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10,分134页显示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百一羯磨
百八句
百八尊
百八钟
百八三昧
百八名赞
百八牟尼
百八消灾
百八烦恼
百八数珠
百八结业
百八法明门
百二十妙
百二十八使
佛类词典(续上)
百八丸百一羯磨
百八句
百八尊
百八钟
百八三昧
百八名赞
百八牟尼
百八消灾
百八烦恼
百八数珠
百八结业
百八法明门
百二十妙
百二十八使
百八丸
【佛学大辞典】
(杂名)清异录曰:「和尚市语以念珠为百八丸。」念珠之数百有八,故云:亦曰百八牟尼。
(杂名)清异录曰:「和尚市语以念珠为百八丸。」念珠之数百有八,故云:亦曰百八牟尼。
百一羯磨
【佛学大辞典】
(书名)百一之义,如百一供身之百一,其法数多,故曰百。其数多之法各有一种之羯磨,故曰百一羯磨,羯磨者。僧中作事,求众同意赞成,而成就其事之作法也。有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之二部。
(书名)百一之义,如百一供身之百一,其法数多,故曰百。其数多之法各有一种之羯磨,故曰百一羯磨,羯磨者。僧中作事,求众同意赞成,而成就其事之作法也。有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之二部。
百八句
【佛学大辞典】
(杂名)楞伽经之首,大慧菩萨以百八句问一切大乘之法门,佛以百八句答之。楞伽经注解一曰:「此一百八义,文有三段:始则大慧请问,中则如来领释,然所问所领皆无伦次,故不可以定数开合而论之。至后乃结指显示一百八句,句句遣著。然而不多不少数至此者,盖表对百八烦恼成百八法门也。」
(杂名)楞伽经之首,大慧菩萨以百八句问一切大乘之法门,佛以百八句答之。楞伽经注解一曰:「此一百八义,文有三段:始则大慧请问,中则如来领释,然所问所领皆无伦次,故不可以定数开合而论之。至后乃结指显示一百八句,句句遣著。然而不多不少数至此者,盖表对百八烦恼成百八法门也。」
百八尊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界曼荼罗中之一百八尊也。五佛,四波罗蜜,十六大菩萨,十二供养,谓之三十七尊。加以贤劫之十六菩萨,为五十三尊。又加以外金刚部之二十天,为七十三尊。再加以五顶轮王,十六执金刚,十波罗蜜,地水火风之三十五尊,为百八尊,出于出生义。
(名数)金刚界曼荼罗中之一百八尊也。五佛,四波罗蜜,十六大菩萨,十二供养,谓之三十七尊。加以贤劫之十六菩萨,为五十三尊。又加以外金刚部之二十天,为七十三尊。再加以五顶轮王,十六执金刚,十波罗蜜,地水火风之三十五尊,为百八尊,出于出生义。
百八钟
【佛学大辞典】
(仪式)昏晓两时鸣大钟一百八声,自百丈之清规为始。后世略之,有唯于晓时鸣百八声者,有鸣于昏晓者。但元朝之晓,一般鸣一百八。是称赞百八尊之功德,又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之表示也。敕修清规曰:「大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紧。」然百八之数,谓为醒百八烦恼之睡者,通说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晨昏大钟,打之一百八下也。敕修清规法器章曰:「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紧。」其百八之数,支那之世典以为合所谓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而成百八者。群谈采馀曰:「钟声晨昏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气,又有七十二候,正得此数。」或以醒一百八烦恼之睡云。
【佛学常见辞汇】
晨昏各打大钟一百○八下,以惊醒一百○八烦恼。
(仪式)昏晓两时鸣大钟一百八声,自百丈之清规为始。后世略之,有唯于晓时鸣百八声者,有鸣于昏晓者。但元朝之晓,一般鸣一百八。是称赞百八尊之功德,又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之表示也。敕修清规曰:「大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紧。」然百八之数,谓为醒百八烦恼之睡者,通说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晨昏大钟,打之一百八下也。敕修清规法器章曰:「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紧。」其百八之数,支那之世典以为合所谓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而成百八者。群谈采馀曰:「钟声晨昏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气,又有七十二候,正得此数。」或以醒一百八烦恼之睡云。
【佛学常见辞汇】
晨昏各打大钟一百○八下,以惊醒一百○八烦恼。
百八三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大品般若经,摩诃衍品说百八种之三昧:「一首楞严三昧,(中略)百八离著虚空不染三昧。」智度论五曰:「般若波罗蜜摩诃衍品中略说则有一百八三昧,初名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不染不著三昧,广说则无量三昧。」同四十七曰:「百八三昧佛自说其义,是时人利根故,皆得信解。今则不然,论者重释其义,令得易解。」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百八三昧:
一、首楞严三昧 首楞严三昧者,首楞严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也。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住至处,无能坏伏,故名健相三昧也。
二、宝印三昧 宝印三昧者,能印诸三昧。于诸宝中,法宝是实,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如佛语比丘,为汝说法。所谓法印,法即是宝,印即是解脱门。若三藏教门,以三法为法印。若摩诃衍教门,但有诸法实相一法印,与实相般若相应三昧,名为宝印三昧也。
三、师子游步三昧 师子游步三昧者,菩萨得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譬如众兽戏时,若见师子,率皆怖惧。师子戏时,于诸群兽,强者则杀,伏者则伏。菩萨亦如是,得是三昧,于诸外道,强者破之,信者度之,故名师子游步三昧。
下一百四三昧亦应如是,具出大智度论,若欲知之,自当寻彼论。兹只述一百八离著虚空不染三昧:
离著虚空不染三昧 离著虚空不染三昧者,菩萨行般若波罗密,观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如虚空,无物可喻。钝根菩萨,著此虚空,得是三昧,故离著虚空等诸法,亦不染著是三昧,如没入在泥中,有人挽出,锁脚为奴。有三昧离著虚空,而后著此三昧亦如是。今是三昧,能离著虚空,亦自离著,故名离著虚空不染三昧也。
如是诸佛菩萨无量,不可思议诸三昧,是中应具列其名目,略释其相,然未堪广引,姑止如是。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首楞严三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三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诸三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三昧。
〔宝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悉能印證;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是名宝印三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师子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于诸外道,强者破之,信者度之;譬犹师子戏时,而能制伏诸群兽也,是名师子戏三昧。
