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度。号白云。处之丽水吴氏子。年十五。慨然有出尘志。父母峻拒之。师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焉。父母无奈何。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公。剃发具戒。即寺侧楞伽庵。深习禅定。每趺坐。达旦不寐。如是者数年。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者。旋浙。见灵石芝公于净慈。又登天目。参断崖义公。谈锋铦利。人莫之敢撄。时无见睹公。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师往拜之。一见刳心焉。服勤数载。尽揭底蕴。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耶。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之深恩耳。师佩伏之弗敢忘。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公。走云居。见小隐大公。皆无异辞。既而旋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二公。互相策励。如恐失之。后从御史中丞章公溢之请。出世龙泉之普慈。众至八百人。移茅山。迁武峰。从者恒如初。国初吴元年。隐禅智之岑楼。洪武己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师与焉。初力辞。戍将强起之。适师至。而会事解严。遂还杭。杭人奉师居虎跑。又入华顶。未几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师曰。叶落归根。吾所愿也。遂回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云。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寿六十七。腊五十二。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院之西。师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所至之处。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花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以数计。见客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无则终日澄坐。所作偈语。不许人录。故今无传者。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禅师。名智度。号白云。处州丽水吴氏子也。初住普慈。终于福林。度居福林时。以无见睹公藤杖手卷嘱累古拙俊。是为断桥一脉。有克肖之者也。盖睹公。法继方山宝。宝嗣断桥伦。故度望断桥。为四叶之祖焉。度为人沉默而旷达。初受业于郡之白云空中假禅师。假。阴察度根器。使行卑劣行以挫之。每呼度名。度每应诺。假曰。将谓将谓。度不领。乃使度南询曰。善财。是菩萨中行脚样子也。赵州。是祖师中行脚样子也。庞蕴。是居士中行脚样子也。今人行脚。不效此三老。则枉费芒鞋。徒自困耳。度即遍参南北禅席。已而归省。假公喜曰。你来也。吾事毕矣。一日说偈曰。地水火风先佛记。掘地深埋第一义。一免檀那几片柴。二免人言无舍利。乃端坐蜕去。度掩面哭曰。苍天苍天。或曰。君哭迟矣。度乃大笑。遂庐于塔。日取楞严圆觉研究。悉能贯之。然于日用之际。又不能得大自在。叹曰。参禅不求大彻痴禅也。吾师岂虚语哉。但恨游方时。未抵天台参无见睹。当是时。睹公称为宗门绣虎。居华顶。禅流惮之。度即趋华顶谒睹。以西来密意扣之。睹掀眉视曰。得娑罗峰点头。向汝道。度以手摇曳。睹便喝。度悟旨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睹曰。我家无残羹馊饭。曰即今亦不少。睹欣而肯之曰。我四十年住此山。一老道者耳。别无甚奇特。惟先师未了公案。今以责汝。汝善保任。睹便趋寂。度住后。以为先师遗嘱在躬。因时接物。随机开导。声重湖江。与梦堂愚庵诸老齐名。明洪武二年。有诏赴京。即疏辞还。门下有以不耐事谏者。度怒责曰。汝不闻古德有言乎。