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74,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下一页
李弘(世称 皇太子宏 孝敬皇帝、名庙 代王 号 义宗 )
朱泚(号 汉元天皇 怀宁郡王 )
李适(字 子至 庙号 德宗、唐德宗 世称 建中天子 神武孝文皇帝 奉节郡王、鲁王、雍王 尊号 圣神文武皇帝 )
皇甫曾(字 孝常 行第 十六 )
僧道悟( 张 号 名蓝、天皇门风 )
李吉甫(字 弘宪、宏宪 赵国公、赞皇县侯 行第 三 忠懿、敬宪 )
顺宗王皇后(尊号 皇太后 庄宪 )
唐顺宗(庙号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帝 李诵 宣城郡王、宣王 )
李昪(字 正伦 李 知诰 浔阳公、豫章公、齐王 庙号 烈祖 )
沈太后( 睿真皇后 )
皇甫亮
皇甫斌
皇甫松(号 檀栾子 嵩 字 子奇 )
皇甫氏(号 洞庭子 )
其它辞典(续上)
皇甫温李弘(世称 皇太子宏 孝敬皇帝、名庙 代王 号 义宗 )
朱泚(号 汉元天皇 怀宁郡王 )
李适(字 子至 庙号 德宗、唐德宗 世称 建中天子 神武孝文皇帝 奉节郡王、鲁王、雍王 尊号 圣神文武皇帝 )
皇甫曾(字 孝常 行第 十六 )
僧道悟( 张 号 名蓝、天皇门风 )
李吉甫(字 弘宪、宏宪 赵国公、赞皇县侯 行第 三 忠懿、敬宪 )
顺宗王皇后(尊号 皇太后 庄宪 )
唐顺宗(庙号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帝 李诵 宣城郡王、宣王 )
李昪(字 正伦 李 知诰 浔阳公、豫章公、齐王 庙号 烈祖 )
沈太后( 睿真皇后 )
皇甫亮
皇甫斌
皇甫松(号 檀栾子 嵩 字 子奇 )
皇甫氏(号 洞庭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6 【介绍】: 唐人。初为鱼朝恩部将。代宗广德元年,为陕州刺史、陕州节度使。大历五年,移为凤翔河陇节度使,旋仍归判陕州。九年,改为浙东观察使。卒于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8—761 【介绍】: 唐宗室。高宗第五子。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性仁厚,宾礼大臣,未尝有过。因数拂武后旨,从幸合璧宫,遇酖卒,年仅二十四。追谥孝敬皇帝。全唐文·卷九十九
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六年封代王。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咸亨二年。高宗幸东都。令监国。宏仁孝。未尝有过。武后将骋志。宏奏请。数怫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酖薨。年二十四。谥曰孝敬皇帝。中宗践祚。祔于太庙。号义宗。开元六年。建庙东都。停义宗号。以谥名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784 【介绍】: 唐幽州昌平人。初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将,代宗大历三年,与朱希彩等杀怀仙,希彩领节度使。七年,将士杀希彩,推泚为留后,俄领节度使。九年,自请入朝,弟朱滔为留后,旋代为节度使。德宗建中三年,因滔叛唐而落职,以太尉衔留居长安。次年,泾原兵哗变京师,德宗出奔奉天,泚被拥立为帝,建国号秦,年号应天。德宗兴元元年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李晟复京师,泚出走彭原,为部将所杀。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泚。幽州昌平人。以荫籍为李怀仙部将。大历七年拜卢龙节度使。封怀宁郡王。入朝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屯奉天。迁检校司空陇右节度副大使。仍知河西泽潞行营兵马事。德宗立。改镇凤翔。加中书令。进拜太尉。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督兵讨李怀光。过阙下。兵叛。迎泚入宣政殿。僭位改号。既为李晟所破。走保彭原西城。斩之。年四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805 【介绍】: 唐朝皇帝。代宗长子。代宗时为天下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以功拜尚书令,旋立为太子。嗣位后,初政清明,以强明自任,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后用卢杞等,因为乱阶。建中四年,泾原兵变,犯京师,逃奔奉天。兴元元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乃还。自此政惟姑息,方镇日强。