〔妙月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除无明暗蔽、诸法邪见,譬犹满月清净,无诸障翳,而能除破黑暗,是名妙月三昧。
〔月幢相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一切诸法通达无碍,皆悉顺从;譬犹大将,以宝幢作月之像,人见此相,悉皆随从,是名月幢相三昧。
〔出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长;譬犹时雨之降,而草木皆生,是名出诸法三昧。
〔观顶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遍见一切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是名观顶三昧。
〔毕法性三昧〕,谓诸法体性,无量无二,难可执持,菩萨入是三昧,则能决定知诸法性,而得定相;譬犹虚空,无能住者,得神足力,则能处之,是名毕法性三昧。
〔毕幢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决定持诸三昧法幢,于诸三昧,最为尊胜;譬犹大将得幢,表其尊大之相,是名毕幢相三昧。
〔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坚固,能破诸三昧;譬犹金刚,坚固不坏,而能碎诸万物,是名金刚三昧。
〔入法印三昧〕,谓如人入国,有印得入,无印则不得入;菩萨住是三昧,即能入于诸法实相,是名入法印三昧。
〔三昧王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一切诸三昧中而得安住;譬犹大王,安住正殿,召诸群臣,皆悉从命,是名三昧王安立三昧。
〔放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放种种光明,照诸三昧,悉皆明了,是名放光三昧。
〔力进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得自在力,常能神通变化,度诸众生,是名力进三昧。
〔高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长,诸三昧性,从心而出,是名高出三昧。
〔必入辩才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辩说一切三昧,悉知众生语言次第及经书名字等,悉能分别无碍,是名必入辩才三昧。
〔释名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释诸三昧名字及诸法义,令人得解,是名释名字三昧。
〔观方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出入自在无碍,故能以慈悲怜悯平等之心,观于十方,众生皆得度脱,是名观方三昧。
〔陀罗尼印三昧〕,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印,分别诸三昧,皆有陀罗尼,是名陀罗尼印三昧。
〔无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生爱恚无明邪见,于诸三昧都无迷闷之事,是名无诳三昧。
〔摄诸法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三乘法皆摄入是三昧中,如一切众流皆归于海,是名摄诸法海三昧,(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遍覆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以三昧力,能遍覆无量无边虚空,或放光明,或以音声充满其中,是名遍覆虚空三昧。
〔金刚轮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于一切法中,所至无碍;譬犹金刚轮所往,无有障碍,是名金刚轮三昧。
〔宝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断除一切三昧烦恼诸垢,如有真宝能治诸宝,令得洁净,是名宝断三昧。
〔能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照了诸法;譬犹日出,普照世间,事皆显了,是名能照三昧。
〔不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皆如幻化,三界爱欲悉断,都无所求,是名不求三昧,(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无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念念无常,无有住相,是名无住三昧。
〔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心、心数法,悉皆不行,是名无心三昧,(心即心王,心数法即受想行法也。不行者,谓此诸法皆不起也。)
〔净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离诸烦恼之垢,而智慧之灯清净明发,是名净灯三昧。
〔无边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无边世界,众生及无量诸法,皆悉明了,是名无边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明诸法;譬犹暗中然炬,无不明了,是名能作明三昧。
〔普照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能普照诸法种种三昧门;譬如轮王宝珠,光照四边,是名普照明三昧。
〔坚净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令诸三昧清净坚牢,不为一切垢法之所染坏,是名坚净诸三昧。
〔无垢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离一切诸三昧垢,破除一切无明爱欲烦恼,亦能照了一切三昧,是名无垢明三昧。
〔欢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生无量无边法欢喜乐,是名欢喜三昧。
〔雷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无始世来所失之道,还复能得;如电光暂现,行者得路,是名电光三昧。
〔无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灭诸法无常等相,即入不生不灭真实之理,是名无尽三昧。
〔威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得无量威德,自在庄严,是名威德三昧。
〔离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见诸三昧,无有穷尽,而于无量阿僧祇劫,善本功德果报不失,离于一切断灭之见,是名离尽三昧,(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
〔不动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知诸法实相,毕竟空寂,智慧与三昧相应,于一切三昧及一切法,都不戏论,是名不动三昧。
〔不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常不退转,即是阿鞞跋致,是名不退三昧,(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
〔日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种种法门,及诸三昧;譬犹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灯明,能破暗室;是名灯三昧。
〔月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清净,利益众生;又能破诸三昧无明,如月圆明,破诸黑暗;是名月净三昧。