纵饶弄到帝王家。也是一场乾打閧。将来法门。滥竿窃符之弊。必汝辈也。未几。迁化于福林。有遗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火浴收五色舍利。大如菽。塔于寺西。度随所说法偈颂。弗许记录。禅者窃书其语。度乃瞋逐。曰。奴流敢裨贩吾语。作口头人事以衒丛林耶。复有老宿。以未见度语句为恨。潜探众中。值度入室。徵判险要。如揭贯花。老宿大喜曰。不意断桥犹在。 赞曰。睹公居山四十载。耽耽坐视。非白云解其项下之铃。几钝置耳。白云行道。垂手低眉。盖亦苍颉造书契。而代结绳者耶。及暮年。仍袭睹公之风。翛然高枕。瞋责子弟有窃符滥竽之弊。又何异延恩安之笑法云秀也。语云。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其白云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智度,字白云,姓吴氏,丽水人也。父德大,母叶氏,具有善愿。度生而灵颖,迥异凡近。年十五,洒然有出尘之趣,欲就浮屠学。父母方珍爱,峻辞拒之,因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父母知不可夺,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薙发,受具戒,习禅定。于楞伽庵,每趺坐达旦,如是者数年。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著。复还郡之白云山,因澄禅师道场遗址,筑福林院,为憩息之所。日取《楞严》、《圆觉》二经钞疏读之。既熟,不假师授,章旨自通。久居此山,遂以为号。已而复叹曰:“拘泥文字,如油入麦粉,了无出期,德山所谓‘穷诸玄义,若一豪置于大虚’者,信不诬也。”乃去之,出游浙河之西,见灵石芝于净慈。未几,又上天目山,参断崖义,谭锋铦利,莫之敢撄。时无见睹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更踰涛江叩之,曰:“西来密意何如?”无见曰:“待娑罗峰点头,乃与汝言。”度儗答,无见遽喝,度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无见颔之,服勤数载,乃翩然辞还。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岁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深恩。”度佩服之,弗敢忘。然既有所證入,俨然如白云在天,卷舒无碍。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入云居见小隐大,当机问答,无异华顶。元至正甲申,县令长徇缁素之请,迎还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互相策励,如恐失之。甲午,复隐楞迦庵。壬寅,王府参军胡公深安复请至福林。甲辰,御史中丞章公溢招致龙泉之普慈,徒侣景从,云输川委,至八千馀指,而檀施日集,食用无缺。乙巳,移茅山。丙午,迁武峰。元季乱扰,复隐岑楼。明室龙兴,首崇正教。洪武己酉,始建法会于蒋山,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而度与焉。初犹力辞,戍将疆起之。度曰:“心境双忘,随缘去住,复何拘碍。”遂行,将至而会散,乃还杭。杭人奉居虎跑,历夏及秋,便趋华顶。明年春二月,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度曰:“落叶归根,吾所愿也。”遂旋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大虚空中,何必钉撅。”掷笔而逝。时洪武庚戌三月一日也,寿六十七,腊五十二。阇维之夕,送者千馀人,火馀得五色舍利及齿牙数珠。弟子仁哲瘗骨院西,善女子唐净德为建塔其上。度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所至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华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数计。盖信心为一切功德之母,苟能信,奚道之不造,法之不明。自圆悟八传,至于无见,究其所得所證,何莫不由于此。度自幼龄,即能信道,决可脱离死生,一息不少怠,所以卒能彻究心源,纵横自在。