在位二十六年,卒谥神武孝文皇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2—805 即唐德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玄宗天宝元年(742)封奉节郡王。代宗宝应元年(762)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广德二年(764)封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即位,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卒。庙号德宗。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善属文,尤工诗。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与学士论诗,深夜不寐。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李肇称:“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国史补》卷中)胡震亨评曰:“德宗诗尚雅正。”(《唐音癸签》卷五)《全唐诗》存诗15首,《全唐诗逸》补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全唐文·卷五十
帝讳适。代宗长子。天宝元年生。至德元年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五月进封鲁王。八月徙封雍王。出镇陕州。广德二年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建中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在位二十一年。年六十四。谥曰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安定人,字孝常。皇甫冉弟。玄宗天宝间进士。历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工诗,出王维之门,诗名与兄相上下。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 字孝常,排行十六,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地吴越。代宗广德中至大历初在京任殿中侍御史,大历六、七年(771、772)间因事贬舒州司马。卸任闲居丹阳,九年春游湖州,与颜真卿、皎然等联唱。约大历末任阳翟令。德宗贞元元年(785)卒。事迹散见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冉)集序》,《唐国史补》卷上,《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萧颖士传》,《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七。曾工诗,与兄冉齐名。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诗汇评
皇甫曾(?-785),字孝常,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天宝十二载,登进士第。代宗大历初,官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坐事贬舒州司马。南返,在湖州与皎然、李纵等联句唱和。后又曾官阳翟令。与其兄皇甫冉齐名,时人比之晋张载、张协。有《皇甫曾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昔孟阳之与景阳,诗德远惭厥弟,协居上品,载处下流。今恃御之与补阙,文辞亦尔;体制清洁,华不胜文。然“寒生五湖道,春及万年枝”、五言之选也,其为七林所尚,立哉!《唐诗品》
景阳华净,遂掩哲昆;平原英赡,竞难家弟。是以世乏联苞之凤,情欣并蒂之华,物犹如此,况复人士耶!皇甫兄弟仕道既同,才名亦配,渤海高生犹持不足之叹,岂怜才之本意乎?侍御律调澄泓,卢文平洁,俯视当世,殆已飘然木末矣,虽紫霞碧落,求堪凌驾,亦何可少!《大历诗略》
孝常诗较哲昆丰神顿减,然结体沉重,在大历间殆以钟胜者。《载酒园诗话又编》
“两皇甫”殊胜“二包”,虽取境不远,而神幽韵洁,有凉月疏风、残蝉新雁之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07 【介绍】: 唐僧。婺州东阳人,俗姓张。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历参诸禅师,德宗建中二年,谒石头希迁,得其禅旨,大悟,住天皇寺,精修梵行,大弘禅宗,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等均皈依之。先期告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婺之东阳张氏子。年十四。白其亲。求出家。亲未即许。乃弥日誓不食。