〔净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明了诸法无有障碍,是名净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与般若之智相应,能于诸三昧门而作光明,是名能作明三昧,(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作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发起先所得诸三昧故,是名作行三昧。
〔知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见一切诸三昧中有实智慧之相,是名知相三昧。
〔如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破一切烦恼结使,无有遗馀;譬犹金刚,能破诸物,灭尽无馀,是名如金刚三昧,(结使者,谓一切众生为惑业缠缚驱役,入于生死也。)
〔心住三昧〕,谓心相轻疾,难制难持;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摄诸散乱,心不动转,是名心住三昧。
〔普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法见光明相,无诸黑暗,以神通力,普照世间,了了无碍,是名普明三昧。
〔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诸功德善法中,安立坚固,如须弥山,安立不动,是名安立三昧,(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宝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转一切所有国土,皆成七宝,是名宝聚三昧,(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妙法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诸佛菩萨深妙功德智慧之法,印诸三昧,是名妙法印三昧。
〔法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照了众生及一切法,悉皆平等,是名法等三昧。
〔断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等相,于一切世间,心生厌离,不起乐著之想,是名断喜三昧,(苦者,谓观五阴之身,实有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身及诸法,本来皆空也。无常者,谓身及诸法,终归坏灭也。无我者,谓四大各离,何者是我也。不净者,谓观身相皆不净也。)
〔到法顶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般若方便之力,而到于法山之顶,是名到法顶三昧,(法山之顶,以喻此三昧,在诸三昧之上也。)
〔能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与空慧相应,而能破散诸法,是名能散三昧。
〔分别诸法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一切诸法语言文句,为众生演说,词无滞碍,是名分别诸法句三昧。
〔字等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诸字诸语,悉皆平等;呵骂赞叹,无有憎爱;是名字等相三昧。
〔离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字在义中,亦不见字在字中,是名离字三昧。
〔断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乐中不生喜,苦中不生瞋,不苦不乐中不生不知舍心;于此三受,远离不著,则心灭缘断,是名断缘三昧。
〔不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了法性毕竟空寂,戏论不能破,无常不能转,是名不坏三昧。
〔无种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了法无相,而不见诸法种种之相,是名无种相三昧。
〔无处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知三毒火然三界故,心不依止;涅槃毕竟空故,亦不依止;是名无处行三昧,(三毒者,贪、瞋、痴也。)
〔离朦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微翳无明等,悉皆除尽,是名离朦昧三昧。
〔无去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诸法去来之相,是名无去三昧。
〔不变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一切诸三昧法,皆不见有变异之相,是名不变异三昧。
〔度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六尘中诸烦恼缘,悉皆尽灭;能度六尘大海,亦能超过一切三昧,缘生智慧,是名度缘三昧,(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集诸功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修集一切善根功德,初夜、后夜,无有休息,譬犹日月,运转不停,是名集诸功德三昧。
〔住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但随智慧,不随于心,而住于诸法实相之中,是名住无心三昧。
〔净妙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以自在庄严,如树华开敷,树自严饰;是名净妙华三昧。
〔觉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令诸三昧,变成无漏,与七觉相应,是名觉意三昧,(无漏者,谓惑业已断,不漏落生死也。七觉者,念觉、择法觉、情进觉、喜觉、轻安觉、定觉、舍觉也。)
〔无量辩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无量辩才,乐说一句,经无量劫而不穷尽,是名无量辩三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无等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于佛;观一切法,皆同佛法;与无等等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无等等三昧,(无等等者,谓诸佛般若,世无与等;而一切众生平等共有,故曰无等等。梵语般若波罗蜜,华言智慧到彼岸。)
〔度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入三解脱门,超出三界,度三乘众生,是名度诸法三昧,(三解脱门者,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也。)
〔分别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相,是名分别诸法三昧,(有漏者,谓因烦恼惑业,漏落三界生死也。有为者,世间法也。无为者,出世间法也。)
〔散疑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疑网悉断,得一切诸法实相,是名散疑三昧。
〔无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诸法定有住处,是名无住处三昧。
〔一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见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相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皆以一相智慧庄严如是三昧,是名一庄严三昧。
〔生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种种行相。入相。住相。出相,如是诸相皆空,亦不可见,是名生行三昧。
〔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与毕竟空相应,更无馀行次第,是名一行三昧。