平昔教人,随机开导,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否则终日澄坐而已。金华宋濂为之铭曰:“华顶之峰,有道所居。随时演法,大音铿如。当机一喝,见者惊愕。言出霆奔,无蛰不作。振锡而归,我亦何心。举首睇之,白云在岑。乘运而游,或出或处。落叶归根,古今一轨。尘缘既尽,翛然而化。掷笔坐蜕,如人赴家。世相有灭,其性常在。谁谓师亡,青山不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1377 【介绍】: 元明间徽州绩溪人,字道原,号贞素。幼有志操,嗜学好义。淹贯诸史,长于诗文,尤善篆隶。顺帝至元中辟为池阳教谕。调京口丹徒校官,升台州路学正。入明,屡召不出。晚年结庐,名贞素斋,训课子孙。有《贞素斋集》。
元诗选
頔字道原,绩溪人。父弘,字彦洪,号白云先生。頔年十五六,与同郡朱允升、郑子美、程以文讲明经史之学。比壮,受业姑孰李青山之门,陶子敬、潘元叔并为同舍生。时马中丞伯庸、韩祭酒伯高皆器重之。至元丁丑,江东宪使燕只不花辟为池阳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校官,馆于平章秦元之之门。至正庚寅,转台州学正,时艰不仕,奉亲携书,归遁山中。岁丁酉,卫国公定徽郡,交章礼聘,高卧北山之阳,以疾辞不出。洪武丁巳,考终于家,年七十有四。道原辞聘后,诛茅结庐为读书所,扁曰「贞素斋」。自作《贞素先生传》,其略云:华阳山中有一老翁,年踰七十,皓发炯瞳。斋前植花数本,四时红白相继,环以湘竹。良辰美景,亲朋叙谈,有酒酌数行,蔬肴随所有,陶陶然不计家之有无也。风清昼閒,或篆隶数章,意与笔悟,则快然自得。虽不逮斯繇,然时人亦莫予解,因自题所著曰《古澹华阳稿》、《贞素斋集》。同里唐桂芳仲寔谓其诗盘桓苍古,不贵纤巧织纴之习。字尤喜朴拙,识者曰宗汉隶,非八法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道原,绩溪人。仕至台州学正有华阳贞素斋集七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平江路吴江人,字子英。学邃行洁,所作诗文雅健高古。顺帝至正间领乡荐。时各地农民起义军蜂起,乃隐居教授不仕。时称贞白先生。有《春秋谳议》、《贞白英华文集》、《水云清啸诗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英,吴江人。至正四年乡荐有贞白英华文集水云清啸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泉州晋江人,字恒白,号梦观道人。俗姓廖。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顺帝至正中居泉州紫云寺。有《梦观集》。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妙恩禅师)其法嗣大圭颂曰。碧眼庞眉解魇人。容求单位笑欣欣。一朝添五百閒汉。大屋泼天开紫云。师将示寂。偈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一堆红𦦨。千足万足。既火。舍利如雨而下。圭亦有行解。博极儒书。尝曰。不读东鲁论。不知西来意。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自号梦观道人。著梦观集。及紫云开士传。纸贵一时。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大圭,字恒白,号梦观。姓廖氏,晋江人也。父曰休庵,家世儒学。圭初亦习帖括,苦志勤学。稍长,善属文,有声于时。父忽诏之曰:“吾为佛不果,吾以汝舍佛,汝其毋违。”圭乃礼开元广漩得度。凡三历职,而至分座秉拂,宣政院檄主承天,谢不起,客有劝之者,示以偈云:“几年学得舞腰肢,到处身将竿木随。底事逢场羞作戏,只愁笑倒邓禅师。”又云:“水牯还生水牯儿,入田不放鼻头低。秋来禾麦多成稗,空负先农一把犁。”乃相视一笑而罢。尝筑室开元之西,曰“梦观堂”。吟咏自怡,素性爽特,学博识端,为文似柳,为诗似陶。吴鉴称其为圆机之士,能贯儒释而一之,真知言哉。所著有《梦观集》、《紫云开士传》,今读其书,自唐迄元,传七十二人,以匡护始,以契祖终。祖之嗣曰始照,曰崇会,其行事皆有可传。而圭乃自记曰:“照,吾尝侍其旁,掌其记。会,吾尝分其坐,知之固甚详。然必为之传,则私而谀矣。故系其名于祖传,以俟作者传之。”于戏!可想见圭之为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三
