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3,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果的
的音
似的
缃的
厌的
文的
的本
的笔
的脰乌
的据
的论
的乳
的颡
鹄的
烘的
《漢語大詞典》:果的
犹果然;当真。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之一:“某蒙録示近报,若果的免湖外之行,衰羸之幸,可胜言哉!”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你令堂这口灵,你就果的忍心埋在这座荒山不想他合葬不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小子 周锡能 被妖魔迷懞心肠,果的受其妖头所惑,串同计较回朝,诱惑军心。”
分類:果然当真
《漢語大詞典》:的音
真实的消息。《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 太仓 失守,未知确实,俟有的音,再行飞稟。”
分類:真实消息
《國語辭典》:似的  拼音:sì de
用作后附的比较副词,与一般、一样同义。《红楼梦》第六四回:「只见二姐笑著,没事人似的。」
《骈字类编》:缃的(缃的)
潘岳安石榴赋见红须下
《漢語大詞典》:厌的(厭的)
亦作“ 厌地 ”。 猛地;突然;忽然。厌,通“ 奄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见箇客人,厌的倒退。” 元 乔吉 《新水令·闺丽》套曲:“忽的迎头见咱,娇小心儿里怕,厌地回身拢鬢鸦。”
《漢語大詞典》:文的
骏马的一种。毛色鲜明有文采,白额。的,通“ 馰 ”。
《漢語大詞典》:的本
真本;原拓本。 元 马致远 《哨遍·张玉嵓草书》套曲:“文锦编挑满四围,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分類:真本拓本
《漢語大詞典》:的笔(的筆)
真迹;亲笔。 明 王世贞 《又题宋拓褚模〈禊帖〉》:“ 米襄阳 谓此为 褚河南 的笔,亦非也。”《大红袍全传》第二回:“永远封禁,不得復出。 海瑞 的笔亲封。”
分類:真迹亲笔
《漢語大詞典》:的脰乌(的脰烏)
白颈鸦。南史·贼臣传·侯景:“于时 景 修饰 臺城 及 朱雀 、 宣阳 等门,童謡曰:‘的脰乌,拂 朱雀 ,还兴 吴 。’”
《漢語大詞典》:的据(的據)
确实可信的依据。 宋 岳珂 愧郯录·人品明证:“官品名意之讹, 珂 尝书之,然以九品为人品之别而非官品,则未有的据也。” 明 袁宏道 《公安二圣寺重修天王殿疏》:“独《荆州碑》中载有 茅穗 、 油河 事,可为的据。”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或谓此外有 湖南 东南部有烟无烟炭田,无虑二万一千方迈尔,虽未得其的据,然吾 中国 炭田之未发现者,固不知其几许。”
《漢語大詞典》:的论(的論)
正确的论断。 明 都穆 南濠诗话:“ 严沧 浪谓论诗如论禪,禪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此最为的论。”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寿命福德》:“愿我寿命长,常行一切善;愿我福德盛,普济一切人。此语恐未为的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此理既蒙指示,确乎的论,令人钦服之至。” 廖仲恺 《消费合作社概论》:“以过去而例将来,其进步所趋,觉能划定,故谓消费合作社营业之范围有限者,非的论也。”
《韵府拾遗 麌韵》:的乳
文献通考宋制凡茶有二类曰片曰散片其名有石乳的乳
《漢語大詞典》:的颡(的顙)
白额。易·说卦:“﹝震﹞其於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顙。” 孔颖达 疏:“白额为的顙。”参见“ 的卢 ”。
分類:白额
《國語辭典》:的卢(的盧)  拼音:dì lú
一种烈性快马。额有白毛或白斑,一般认为是不祥之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相马经》:「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也作「的颅」。
《國語辭典》:鹄的(鵠的)  拼音:gǔ dì
1.练习射箭的目标。《战国策。齐策五》:「今夫鹄的,非咎罪于人也,便弓引弩而射之,中者则善,不中则愧。」
2.目的。如:「推动司法改革,既以促成政府守法为其鹄的,即应讲求司法保障人权的实效。」
《漢語大詞典》:烘的
忽然,一下子。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和他笑一笑,敢忽的软了四肢。将他靠一靠,管烘的走了三魂。” 朱居易 《元剧俗语方言例释》:“烘的,忽然地哄、烘都是轰的一音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