〔不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一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诸馀观行,是名不一行三昧。
〔妙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二相,即是毕竟空相应三昧;一切戏论,皆不能破,是名妙行三昧。
〔达一切有底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以无漏智慧,通达三有,乃至非有想、非无想之底,一切诸有,皆悉令其散坏,是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底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天,以其难到,故名底也。)
〔入名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识一切众生、一切物、一切法名字,一切语言,无不解了,是名入名语三昧。
〔离音声字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诸法,皆无音声语言,常寂灭相,是名离音声字语三昧。
〔然炬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炬,照明一切诸法,无错无著;如然炬夜行,不堕险处,是名然炬三昧。
〔净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清净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又能如法观于诸法总、别之相,亦能观诸法无相清净,是名净相三昧,(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总相者,诸法和合为一相也。别相者,诸法种种差别也。)
〔破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法相,何况于诸三昧之相,是名破相三昧。
〔一切种妙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诸功德,种种庄严禅定智慧,悉皆具足清净,是名一切种妙足三昧。
〔不喜苦乐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世间之乐,多过多患,虚妄颠倒,非可爱乐;观世间之苦如病,如箭入身,心不喜乐;以一切法虚诳故,乐尚不喜,何况于苦,是名不喜苦乐三昧。
〔无尽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一切法,不断不常,无坏无尽,是名无尽相三昧。
〔陀罗尼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而闻持等诸陀罗尼,皆自然而得,是名陀罗尼三昧,(闻持者,陀罗尼名也;谓得此陀罗尼者,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皆不忘失也。)
〔摄诸邪正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一切众生都无所弃,一心摄取,而不见有邪、正等相,是名摄诸邪正相三昧。
〔灭憎爱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灭诸憎爱,于可喜法中,而不生爱;可恶法中,而不生瞋;是名灭憎爱三昧。
〔逆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法中,逆顺自在,能破一切邪逆众生,能顺一切可化众生,而又不著逆顺之相,是名逆顺三昧。
〔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光明清净,诸烦恼垢,皆不可得,是名净光三昧。
〔坚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而于诸法实相,智慧相应,皆悉坚固,犹如虚空,不可破坏,是名坚固三昧。
〔满月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净智光明具足,灭爱恚等火,清凉功德,利益众生;譬犹秋月圆满,破诸黑暗,清凉可乐,是名满月净光三昧。
〔大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大庄严成就,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以七宝华香,庄严佛处,如是等庄严功德,而心无所著,是名大庄严三昧。
〔能照一切世间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众生世间、住处世间、五众世间,一切诸法,是名能照一切世间三昧,(五众者,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
〔三昧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诸三昧,不见有深浅之相;观一切有为之法,皆从因缘而生,与三昧相,悉皆平等,无有定乱,是名三昧等三昧。
〔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通达无碍,不见是法如是相,不见是法不如是相;于众生中亦无好丑诤论,但随其心行而摄受度脱之,是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
〔不乐一切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乐住世间,以世间无常故;不乐住非世间,不著于空故;是名不乐一切住处三昧。(非世间者,出世间之法也。)
〔如住定三昧〕,如即有无不二之义;又即空也。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知一切法如实相,不见有法过此如者,是名如住定三昧。
〔坏身衰三昧〕,身衰者,谓血肉筋骨等和合为身,是身多患,常为饥寒疾病所逼,以致身衰。菩萨住是三昧,故以智慧力,分分破坏身诸衰相,乃至不见不可得相,是名坏身衰三昧。
〔坏语如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语业依声而有,如虚空,如幻化,不生憎爱,是名坏语如虚空三昧。
〔离著虚空不染三昧〕,谓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犹如虚空。虽得是三昧,而于此虚空三昧之相,亦不染著,是名离著虚空不染三昧。
(名数)佛大品般若经,摩诃衍品说百八种之三昧:「一首楞严三昧,(中略)百八离著虚空不染三昧。」智度论五曰:「般若波罗蜜摩诃衍品中略说则有一百八三昧,初名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不染不著三昧,广说则无量三昧。」同四十七曰:「百八三昧佛自说其义,是时人利根故,皆得信解。今则不然,论者重释其义,令得易解。」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百八三昧:
一、首楞严三昧 首楞严三昧者,首楞严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也。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住至处,无能坏伏,故名健相三昧也。
二、宝印三昧 宝印三昧者,能印诸三昧。于诸宝中,法宝是实,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如佛语比丘,为汝说法。所谓法印,法即是宝,印即是解脱门。若三藏教门,以三法为法印。若摩诃衍教门,但有诸法实相一法印,与实相般若相应三昧,名为宝印三昧也。
三、师子游步三昧 师子游步三昧者,菩萨得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譬如众兽戏时,若见师子,率皆怖惧。师子戏时,于诸群兽,强者则杀,伏者则伏。菩萨亦如是,得是三昧,于诸外道,强者破之,信者度之,故名师子游步三昧。
下一百四三昧亦应如是,具出大智度论,若欲知之,自当寻彼论。兹只述一百八离著虚空不染三昧:
离著虚空不染三昧 离著虚空不染三昧者,菩萨行般若波罗密,观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如虚空,无物可喻。钝根菩萨,著此虚空,得是三昧,故离著虚空等诸法,亦不染著是三昧,如没入在泥中,有人挽出,锁脚为奴。有三昧离著虚空,而后著此三昧亦如是。今是三昧,能离著虚空,亦自离著,故名离著虚空不染三昧也。