以待命。亲患之。听所欲为。去依明州大德剃发。年二十五。受具戒于杭州之竹林寺。自尔谨持律捡。妙选行门。乃振锡径山。礼国一禅师有所领解。大历十一年。遁居馀姚之大梅山。如是三四年。见马大师于钟陵。再坐夏。乃造南岳石头而致问曰。离却定慧。和尚以何法示人。答曰。我者里无奴儿婢子。离个甚么。曰如何明得。答曰。汝还撮得虚空么。曰恁么即不从今日去也。答曰。未审汝早晚从那边来。曰某甲不是那边人。答曰。我早如汝来处。曰师何以赃滥诬人。答曰。汝身现在。曰虽然毕竟以何示于后人。答曰。汝道阿谁是后人。悟由是尽识从前国一马师用处。而罙入深沮。俄卜筑澧阳徙澋口。占当阳紫柴山。五百罗汉栖宿之地。以应机感。当是时。右仆射裴公方尹江陵。崇业寺状乞请悟住持。公从之。悟至而缁白趋向。施予委积。公亦躬拥徒御。日往省候。悟每以尊宿自居。揖对之际。凡贵贱未尝起。公尤叹其知大体。故天皇坊主灵鉴。谓其徒曰。吾寺方有煨烬之患。苟得悟禅师者。庶几可以起废。因夜共舁悟。坐方丈上。明日崇业等哗争之。不胜乃已。后天皇栋宇果一新。僧问。如何是玄妙之说。答曰。莫道我解佛法。进曰。争奈学人疑滞何。答曰。何不问老僧。进曰。问了也。答曰。不是汝存泊处。元和丁亥夏四月晦入灭。寿六十。腊三十五。以其年八月五日建塔。葬灵龛于郡之东隅。比丘惠真文贲崇信嗣。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悟。姓张氏。婺州东阳人也。受天粹气为王子。生而神俊长而谨愿。年十四金翅始毛麒麟方角。启白尊老将求出家。慈爱之旨不见听许。辄损薄常膳日唯一食。虽体腹羸馁弥年益坚。父母不获已而许之。遂往明州大德剃落。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以勇猛力扶牢强心。于六度门修诸梵行。常以为疗膏肓者资上妙药。开暗冥者求善知识。不假舟楫其济渡乎。遂蹶然振策投径山国一禅师。悟礼足始毕密受宗要。于语言处识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断诸疑滞无畏自在。直见佛性中无缁磷。服勤五载随亦印可。俾其法雨润诸丛林。悟蓄力向晦罙入深阻。实冀一飞摩霄。乃转遁于馀姚大梅山。是时大历十一年也。层崖绝壑天籁萧瑟夐无邻落。七日不食。至诚则通物感乃灵。猱㹶豰玃更馈橡栗。异日野夫操斧言伐其楚。偶所遭睹。骇动悚息驰谕朋曹。谓为神奇。曾不旬朔诣者成市。凭嵌倚峭且构危栋。赀粮供具环绕方丈。猛虎耽耽侣出族游。一来座侧歛折肢体。其类驯扰可知也。夫语法者无阶渐。涉功者有浅深。木踰钻而见火。鉴勤磨而照胆。理必然矣。是以扫尘累遁岩薮。服形体遗昼夜。精严不息趣无上道。其有旨哉。如是者三四年矣。将翔云表虑羽毛之颓铩。欲归宝所疑道涂之乖错。故重有咨访会其真宗。建中初诣钟陵马大师。二年秋谒石头上士。于戏自径山抵衡岳。凡三遇哲匠矣。至此即造父习御郢人运斤。两虚其心相与𦝮合。白月映太阳齐照。洪河注大海一味。仲尼谓颜子亚圣。然灯与释迦授记。根果成熟名称普闻。如须弥山特立大海。繇是近佛恢张胜因。凡诸国土缘会则答。始卜于澧阳。次居于澋口。终栖于当阳柴紫山。即五百罗汉翱翔地也。柽松蓊郁以含风。崖巘巉岩而造天。驾潋滟之紫霞。枕清冷之玉泉。鸾凤不集于蓬藋。至人必宅于势胜。诚如是也。洪钟待叩童蒙求我。川流星聚。虚往实归。或接武于林樾。或骈肩于庐舍。户外之屦烂其室盈矣。荆州雄藩也。都人士女动亿万计。莫不擎跪稽首向风作焉。崇业上首以状于连帅而邀之。不违愿力聿来赴请。屩及于虚落。锡及于都城。白黑为之步骤。幡幢为之轇轕。生难遭想得未曾有。彼优波鞠多者。夫何足云。有天皇寺者。据郡之左。标异他刹。号为名蓝。困于人火荡为煨烬。僧坊主灵鉴族而谋之。以为满人攸居必能福我。夫荷担大事蔑弃小瑕。乃中宵默往肩舆而至二寺夕有所失朝有所得。诤论锋起达于尊官。重于返复毕安其处。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缙绅清重。拥旄统众。风望眄睐当时准程。驱车盛礼问法勤至。悟神气洒落安详自处。徐以软语为之献酬。必中精微洞过肯綮。又常秉贞操不修逢迎。一无卑贵坐而揖对。裴公讶其峻拔徵其善趣。谓抗俗之志当径挺如是邪。悟以为是法平等不见主客。岂效世谛与人居而局狭邪。裴公理冥意会投诚归命既见仁者我心则降。如热得濯躁愦冰散。自是禅宗之盛无如此者。元和丁亥岁有背痛疾。命弟子先期告终。以夏四月晦奄然入灭。春秋六十。僧腊三十五。以其年八月五日。葬之郡东隅。灵龛建塔从僧礼也。悟身长七尺。神韵孤杰手文鱼跃顶骨犀起行在于璎珞志在于华严。度人说法雄健猛利。其一旨云。垢净共住水波同体。触境迷著浩然忘归三世平等本来清净。一念不起即见佛心。其悟解超顿为若此也先是烟焰之末殿宇不立。顾缁褐且亏瞻礼密。念结构罔知权舆。禅宴之际若值神物。自道祠舍滨江水焉。凡我疆畛富于松梓。悉愿倾倒施僧伽蓝。命工觇之宛若符契。于是斩巨栋干修楹。撑崖拄壑云屯井构。时维秋杪水用都涸。徒众敛手块然无谋。会一夕雨至万株并进。晨发江浒暮抵寺门。剞劂之际动无乏者。其馀廊庑床案。靡非幽赞。事邻语怪阙而不书其感摄灵祇皆此类也。比丘慧真文贲等禅子幽闲。皆入室得悟之者。或继坐道场。或分枝化导。时太常协律符载著文颂德焉。世号天皇门风也。又唐澧州龙潭禅院释崇信。未详氏族。信在俗为渚宫胡饼师之子。弱龄宛异神府宽然。昔天皇寺悟禅师。隐耀藏光人莫我测。信家居寺巷。恒曰提饼笥馈悟公斋食。食毕且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信一日自念曰。