桂芳一名仲,字仲实,歙人。元至正中用荐授崇安县教谕,再任南雄路学正。明初摄紫阳书院山长。有《武夷小稿》、《白云集略》四十卷。 (《四库总目》:庐陵钟晦撰桂芳行状,称其文一以气为主。今观集中有《与陈浩书》称,尝慕苏者泉闭户探赜,古今上下,融液胸臆。故下笔源源而无艰险窘迫态。辄谓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此苏老家传法也。盖其平生宗旨如此,故所作容与逶迤,绝无聱牙晦涩之习,诗亦清谐婉丽,颇合雅音。 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朱大同云:「唐仲实诗清新流丽,格律高古。」 田按:仲实《武夷小稿》、《白云集略》四十卷,今罕见传本。《四库》著录《白云集》七卷,盖自程克勤所编《唐氏三先生集》录出。庐陵钟晦撰仲实行状称其为诗清新流丽、出语惊人,而声调格律铿锵浏亮,读之琅然惬听。又谓太祖下歙,访问耆儒,佥院邓愈以朱升、唐仲实名闻,召对称旨,有尊酒束帛之赐。《五伦书》又谓歙人姚琏与唐仲实同迎跸于街口。《四库总目》录入明人集部,盖与录陶宗仪《南村集》同意也。仲实文宗老苏,诗亦格律苍老,其《和吴生维新》诗云:「老来懒吐惊人语,水落寒天露沙渚。蚤年枉费饾饤功,谩把红花娩青蕊。」可以识其意趣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蕲州人,字时英。号白云道人,更号东村叟。顺帝至正中,以上舍生授枢密院经历,转户部郎中,迁本部侍郎,出守潮州。土豪金元佑伪立名号,仕俊策擒之,迁建宁同知。致仕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海宁人。官宁府教授。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二
奎字虚白,海宁人。洪武中以儒学徵授宁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六卷。 (《四库总目》:奎生元至顺间,尝游贡师泰之门,集前有宁王权序。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吾乡云东逸史曾手录其稿,旧藏项氏天籁阁,继归高氏稽古堂,后为华山马思赞所藏。」案今世所传奎集皆出天籁阁钞本,止有四卷,前有项元汴题识,而无宁王原序。此本为明初宁王府文英馆所刊,见于《宁府书目》。昆山徐氏传是楼又从原刻影钞,实分六卷,凡诗一千九百馀首。与项氏所藏互校,乃知彼多所脱佚,不为足本。观宁王序中载宗哲徐将军居西山,有道士过访食蕨,道士吟一绝句云:「一拳打得地皮穿,握住东风不放拳。只待杜鹃啼血后,放开凤尾始朝天。」问其所作,以箸书斗南老人四字。时先生未有是称,后得先生稿,方知先生诗也。与所载「望湖亭」一事,文相连属。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独未采录,知彝尊所见惟天籁阁残本,其记「望湖亭」事亦从都穆《南濠诗话》摭入耳。奎诗不事雕饰,往往有自然之致。彝尊谓其功力既深,格调未免太熟,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其言诚不为过。然舂容和雅,其长处亦不可掩。视后来之捃拾摹拟者固有间矣。 《清江集》:虚白从民曹贡公玩斋学诗,公为指授三经、三纬法,及论汉、魏以下之变。故虚白未三十,已进于诗,凡触物而成者,粲然春翘之擢颖,翕然天籁之投曲。 《诗谈》:海昌胡虚白:一鹗横秋,群鸟敛翼。 《七修类槁》:浙省员外郎张光弼名昱,庐陵人,元末政坏,遂弃官不仕,以诗酒自适,号一笑居士。尝曰:「吾死埋骨西湖,题曰『诗人张员外墓』足矣。」后果如其言。海昌胡虚白作诗以吊云:「二仙坊里张员外,头白相逢只论诗。今日过门君不见,小楼春雨燕归迟。」「西子湖头碧草春,天留山水葬诗人。老逋泉下应相见,为说梅花写得真」二仙坊在杭之寿安坊西,即今之花市也。 田按:虚白长于乐府,七言断句,风藻翩翩,殊有标致。余所见《斗南集》系影钞宁国文英馆本,与《四库》著录一千九百馀首之数适合,洵为罕见之笈,《诗综》第录六诗,不足见其所长,特广为甄录,与海内谈艺家共赏之。)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万金(槜李英华姑苏志禅林诗辑俱作万金。蒋之翘云:皆误,当是力金),字西白,号白庵,吴郡人。早从衍道原出家,后依铭古鼎入道,住持秀州天宁寺,筑孤云庵以奉母。洪武初,诏主天界寺,开善世院,统领释教五年。敇建法会于钟山,总持斋仪,皆称为白庵金禅师。六年,举泐公自代,以母老辞归。