如是诸佛菩萨无量,不可思议诸三昧,是中应具列其名目,略释其相,然未堪广引,姑止如是。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首楞严三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三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诸三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三昧。
〔宝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悉能印證;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是名宝印三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师子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于诸外道,强者破之,信者度之;譬犹师子戏时,而能制伏诸群兽也,是名师子戏三昧。
〔妙月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除无明暗蔽、诸法邪见,譬犹满月清净,无诸障翳,而能除破黑暗,是名妙月三昧。
〔月幢相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一切诸法通达无碍,皆悉顺从;譬犹大将,以宝幢作月之像,人见此相,悉皆随从,是名月幢相三昧。
〔出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长;譬犹时雨之降,而草木皆生,是名出诸法三昧。
〔观顶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遍见一切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是名观顶三昧。
〔毕法性三昧〕,谓诸法体性,无量无二,难可执持,菩萨入是三昧,则能决定知诸法性,而得定相;譬犹虚空,无能住者,得神足力,则能处之,是名毕法性三昧。
〔毕幢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决定持诸三昧法幢,于诸三昧,最为尊胜;譬犹大将得幢,表其尊大之相,是名毕幢相三昧。
〔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坚固,能破诸三昧;譬犹金刚,坚固不坏,而能碎诸万物,是名金刚三昧。
〔入法印三昧〕,谓如人入国,有印得入,无印则不得入;菩萨住是三昧,即能入于诸法实相,是名入法印三昧。
〔三昧王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一切诸三昧中而得安住;譬犹大王,安住正殿,召诸群臣,皆悉从命,是名三昧王安立三昧。
〔放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放种种光明,照诸三昧,悉皆明了,是名放光三昧。
〔力进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得自在力,常能神通变化,度诸众生,是名力进三昧。
〔高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长,诸三昧性,从心而出,是名高出三昧。
〔必入辩才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辩说一切三昧,悉知众生语言次第及经书名字等,悉能分别无碍,是名必入辩才三昧。
〔释名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释诸三昧名字及诸法义,令人得解,是名释名字三昧。
〔观方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出入自在无碍,故能以慈悲怜悯平等之心,观于十方,众生皆得度脱,是名观方三昧。
〔陀罗尼印三昧〕,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印,分别诸三昧,皆有陀罗尼,是名陀罗尼印三昧。
〔无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生爱恚无明邪见,于诸三昧都无迷闷之事,是名无诳三昧。
〔摄诸法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三乘法皆摄入是三昧中,如一切众流皆归于海,是名摄诸法海三昧,(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遍覆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以三昧力,能遍覆无量无边虚空,或放光明,或以音声充满其中,是名遍覆虚空三昧。
〔金刚轮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于一切法中,所至无碍;譬犹金刚轮所往,无有障碍,是名金刚轮三昧。
〔宝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断除一切三昧烦恼诸垢,如有真宝能治诸宝,令得洁净,是名宝断三昧。
〔能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照了诸法;譬犹日出,普照世间,事皆显了,是名能照三昧。
〔不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皆如幻化,三界爱欲悉断,都无所求,是名不求三昧,(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无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念念无常,无有住相,是名无住三昧。
〔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心、心数法,悉皆不行,是名无心三昧,(心即心王,心数法即受想行法也。不行者,谓此诸法皆不起也。)
〔净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离诸烦恼之垢,而智慧之灯清净明发,是名净灯三昧。
〔无边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无边世界,众生及无量诸法,皆悉明了,是名无边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明诸法;譬犹暗中然炬,无不明了,是名能作明三昧。
〔普照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能普照诸法种种三昧门;譬如轮王宝珠,光照四边,是名普照明三昧。
〔坚净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令诸三昧清净坚牢,不为一切垢法之所染坏,是名坚净诸三昧。
〔无垢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离一切诸三昧垢,破除一切无明爱欲烦恼,亦能照了一切三昧,是名无垢明三昧。
〔欢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生无量无边法欢喜乐,是名欢喜三昧。
〔雷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无始世来所失之道,还复能得;如电光暂现,行者得路,是名电光三昧。
〔无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灭诸法无常等相,即入不生不灭真实之理,是名无尽三昧。
〔威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得无量威德,自在庄严,是名威德三昧。
〔离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见诸三昧,无有穷尽,而于无量阿僧祇劫,善本功德果报不失,离于一切断灭之见,是名离尽三昧,(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