饼是我持去。何以返遗我邪。莫别有旨乎。遂拱手问焉。悟公曰。是汝持来复汝何咎。信闻似有惊怪。因劝出家便求摄受。曰尔昔崇福善今信吾言。故名之也。由是躬于井臼供亿服勤。乃问悟云。未蒙指示心要。悟公云。时时相示。信餐禀斯言如游子之还家。若贫人之得宝。直从荆渚乃诣澧阳龙潭栖止。因李翱尚书激扬。时乃出世。后德山鉴师出其门。宗风大盛矣。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张。婺州东阳人。生而神俊。长而谨愿。年十四求出家。慈爱不听。辄损常膳。日唯一食。父母不获已许之。遂往明州大德剃落。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投径山国一禅师。密受宗要。于语言处。识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断诸疑滞。直见佛性。服勤五载。转遁馀姚大梅山。时大历十一年。层崖绝壑。天籁萧瑟。夐无邻落。七日不食。猱㹶豰玃。更馈橡栗。野夫伐楚。睹骇悚息。谕为神奇。诣者成市。凭嵌倚峭。且构危栋。资粮供具。环绕方丈。猛虎耽耽。侣出族游。一来座侧。敛折肢体。建中初。诣钟陵马大师。二年秋。谒石头上士。自径山抵衡岳。凡三遇哲匠。始卜于澧阳。次居于澋口。终栖于当阳柴紫山。即五百罗汉翱翔地也。柽松蓊郁。崖巘巉岩。或接武林樾。或饼肩庐舍。户外之履常盈。荆州。雄藩也。都人士女。动亿万计。莫不擎跪。稽首响风。天皇寺者。据郡之左。标异他刹。号为名蓝。一火荡为煨烬。缁褐且亏瞻礼。禅宴之际。若值神物。祠舍滨江。富于松梓。悉愿倾倒。施僧伽蓝。于是斩栋修楹。云屯井构。时值水涸。徒众敛手。会一夕雨至。万株并进。晨发江浒。暮抵寺门。剞劂之际。动无乏者。其馀廊庑床案。靡非幽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4 【介绍】: 唐赵郡人,字弘宪。李栖筠子。少好学,能属文,为太常博士,尤精国朝故实。宰臣李泌、窦参推重其才。宪宗立,召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累官至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吉甫连蹇外迁十余年,详闾里疾苦,患方镇贪恣,乃从容为帝言,使属郡刺史得自为政。德宗姑息藩镇,有终身不易地者,吉甫为相岁余,易三十六镇。暴病卒,赠司空。所论著述甚多,有《六代略》、《元和郡国图》、《国计簿》、《百司举要》等,皆行于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4 字弘宪,排行三,赞皇(今属河北)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德裕之父。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累官至驾部员外郎。德宗贞元八年(792)出为明州长史,转忠、郴、饶三州刺史。宪宗立,征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二年(807)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次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元和六年复入相。卒谥忠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一生著述甚富,今唯《元和郡县图志》尚残存34卷。《全唐诗》存诗4首,其中3首与武元衡相唱和,语言典雅清丽。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吉甫(758—814) 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字弘宪。赵郡赞皇县(治今河北赞皇县赞皇镇)人。历官太常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宰相、淮南节度使。他修撰于唐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较为完整的一部全国性地方总志,其中对黄鹤楼的始建作了介绍,并明确写出命名的缘由——“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为后代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留下了确切的资料。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吉甫字宏宪。赵郡人。御史大夫栖筠子。宪宗朝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知制诰。元和二年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六年复入秉政。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司空。谥曰敬宪。改谥忠懿。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十八