有《澹泊斋稿》。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力金禅师。号白庵(有本。名万金)。吴门姚氏子也。幼孤。楞伽寺道原衍公。牧金为沙弥。衍绝世交。筑碧山堂以自娱。因以白庵号金。且爱其姿。乃资金行脚。遂深入古鼎铭公之堂奥。已而归吴。垒土为孤云庵。以事其母。其母亦得悟焉。元至正间。浙宣政。以净慈请金。金不就。乃开法瑞光。次移嘉禾之天宁。南北英灵。集如箕敛。元帝师大宝法王。赠金号。曰圆通普济禅师。是时金之名日重矣。愚庵素倔强不肯可。诸方闻其名。常致书问于楚石。以为古鼎有子乎。楚石亦因褒之。其词曰。道迈古今。学兼内外。白牙香象。蹴踏而截流。金毛狮子。哮吼而踞地。机用可谓逸群。文章乃其游戏。青天白日。放古佛之瑞光。闹市红尘。阐湖南之祖意。直得大海波翻须弥粉碎。少林不识。曹溪不会。却净慈道愈高。笑诸方进为退。乃吾古鼎铭兄之的传。妙喜杲祖之六世者也。愚庵以为然。作偈东金曰。闻道湖南第一山。交参龙象杂官班。东头卖贵酒头贱。空手来时赤手还。顶𩕳一机犹掣电。语言三昧若连环。铁舡下载休轻举。老叔谈禅亦强颜。明初。有诏主天界。高帝留神内典。而楚石愚庵辈。亦赴焉。金以犹子之列与之。援经据论。披诘玄理。共大元叟家声。五年。敕集三宗二千人。建钟山法会。大驾临幸。命金升座。阐扬宗旨。复命儒臣。出众烧香。疏曰。无量太虚。因三才而建极。有涯沧海。会八德以朝宗。发含灵心里之花。至哉先觉。秉枢斗寰中之秉。久矣高人。则宝鉴当空。自合昆冈之璧。而玄珠在握。谁停赤水之车。化广无为。音宣大吕。岂非人天协赞。日月双悬。金曰。皇风浩荡。即凡心而印佛心。慈泽弥漫。据圣智目开世智。乃拈香鞠躬起立曰。会么。打面还他州土麦。唱歌须是帝乡人。便下座。高帝大悦。万众称善。金年暮欲谢退。不可。乃喟然曰。吾以虚名滥当圣代。每怀煨芋诸公。予不逮矣。遂称病笃。解还旧隐。未久圆寂。塔于嘉兴环翠兰若。初高帝。诏选名宿。辅导诸藩。而蜀王椿。师事见心复。复名溢都中。金叹曰。复公其不免耳。复果罹难而终。故诸方嘉金靖退。为丛林福云。 赞曰。水火相憎。铛居其中。则世味以调。邪正相反。智居其中。则精神俱化。而铭公之摄六宗。其智能过于调化者也。丹青虽异。文彩全施。贵其知宜也。天岸虽高。明舟不犯。贵其用意也。象源之继径山。乃良于知宜。而用意焉。知退而不知进者。滞于寂也。知进而不知退者。伤于勇也。白庵其无滞伤之病。与师资鼎峙。俾风化有醐酪之纯。其流慈岂小小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力金。字西白。吴郡姚氏子。七岁颖悟异常。一日请于母曰。儿患世相起灭不常。将求出世间法。可乎。母曰。出家甚苦。尔年幼。岂能堪之。曰。儿心乐之。自无苦也。请之不已。母知其志不可夺。俾依吴县宝积院道原衍法师。后见古鼎铭公于径山。悟人甚深。声光烨烨。起丛林间。至正丁酉。出世住苏之瑞光。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非师不足起其废。具币遣使。力迎致之。师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现人世。经过者。无不瞻礼赞叹。帝师大宝法王。贤师之行。授师以徽号。师自幼丧父。唯有母存。乃去城一舍。筑孤云庵。以奉养焉。或议之。师喻之曰。尔不见编蒲陈尊宿乎。何言之易易也。洪武改元。有旨。起师住持大天界寺。万机之暇。时召入内庭。奏对多称旨。盖师精通西竺典。及东鲁诸书。其与荐绅谈论。霏霏如吐玉屑。故咸乐与之游。四年命师总持钟山法会。凡仪制规式。皆堪传永久。寻以母年耄。举径山泐公自代。复还庵居。五年冬诏。复建会如四年。大驾临幸。诏师阐扬第一义谛。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一日忽示弟子曰。吾有夙因未了。必当酬之。汝等勿以世相遇我。未几示微疾。谢去医饮药食。委顺而化。茶毗。舍利无算。观者竞取之而去。师神观秀伟。智辩纵横。以宗教为己任。不畜私财。得财施辄举以给贫者。诚法门之伟人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力金,字西白。姓姚氏,吴人也。母周氏,梦一庞眉僧类应真者,直前麾斥,惊𧦝而觉,已而有孕。时至而育,奇芬满室。年方龀髫,广颡修颈,皙白如玉,见者爱怜。性尤颖悟,凡书一览,即能记忆。尝游佛寺,见像辄自下拜,信仰日深,因投县中宝积院,礼道原衍祝发。年十一受具戒,精研三观十乘之旨,领其枢要。衍主秀之德藏,金为纲维,轨范肃然。忽喟然叹曰:“名相之学,略谙之矣。盍弃诸缘,而往跻觉路。”遂更衣入虎林,谒古鼎铭于双径。一见以法器相期,示以德山见龙潭语。金奋然踊跃,直触其机,从而有契,遂为记堂。