〔不动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知诸法实相,毕竟空寂,智慧与三昧相应,于一切三昧及一切法,都不戏论,是名不动三昧。
〔不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常不退转,即是阿鞞跋致,是名不退三昧,(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
〔日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种种法门,及诸三昧;譬犹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灯明,能破暗室;是名灯三昧。
〔月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清净,利益众生;又能破诸三昧无明,如月圆明,破诸黑暗;是名月净三昧。
〔净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明了诸法无有障碍,是名净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与般若之智相应,能于诸三昧门而作光明,是名能作明三昧,(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作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发起先所得诸三昧故,是名作行三昧。
〔知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见一切诸三昧中有实智慧之相,是名知相三昧。
〔如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破一切烦恼结使,无有遗馀;譬犹金刚,能破诸物,灭尽无馀,是名如金刚三昧,(结使者,谓一切众生为惑业缠缚驱役,入于生死也。)
〔心住三昧〕,谓心相轻疾,难制难持;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摄诸散乱,心不动转,是名心住三昧。
〔普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法见光明相,无诸黑暗,以神通力,普照世间,了了无碍,是名普明三昧。
〔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诸功德善法中,安立坚固,如须弥山,安立不动,是名安立三昧,(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宝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转一切所有国土,皆成七宝,是名宝聚三昧,(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妙法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诸佛菩萨深妙功德智慧之法,印诸三昧,是名妙法印三昧。
〔法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照了众生及一切法,悉皆平等,是名法等三昧。
〔断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等相,于一切世间,心生厌离,不起乐著之想,是名断喜三昧,(苦者,谓观五阴之身,实有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身及诸法,本来皆空也。无常者,谓身及诸法,终归坏灭也。无我者,谓四大各离,何者是我也。不净者,谓观身相皆不净也。)
〔到法顶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般若方便之力,而到于法山之顶,是名到法顶三昧,(法山之顶,以喻此三昧,在诸三昧之上也。)
〔能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与空慧相应,而能破散诸法,是名能散三昧。
〔分别诸法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一切诸法语言文句,为众生演说,词无滞碍,是名分别诸法句三昧。
〔字等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诸字诸语,悉皆平等;呵骂赞叹,无有憎爱;是名字等相三昧。
〔离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字在义中,亦不见字在字中,是名离字三昧。
〔断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乐中不生喜,苦中不生瞋,不苦不乐中不生不知舍心;于此三受,远离不著,则心灭缘断,是名断缘三昧。
〔不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了法性毕竟空寂,戏论不能破,无常不能转,是名不坏三昧。
〔无种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了法无相,而不见诸法种种之相,是名无种相三昧。
〔无处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知三毒火然三界故,心不依止;涅槃毕竟空故,亦不依止;是名无处行三昧,(三毒者,贪、瞋、痴也。)
〔离朦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微翳无明等,悉皆除尽,是名离朦昧三昧。
〔无去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诸法去来之相,是名无去三昧。
〔不变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一切诸三昧法,皆不见有变异之相,是名不变异三昧。
〔度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六尘中诸烦恼缘,悉皆尽灭;能度六尘大海,亦能超过一切三昧,缘生智慧,是名度缘三昧,(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集诸功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修集一切善根功德,初夜、后夜,无有休息,譬犹日月,运转不停,是名集诸功德三昧。
〔住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但随智慧,不随于心,而住于诸法实相之中,是名住无心三昧。
〔净妙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以自在庄严,如树华开敷,树自严饰;是名净妙华三昧。
〔觉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令诸三昧,变成无漏,与七觉相应,是名觉意三昧,(无漏者,谓惑业已断,不漏落生死也。七觉者,念觉、择法觉、情进觉、喜觉、轻安觉、定觉、舍觉也。)
〔无量辩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无量辩才,乐说一句,经无量劫而不穷尽,是名无量辩三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无等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于佛;观一切法,皆同佛法;与无等等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无等等三昧,(无等等者,谓诸佛般若,世无与等;而一切众生平等共有,故曰无等等。梵语般若波罗蜜,华言智慧到彼岸。)
〔度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入三解脱门,超出三界,度三乘众生,是名度诸法三昧,(三解脱门者,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也。)