后。琅邪人。祖难得。封郡公。父颜。卫尉卿。代宗时以良家选入宫。为才人。顺宗在藩。帝以才人幼。故赐为王孺人。是生宪宗。顺宗即位。将立后。会病棘而止。宪宗内禅。尊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上尊号曰皇太后。崩年五十四。谥庄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806 【介绍】: 即李诵。唐朝皇帝。德宗长子。德宗建中元年立为太子。贞元二十年,病风且喑。二十一年正月即位,任用王叔文等,革新政治,罢官市,出宫女及教坊女乐九百人。因久疾不愈,在位八月,为宦官俱文珍等所迫,传位太子,自称太上皇。次年卒,谥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全唐文·卷五十五
帝讳诵。德宗长子。上元二年生。始封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六月进封宣王。十二月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七月。以疾令皇太子监国。八月。传位皇太子。元和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是月崩。年四十六。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大中三年。加谥至德宏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阆州新政人。李叔明子。以少卿从德宗于梁州。父严敕以死报君,故有功,擢禁军将军。贞元初迁太子詹事,后贬罗州别驾。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昪字正伦。本姓李。徐州人。幼孤养于徐温。遂冒姓徐氏。名知诰。吴天祐中。自元从指挥使迁升州防御使。累迁检校太保润州团练使。朱瑾杀温子知训。知诰以州兵入广陵定乱。遂代知训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武义元年拜左仆射参知政事。顺义元年加同平章事。领江州观察使。温死。加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浔阳公。改封豫章公。太和三年。以太尉中书令领镇海宁国诸军节度使出镇金陵。天祚元年加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三年受吴禅。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寻改号唐。改元升元。复姓李氏。更今名。七年二月殂。年五十六。僭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吴兴人。世为冠族。玄宗开元末,以良家女入东宫,为广平王李俶妃。天宝元年,生李适(德宗)。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拘于东都掖廷。收复东都,复留于宫中。后史思明再陷河洛,不知所终。及德宗即位,遥尊为皇太后。宪宗时,谥睿真皇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世次不详。曾登岐州城楼,赋诗言怀。敦煌遗书伯三六一九存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收入此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嵩。唐睦州新安人,字子奇,号檀栾子。皇甫湜子。工词。有《醉乡日月》、《大隐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奇,自称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皇甫湜之子,或曰牛僧孺表甥。事迹略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五二。《新唐书·艺文志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著录其《醉乡日月》3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大隐赋》1卷,今佚。《全唐诗》存诗13首,断句1联,词18首(内诗词重收者4首)。《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唐诗汇评
皇甫松,生卒年不详,一作皇甫嵩,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西)人。皇甫淡之子。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松工诗词,《花间集》录其词十二首,近人辑有《檀栾子词》一卷。有《醉乡日月》三卷,今但存辑本。《全唐诗》存诗十三首。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