未几,分席后堂,敷宣大法,如山川出云,灵雨沾润,四众信服。复登前堂,声光烨烨,起丛林间。元至正丁酉,出主苏之瑞光寺,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为非金不足以起废,具礼币遣使者力致之。金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见人世道路,过者莫不瞻礼赞叹。帝师大宝法王闻其贤,授以圆通普济之号。有明初兴,洪武改元,弘阐佛乘,首开善世院。俾擢有道浮屠莅天下名山。杭之净慈主席尚虚,佥欲起金居之,疏币交至。浙江省丞,复遣使趣之。金皆力辞。既而有旨,起住大天界寺。先夕有仆梦花,发如芙蓉,光彩绝异。旁一人曰:“此花天子当取之而去。”旦而命下,果符所兆。金既应诏至阙下,见于外朝。慰劳优渥,即令内官送其入院,赐以天厨法馔。万几之暇,时召入禁庭,奏对多称旨。盖金精通内典,博极群书,其与荐绅谭论,霏霏如屑玉,故咸乐与之游。至于勘辩学子,直指心源,宗说兼行,机用迭发,尤足使闻者敬仰。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众二千,设广荐法会于钟山,命金总持斋事。于是灵承上旨,仪制规式,皆传之远永。五年,诏复建,会大驾临幸,诏金阐扬第一义谛。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一日忽示微疾,谢去医药饮食,手书一偈,委顺而化。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停龛六旬,始行茶毗。其貌如生,火时获舍利无算。寿四十七,腊三十六。《三会语》有录。塔于嘉兴城西环翠兰若。金幼丧父,奉母至孝,为筑孤云庵奉之以居。或有议者,则婉告之曰:“不见编蒲陈尊宿乎,胡言之易易耶?”平生以宗教为己任,神观秀伟,智辩緃横。尝以《楞伽经》及《法宝坛经》为释门心要。当毒暑时,挥汗誊钞,锲梓以传弟子觉慧,深恐遗行将泯,因条系群行为书,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文见《銮坡续集》。

人物简介

元诗选
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泉州晋江人。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尝曰:不读东鲁论,不知西来意。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自号「梦观道人」,著《梦观集》及《紫云开士传》,晋江有金钗山,其《募修石塔疏》云:「山势抱金钗,耸一柱擎天之雄观;地灵侔玉几,睹六龙回日之高标。」一时传诵。同时有守仁,字一初,富阳人。亦号梦观,有《梦观集》六卷。洪武间,徵授右善世,诗见《列朝诗集》中,而曹能始《石仓诗选》合为一人,误也。
钦定四库全书·梦观集·提要
(臣)等谨案:梦观集五卷,元释大圭撰。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晋江人。至正间,居泉州之紫云寺。其集本二十四卷,首为梦法一卷,梦偈一卷,梦事一卷,次为诗六卷,次为文十五卷。所谓梦法、梦偈、梦事者,皆宗门语录,不当列之集中。其杂文亦多青词疏引,不出释氏之本色,均无可取。惟其诗气骨磊落,无元代纤秾之习,亦无宋末江湖蔬笋之气。吴鉴称其华实相副,词达而意到,不雕镂而工,去纂组而丽,屏耘锄而秀。虽朋友推奖之词,然核以所作,亦不尽出于溢羙。盖石湖、剑南之馀风,犹存于方以外矣。今刊除其梦法等卷,并删除其杂文,惟录古今体诗,编为五卷。沙砾既捐,精华斯露。取长弃短。期于不失雅音。其三乘宗旨。听释氏之徒自传之。固不必为彼法计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仲简,号云丘道人、白羊山樵。初师张伯雨为道士,隐居鸿山。元末兵乱,以母老归,改服为儒生。洪武二年召修《元史》。工诗书画,诗淡雅温丽清深。有《云丘道人集》。
元诗选