〔分别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相,是名分别诸法三昧,(有漏者,谓因烦恼惑业,漏落三界生死也。有为者,世间法也。无为者,出世间法也。)
〔散疑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疑网悉断,得一切诸法实相,是名散疑三昧。
〔无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诸法定有住处,是名无住处三昧。
〔一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见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相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皆以一相智慧庄严如是三昧,是名一庄严三昧。
〔生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种种行相。入相。住相。出相,如是诸相皆空,亦不可见,是名生行三昧。
〔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与毕竟空相应,更无馀行次第,是名一行三昧。
〔不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一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诸馀观行,是名不一行三昧。
〔妙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二相,即是毕竟空相应三昧;一切戏论,皆不能破,是名妙行三昧。
〔达一切有底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以无漏智慧,通达三有,乃至非有想、非无想之底,一切诸有,皆悉令其散坏,是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底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天,以其难到,故名底也。)
〔入名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识一切众生、一切物、一切法名字,一切语言,无不解了,是名入名语三昧。
〔离音声字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诸法,皆无音声语言,常寂灭相,是名离音声字语三昧。
〔然炬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炬,照明一切诸法,无错无著;如然炬夜行,不堕险处,是名然炬三昧。
〔净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清净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又能如法观于诸法总、别之相,亦能观诸法无相清净,是名净相三昧,(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总相者,诸法和合为一相也。别相者,诸法种种差别也。)
〔破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法相,何况于诸三昧之相,是名破相三昧。
〔一切种妙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诸功德,种种庄严禅定智慧,悉皆具足清净,是名一切种妙足三昧。
〔不喜苦乐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世间之乐,多过多患,虚妄颠倒,非可爱乐;观世间之苦如病,如箭入身,心不喜乐;以一切法虚诳故,乐尚不喜,何况于苦,是名不喜苦乐三昧。
〔无尽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一切法,不断不常,无坏无尽,是名无尽相三昧。
〔陀罗尼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而闻持等诸陀罗尼,皆自然而得,是名陀罗尼三昧,(闻持者,陀罗尼名也;谓得此陀罗尼者,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皆不忘失也。)
〔摄诸邪正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一切众生都无所弃,一心摄取,而不见有邪、正等相,是名摄诸邪正相三昧。
〔灭憎爱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灭诸憎爱,于可喜法中,而不生爱;可恶法中,而不生瞋;是名灭憎爱三昧。
〔逆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法中,逆顺自在,能破一切邪逆众生,能顺一切可化众生,而又不著逆顺之相,是名逆顺三昧。
〔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光明清净,诸烦恼垢,皆不可得,是名净光三昧。
〔坚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而于诸法实相,智慧相应,皆悉坚固,犹如虚空,不可破坏,是名坚固三昧。
〔满月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净智光明具足,灭爱恚等火,清凉功德,利益众生;譬犹秋月圆满,破诸黑暗,清凉可乐,是名满月净光三昧。
〔大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大庄严成就,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以七宝华香,庄严佛处,如是等庄严功德,而心无所著,是名大庄严三昧。
〔能照一切世间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众生世间、住处世间、五众世间,一切诸法,是名能照一切世间三昧,(五众者,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
〔三昧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诸三昧,不见有深浅之相;观一切有为之法,皆从因缘而生,与三昧相,悉皆平等,无有定乱,是名三昧等三昧。
〔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通达无碍,不见是法如是相,不见是法不如是相;于众生中亦无好丑诤论,但随其心行而摄受度脱之,是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
〔不乐一切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乐住世间,以世间无常故;不乐住非世间,不著于空故;是名不乐一切住处三昧。(非世间者,出世间之法也。)
〔如住定三昧〕,如即有无不二之义;又即空也。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知一切法如实相,不见有法过此如者,是名如住定三昧。
〔坏身衰三昧〕,身衰者,谓血肉筋骨等和合为身,是身多患,常为饥寒疾病所逼,以致身衰。菩萨住是三昧,故以智慧力,分分破坏身诸衰相,乃至不见不可得相,是名坏身衰三昧。
〔坏语如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语业依声而有,如虚空,如幻化,不生憎爱,是名坏语如虚空三昧。
〔离著虚空不染三昧〕,谓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犹如虚空。虽得是三昧,而于此虚空三昧之相,亦不染著,是名离著虚空不染三昧。
百八名赞
【佛学大辞典】
(杂名)金刚界仪轨所出之十六大菩萨赞也,亦出于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又有别尊之百八名赞,即金轮之百八名赞,毗俱底之百八名赞、圣观音之百八名赞等。
(杂名)金刚界仪轨所出之十六大菩萨赞也,亦出于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又有别尊之百八名赞,即金轮之百八名赞,毗俱底之百八名赞、圣观音之百八名赞等。
