯盏,贮油燃点。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 元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
《國語辭典》:日光浴  拼音:rì guāng yù
让皮肤充分接触太阳光线,来增强皮肤抵抗力、增加皮肤色质促进新陈代谢,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目的的方法。如:「每到夏天,就有很多人跑到海滩去作日光浴。」
《漢語大詞典》:蛇皮癣(蛇皮癬)
病名。因患部皮肤如蛇皮或鱼鳞状,故称。症状为皮肤成灰色,干燥粗糙,而有鳞屑,摸之有刺手感。冬重夏轻,病程缠绵。中医认为多因血虚生风,皮肤失于濡养而成。治宜养血祛风润燥,并用药膏外涂。
《國語辭典》:揪痧  拼音:jiū shā
一种流行于民间的治病方法。通常用手揪颈项、咽喉及额头等处,使其局部充血,以减轻内部炎症。
《漢語大詞典》:拘坼
亦作“ 拘拆 ”。 皮肤因受冻或干燥收缩而裂开。庄子·逍遥游“ 宋 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晋 郭象 注:“其药能令手不拘坼,故常漂絮於水中也。”一本作“ 拘拆 ”。 清 方以智 通雅·身体:“龟手,拘拆也。”
《漢語大詞典》:疽肿(疽腫)
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左传·襄公十九年“ 荀偃 癉疽,生疡於头” 唐 孔颖达 疏:“ 荀偃 病此疽肿,肿溃,遂生创於头。”
《國語辭典》:燎泡  拼音:liáo pào
因火伤或烫伤而在皮肤上形成的水泡。《红楼梦》第二五回:「只见宝玉左边脸上烫了一溜燎泡出来,幸而眼溶騢没动。」也称为「潦泡」、「潦浆泡」、「燎浆」、「燎浆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