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催泪瓦斯(催泪瓦斯)  拼音:cuī lèi wǎ sī
一种化学战剂。受攻击者会出现眼睛刺痛灼热、泪涕齐流、呼吸困难、喉管疼痛、头晕目眩、恶心、皮肤疼痛等症状,但不会致命。
《国语辞典》:美容师(美容师)  拼音:měi róng shī
替人美化容颜、调理皮肤等的专家。如:「美容师须接受严格的训练,才能为顾客提供最专业的服务。」
《国语辞典》:皮翼目  拼音:pí yì mù
一种哺乳纲。体侧皮肤扩展到前后肢及尾部而成蹼形,能滑翔,如飞行狐猴即属此目。
《国语辞典》:皮脂腺  拼音:pí zhī xiàn
皮肤上分泌油脂的腺体,分布于皮肤真皮中,通常依傍毛发而生,能分泌皮脂,用以润滑皮肤及其外面所生的毛发。一般青春期后逐渐成熟,分泌旺盛时,皮表会呈现油腻感。
《国语辞典》:皮肤癌(皮肤癌)  拼音:pí fū yán
病名。发生于皮肤上的癌症。医学上主要可分成棘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三类,前二类治瘉比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后者死亡率却相当高。据调查,白种人、常晒太阳及长期接触焦煤、沥青的人,罹患皮肤癌的机会较高。
《国语辞典》:皮肤炎(皮肤炎)  拼音:pí fū yán
病名。皮肤因摩擦、日晒、冷热、过敏等原因而导致的炎症。病患的皮肤会发红、水泡、肿胀、流水、有痂皮、变厚或脱皮等症状。
《国语辞典》:尿布疹  拼音:niào bù zhěn
病名。以尿布包裹的部位,皮肤因受到尿液刺激,出现斑点,发痒、溃烂的病症。
《国语辞典》:间接灸(间接灸)  拼音:jiàn jiē jiǔ
中医在施用灸法时,不将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而隔著姜片、蒜片、食盐末或药品制成的薄饼施灸,称为「间接灸」。
《国语辞典》:冷水浴  拼音:lěng shuǐ yù
以冷水洗浴。浴后可用乾毛巾摩擦皮肤,直到其发红为止。可达到强化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神经机能等健身目的。
《国语辞典》:癞皮病(癞皮病)  拼音:lài pí bìng
病名。病菌寄生在皮肤表面,搔痒难当,抓扒后,每至溃破,汁水淋漓,病情反覆不易痊瘉。
《国语辞典》:头皮屑(头皮屑)  拼音:tóu pí xiè
头部皮肤的碎屑状脱皮。
《国语辞典》:外用药(外用药)  拼音:wài yòng yào
一般指供涂、擦、贴于身体皮肤或某些黏膜部位的药品,于投药部位产生疗效。
《国语辞典》:溴中毒  拼音:xiù zhòng dú
因溴化物与皮肤或黏膜接触而引起的中毒症。轻微者可引起支气管炎等,严重时运动和记忆发生障碍。
《国语辞典》:青春痘  拼音:qīng chūn dòu
因皮脂腺分泌过多脂肪,及皮肤毛囊的角质异化使角质素、细菌,堵塞毛孔而在皮肤上产生小痘或黑头的疾病。因是在青春期易患的慢性病,故称为「青春痘」。也称为「痤疮」。
《国语辞典》:漆毒疹  拼音:qī dú zhěn
皮肤上因油漆的刺激而起的一种红疹。病发时有痒的感觉,甚至化为水泡、脓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