百八牟尼
【佛学大辞典】
(物名)谓念珠也。
(物名)谓念珠也。
百八消灾
【佛学大辞典】
(修法)诵消灾咒一百八遍也。
(修法)诵消灾咒一百八遍也。
百八烦恼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百八结业同。又,五十校计经对于眼根之好色中有阴果,有集因,对于恶色中,有阴有集,对于平平色中,有阴有集。一根有六。六根合为三十六,配之于心意识之三世而有百八,是为百八烦恼,经中就五十法一一举此百八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名一切结使,结有九,使有七,合为九十八结。如迦旃延子阿毗昙义中说,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烦恼。」七十五法曰:「本惑九十八随眠加十缠云百八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八种烦恼。与百八结业同。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有好、恶、平三种不同,则成十八烦恼。又六根对六尘,好、恶、平三种,起苦受、乐受、不若不乐受、复成十八烦恼,共成三十六种。更约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各有三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好、恶、平三种不同者,如色尘有好色,有恶色,其不好不恶之色,名为平也。声香味触法五尘亦然。受即领纳之义,苦受对恶尘而起,乐受对好尘而起,不苦不乐受对平尘而起。)
(名数)与百八结业同。又,五十校计经对于眼根之好色中有阴果,有集因,对于恶色中,有阴有集,对于平平色中,有阴有集。一根有六。六根合为三十六,配之于心意识之三世而有百八,是为百八烦恼,经中就五十法一一举此百八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名一切结使,结有九,使有七,合为九十八结。如迦旃延子阿毗昙义中说,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烦恼。」七十五法曰:「本惑九十八随眠加十缠云百八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八种烦恼。与百八结业同。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有好、恶、平三种不同,则成十八烦恼。又六根对六尘,好、恶、平三种,起苦受、乐受、不若不乐受、复成十八烦恼,共成三十六种。更约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各有三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好、恶、平三种不同者,如色尘有好色,有恶色,其不好不恶之色,名为平也。声香味触法五尘亦然。受即领纳之义,苦受对恶尘而起,乐受对好尘而起,不苦不乐受对平尘而起。)
百八数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木槵子经言贯木槵子一百八颗为数珠,以之念三宝,则退治百八之结业,而得无上之胜果,是数珠之起因也,然则百八之数,对于百八之结业即百八之烦恼也,又表示百八尊之功德也,又表示百八三昧之功德也,又表示本有修生之五十四位也。(参见:数珠)。木槵子经曰:「佛告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但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中略)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
【佛学大辞典】
(杂名)数珠之种类有九种。其中特以百八之一种,为之根本。瑜伽念诵经曰:「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表无量寿,慎莫蓦过越法罪。」
(物名)木槵子经言贯木槵子一百八颗为数珠,以之念三宝,则退治百八之结业,而得无上之胜果,是数珠之起因也,然则百八之数,对于百八之结业即百八之烦恼也,又表示百八尊之功德也,又表示百八三昧之功德也,又表示本有修生之五十四位也。(参见:数珠)。木槵子经曰:「佛告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但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中略)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
【佛学大辞典】
(杂名)数珠之种类有九种。其中特以百八之一种,为之根本。瑜伽念诵经曰:「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表无量寿,慎莫蓦过越法罪。」
百八结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百八烦恼。百八种之烦恼也。结为烦恼之异名(烦恼者,结集生死,故名结),由烦恼生种种之恶业,故曰结业。百八者,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是称九十八随眠。加之以无惭,无愧,昏沈,恶作,恼,嫉,掉举,睡眠,忿,覆之十缠而为一百八。释氏要览中曰:「百八结者,小乘见修合论烦恼共有一百八数。且明见惑,三界四谛下烦恼共有八十八。(中略)修道所断惑,欲界有四,谓贪瞋痴慢。上二界各除瞋一,共有六。已上成十。计九十八也。更加十缠,合前都有一百八也。」木槵子经曰:「当待断除百八结业。」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百八烦恼,即一百○八种烦恼,结是烦恼的别名,由烦恼而生的种种恶业,叫做结业。百八者,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合称为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沈、瞋忿、覆等十缠,便成为一百○八。
(名数)又曰百八烦恼。百八种之烦恼也。结为烦恼之异名(烦恼者,结集生死,故名结),由烦恼生种种之恶业,故曰结业。百八者,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是称九十八随眠。加之以无惭,无愧,昏沈,恶作,恼,嫉,掉举,睡眠,忿,覆之十缠而为一百八。释氏要览中曰:「百八结者,小乘见修合论烦恼共有一百八数。且明见惑,三界四谛下烦恼共有八十八。(中略)修道所断惑,欲界有四,谓贪瞋痴慢。上二界各除瞋一,共有六。已上成十。计九十八也。更加十缠,合前都有一百八也。」木槵子经曰:「当待断除百八结业。」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百八烦恼,即一百○八种烦恼,结是烦恼的别名,由烦恼而生的种种恶业,叫做结业。百八者,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合称为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沈、瞋忿、覆等十缠,便成为一百○八。
百八法明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明者,智慧之异名也,除众生昏闇,使通达一切法之法门有百八种。第一正信法明门,乃至第百八不退转地法明门也。见佛本行集经六,三藏法数五十。
(名数)明者,智慧之异名也,除众生昏闇,使通达一切法之法门有百八种。第一正信法明门,乃至第百八不退转地法明门也。见佛本行集经六,三藏法数五十。
百二十妙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本迹二门,各有十妙。经心与佛及众生而为六十,加之以相待绝待。乃为百二十妙。
(名数)本迹二门,各有十妙。经心与佛及众生而为六十,加之以相待绝待。乃为百二十妙。
百二十八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百二十根本烦恼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
(名数)与百二十根本烦恼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