简字仲简,吴人。初师张伯雨为黄冠,自称云丘道人,隐居鸿山。元季兵乱以母老归养,遂返巾服,又号白羊山樵。洪武二年,召修元史。玉山主人谓仲简作诗淡雅,有陶、韦风。杨铁厓谓仲简诗工韦、柳,翰墨无俗气,而暗合书法,自诗名益著,而字画因之而并行。王子充序仲简诗,亦曰:温丽清深,有类韦、柳。盖元末诗人之杰出者也。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仲简,吴人。元季隐士。有白羊山樵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简,吴人。洪武二年召修元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初浙江慈溪人,字彦正。所学不事章句,务得于心。洪武四年以通经学古荐于朝,讲论治道,逾年授国予学正。出为卢氏知县,务以德化。告归家居,乡人有不平,事无大小咸取决于桓,人称明白先生。有《明白先生集》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妙智。号白猷。浙东杨氏子。孺时。哺以荤腥辄吐。自是素食。杨氏固世信佛乘。一日随父诵法华经。至火宅求解。父异之。十四出家。依灵鹫寺东林长老。林目其颖秀欲试之。适月出。林出对曰。日瞑来看天际月。何患无明。师指佛龛灯。应声云。烛残剔起佛前灯。管教续𦦨。林喜曰。此子再来人也。吾所有不足以待之。因勉令遍参。由是南造雪峰。西抵峨嵋。蹑天台雁宕。叩参诸识。深得言外之旨。尝叹曰。佛法无深浅。但在力行。苟无得掠虚。虽望隆佛祖。于己何益。后入庐山。于天池旧址。葺茅居焉。母陈氏。年七十馀。一日暴卒而苏。语家人曰。昨至一处。见宫室严邃。叩其门。门者不许入。指我归路。仍与偈云。八十四年狮子母。偶因风烛悟无常。好个愚溪勤念佛。天风吹送藕花香。时师在庐山。自号感溪云。后母果八十四岁卒。永乐戊子秋夜。师与静主数辈向月。忽吟汪鼎新诗。庵无人守。庚申夜。池有荷开子午花。众问何意。笑而不答。浃旬晨起。沐浴端坐。谓众曰。今日庚午矣。偈曰。内无内外无外。七十二年。随方不碍。撇下臭皮袋。良久曰。自在。遂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松江府华亭人,字景文,号海叟。性诙谐,博学有才辩。洪武初授御史。会武臣恃功骄恣,罹罪者渐众,凯请延名士为诸将讲书,以保全功臣,帝纳之。后帝恶凯言事持两端,凯惧,托疾告归,得以寿终。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有《海叟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三
凯字景文,松江华亭人。洪武三年举人,荐授监察御史,以病免归。有《海叟集》四卷。 (何景明《大复集》:我朝诸名家集,独海叟诗为长。叟歌行、近体法杜甫,古作不尽是,要其取法亦必自汉、魏以来者。其所造就,盖具体而未大耳。 陆深《金台纪闻》:国初高季迪与袁海叟皆以诗名,而云间与姑苏近,殊不闻其还往唱酬,若不相识然,何也?都玄散尝道季迪有赠景文诗曰:「清新还似我,雄健不如他。」今其集不载。是诗玄敬得之史监明古,史得之朱应祥岐凤。岐凤吾松人,以诗自豪于一时,为序《在野集者》。其事虽无考,然两言者盖实录云。 《国雅》:袁侍御景文才清遒拔,往往有奇语,尤闲于咏物。其题《白燕》、《闻笛》,颇为时口脍炙。 《香祖笔记》:明初诗人,共推高季迪为冠,而大复独以海叟为冠,空同许为知言。今读其诗,古诗学魏、晋,近体学杜,皆具体而微耳。遽跻之青丘生之列,未免失伦。 《明诗别裁》:李献吉谓海叟师法子美。何仲默谓歌行得杜之体。鄙意伤于平直,未极变化。若七言断句,在李庶子、刘宾客间,青丘、孟载俱未及也。 田按:孝陵严切,海叟以权谲免,幸矣!《大雅集》录海叟《蚊诗》云:「群蛇戢戢方斗争,虾蟆蝼蛄相和鸣。百足之虫行无声,毒气著人昏不醒。蚊蚋虽微亦纵横,隐然如雷吁可惊。东方日色苦未明,老夫闭门不敢行。」盖元季伤乱之作。何元朗《四友斋丛说》引为讥切太祖,亦附会之过也。海叟诗骨格老苍,摹拟古人无不逼肖,亦当时一作家。何大复标为明初诗人之冠,过为溢美,宜诸公之不取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以中。学行为世所推。洪武中被荐,教授勋戚公侯子弟。诸弟子能服从其教,服装朴素,革除纨裤淫靡之习。擢青州府同知,为政宽简。有诗文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一
范字以中,钱塘人。(《列朝诗集》、明诗综作山阴人,馀据万历《钱塘县志》改正。)洪武中黄州府同知。有《虚室集》。 田按:以中为岐阳王客,岐阳府第有西塘之胜,以中作《西塘八景诗》。徐大章称其清切精致,吐辞有尽,含意无穷,诚为雅制。惜《虚室集》不传。
白叔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洪武十八年任潮州知府,兴学校,课农桑,持身清白,人不敢干以私。时潮州多绝户,荒田税粮令居民赔纳,民鬻子女不能给。叔敏奏除此弊,人怀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