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8,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百大劫
百不知
百不会
百日
百日经
百本疏主
百本论师
百目
百四十不共法
百光遍照王
百光王遍照真言
百字论
百劫
百即百生
佛类词典(续上)
百千印陀罗尼经百大劫
百不知
百不会
百日
百日经
百本疏主
百本论师
百目
百四十不共法
百光遍照王
百光王遍照真言
百字论
百劫
百即百生
百千印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有三咒。谓可书而供于塔中。
(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有三咒。谓可书而供于塔中。
百大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更为种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之时量也。(参见:百劫)
(术语)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更为种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之时量也。(参见:百劫)
百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参见:底沙))。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是俱舍论之说也。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此初僧祇中之事也。(参见:雪山童子)。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参见:燃灯佛)。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参见:萨埵童子)。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个大劫。
(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参见:底沙))。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是俱舍论之说也。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此初僧祇中之事也。(参见:雪山童子)。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参见:燃灯佛)。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参见:萨埵童子)。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个大劫。
百不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百不会。一切不知不会也,所谓非思量底。莫妄想也。大慧普说上曰:「你要真个参,但一切放下,如木死人相似,百不知百不会,蓦地向不知不会处得个一念子破,佛也不奈你何。」
(术语)又曰百不会。一切不知不会也,所谓非思量底。莫妄想也。大慧普说上曰:「你要真个参,但一切放下,如木死人相似,百不知百不会,蓦地向不知不会处得个一念子破,佛也不奈你何。」
百不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百不知)
(术语)(参见:百不知)
百不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百不会。一切不知不会也,所谓非思量底。莫妄想也。大慧普说上曰:「你要真个参,但一切放下,如木死人相似,百不知百不会,蓦地向不知不会处得个一念子破,佛也不奈你何。」
(术语)又曰百不会。一切不知不会也,所谓非思量底。莫妄想也。大慧普说上曰:「你要真个参,但一切放下,如木死人相似,百不知百不会,蓦地向不知不会处得个一念子破,佛也不奈你何。」
百日
【佛学大辞典】
(杂语)北史胡国珍传曰:「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人斋。百日,设万人斋。」王元威传曰:「献文百日,元威自竭家财,设四百人斋。」万斯同群经杂说曰:「汉明帝营寿陵之诏,有云过百日惟四时设奠。百日之说,始见于史。意者尔时佛法初入,明帝即用其教耶。开元礼卒哭篇注,有古之祔在卒哭,今之百日也,二语。此可为唐用百日之据。」
(杂语)北史胡国珍传曰:「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人斋。百日,设万人斋。」王元威传曰:「献文百日,元威自竭家财,设四百人斋。」万斯同群经杂说曰:「汉明帝营寿陵之诏,有云过百日惟四时设奠。百日之说,始见于史。意者尔时佛法初入,明帝即用其教耶。开元礼卒哭篇注,有古之祔在卒哭,今之百日也,二语。此可为唐用百日之据。」
百日经
【佛学大辞典】
(行事)限百日之期而书写经文也。
(行事)限百日之期而书写经文也。
百本疏主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曰百本论师。慈恩大师窥基造百部之疏,时人称为百本疏主。宋僧传四(窥基传)曰:「造疏计可百本。(中略)凡今天下佛寺图形号曰百本疏主真。」佛祖统纪二十九曰:「撰述疏钞及于百部,时号百部论师。」
(人名)又曰百本论师。慈恩大师窥基造百部之疏,时人称为百本疏主。宋僧传四(窥基传)曰:「造疏计可百本。(中略)凡今天下佛寺图形号曰百本疏主真。」佛祖统纪二十九曰:「撰述疏钞及于百部,时号百部论师。」
百本论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与百本疏主同。
(人名)与百本疏主同。
百目
【佛学大辞典】
(物名)土制之灯笼也,多穿小孔,故曰百目。毗奈耶杂事十三曰:「苾刍夏月然灯损虫。佛言:应作灯笼,(中略)应作百目瓶。苾刍不知云何应作。佛言:令瓦师作如灯笼形,傍边多穿小孔。」
(物名)土制之灯笼也,多穿小孔,故曰百目。毗奈耶杂事十三曰:「苾刍夏月然灯损虫。佛言:应作灯笼,(中略)应作百目瓶。苾刍不知云何应作。佛言:令瓦师作如灯笼形,傍边多穿小孔。」
百四十不共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四净,十力,四无畏,三念处,三不护,大悲,常不忘失,断烦恼习,一切智也。四净者,具曰四一切行净,一身净,永断习气,得清净之气,成无上菩提,身得自在而生灭自由,名为身净。二缘净,神通自在,名为缘净。三心净,修集善法,心离烦恼,名为心净。四智净,知一切法。无有挂碍,得自在智,知一切法行,名为智净。三念处者,一众生于如来之说法,至心听受,心得欢喜,受诸安乐,如法住而不违佛教,佛不以为喜,修集舍心不失正念,亦不放逸。二众生不信受如来之说法,虽有违反所说,佛不以为瞋,无有愁恼,修集舍心,不失正念,亦不放逸。三众生中有听如来之说法者,有不听者。不喜听者,亦不愁不听者,修集舍心,不失正念,亦不放逸。见菩萨戒经九(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不护以下(参见:各))。
(名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四净,十力,四无畏,三念处,三不护,大悲,常不忘失,断烦恼习,一切智也。四净者,具曰四一切行净,一身净,永断习气,得清净之气,成无上菩提,身得自在而生灭自由,名为身净。二缘净,神通自在,名为缘净。三心净,修集善法,心离烦恼,名为心净。四智净,知一切法。无有挂碍,得自在智,知一切法行,名为智净。三念处者,一众生于如来之说法,至心听受,心得欢喜,受诸安乐,如法住而不违佛教,佛不以为喜,修集舍心不失正念,亦不放逸。二众生不信受如来之说法,虽有违反所说,佛不以为瞋,无有愁恼,修集舍心,不失正念,亦不放逸。三众生中有听如来之说法者,有不听者。不喜听者,亦不愁不听者,修集舍心,不失正念,亦不放逸。见菩萨戒经九(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不护以下(参见:各))。
百光遍照王
【佛学大辞典】
(佛名)大日如来也。大疏四曰:「首中置百光遍照王而以无垢眼观之,以此自加持故即成毗卢遮那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大日如来。
(佛名)大日如来也。大疏四曰:「首中置百光遍照王而以无垢眼观之,以此自加持故即成毗卢遮那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大日如来。
百光王遍照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南摩三曼多勃驮喃。
(真言)南摩三曼多勃驮喃。
百字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师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睿师,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向实相。」
(书名)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师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睿师,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向实相。」
百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参见:底沙))。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是俱舍论之说也。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此初僧祇中之事也。(参见:雪山童子)。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参见:燃灯佛)。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参见:萨埵童子)。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个大劫。
(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参见:底沙))。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是俱舍论之说也。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此初僧祇中之事也。(参见:雪山童子)。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参见:燃灯佛)。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参见:萨埵童子)。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个大劫。
底沙
【佛学大辞典】
(佛名)Tis!ya,佛名。释迦牟尼佛尝在此佛所与弥勒共修佛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赞佛,依其功德于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佛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底沙,丁礼反,旧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国多此也。」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为名。」慧琳音义十八曰:「底沙,唐云鬼宿,即其人是此宿直日生。西方以二十八宿记日,但以月所临宿以为名,旧经云蛭数者是也。」婆沙论一百七十七曰:「如契经说,过去有佛,号曰底沙,或曰补沙。彼佛有二菩萨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释迦牟尼,二名梅怛俪药(译言慈氏)。尔时彼佛观二弟子谁先根熟,即如实知慈氏先熟,能寂后熟。复观二士所化有情,谁根先熟。又如实知释迦所化应先根熟,知已即念。我今云何令彼机感相会遇耶?然令一人速熟则易,非令多人。作是念已,便告释迦:吾欲游山,汝可随去。尔时彼佛取尼师檀,随路先往,既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经七昼夜,受妙喜乐,威光炽然。释迦须臾亦往山上,处处寻佛,如犊求母。展转遇至彼龛室前,欻然见佛,威仪端肃,光明照耀。专诚恳发,喜叹不堪。于行无间,忘下一足。瞻仰尊颜,目不暂舍。经七昼夜,以一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于慈氏前,得无上觉。」
(佛名)Tis!ya,佛名。释迦牟尼佛尝在此佛所与弥勒共修佛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赞佛,依其功德于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佛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底沙,丁礼反,旧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国多此也。」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为名。」慧琳音义十八曰:「底沙,唐云鬼宿,即其人是此宿直日生。西方以二十八宿记日,但以月所临宿以为名,旧经云蛭数者是也。」婆沙论一百七十七曰:「如契经说,过去有佛,号曰底沙,或曰补沙。彼佛有二菩萨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释迦牟尼,二名梅怛俪药(译言慈氏)。尔时彼佛观二弟子谁先根熟,即如实知慈氏先熟,能寂后熟。复观二士所化有情,谁根先熟。又如实知释迦所化应先根熟,知已即念。我今云何令彼机感相会遇耶?然令一人速熟则易,非令多人。作是念已,便告释迦:吾欲游山,汝可随去。尔时彼佛取尼师檀,随路先往,既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经七昼夜,受妙喜乐,威光炽然。释迦须臾亦往山上,处处寻佛,如犊求母。展转遇至彼龛室前,欻然见佛,威仪端肃,光明照耀。专诚恳发,喜叹不堪。于行无间,忘下一足。瞻仰尊颜,目不暂舍。经七昼夜,以一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于慈氏前,得无上觉。」
雪山童子
【佛学大辞典】
(本生)与雪山大士同。
(本生)与雪山大士同。
百即百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修念佛之行者,百人得百人往生也。往生礼赞曰:「应知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术语)专修念佛之行者,百人得百人往生也。往生礼赞曰:「应知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