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佛类词典
白骨观
白骨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九想中之骨想也。为知无常而拂执著之念,故观白骨也。(参见:九想)
九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作九相。于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为观禅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著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a%dbma%takasam%jn^a%,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m%jn^a%,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三、壤想Vipadumakasam%jn^a%,死尸之破坏也。四、血涂想Vilohitakasam%jn^a%,破坏已,而血肉涂地也。五、脓烂想Vipu%yakasam%jn^a%,脓烂腐败也。六、啖想Vikha%ditakasam%jn^a%,鸟兽来啖死尸也。七、散想Viks!iptakasam%jn^a%,鸟兽啖后而筋骨头手分裂破散也。八、骨想Asthisam%jn^a%,血肉既尽,祇有白骨狼籍也。九、烧想Vidagdhakasam%jn^a%,白骨又火烧归于灰土也。智度论二十一举经文曰:「九想:胀想、坏想、血涂想、脓烂想、青想、啖想、散想、骨想、烧想。」同四十四之经文曰:「九相:胀相、血相、坏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大乘义章十三曰:「死相、胀相、青淤相、脓烂相、坏相、血涂相、虫食相、骨锁相、分散相。」此加死相除烧相者。智者之禅波罗蜜门九曰:「膨胀想、青瘀想、坏相、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此依智度论,而第七青想改为第二次,第较善者。又法华玄义四上,加死想而除散想,以此九想对治六欲故也。死想破威仪,言语之两欲,胀想坏想啖想破形貌欲,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破色欲,骨想烧想破细滑欲,九想通破忻著之人相欲,此九想为观练熏修四种禅之第一也。(参见: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相,即对人的尸体作九种的观想,以便去除人们对幻躯的留恋,以及觉知人身的不净,为观禅中的不净观。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堪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歛,瘀紫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三、脓血想,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观腐脓再化,成为血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五、虫啖想,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齧骨,身如蜂窠。六、筋缠想,即观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八、白骨想,即观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烧灰想,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还归大地。
【佛学次第统编】
禅波罗密门云:「九想,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
一、胖胀想 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革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
二、青瘀想 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黤,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 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
四、血涂漫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 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
六、虫啖想 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唼食,鸟兽蛆嚼,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 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籍,如贝如珂,是为骨想。
九、烧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三藏法数】
(出禅波罗蜜门)
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胖胀想〕(胖,普降切。胀,知亮切),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韦囊者,皮囊也。囊本空虚,盛风则满。以譬死尸胖胀之状也。)
〔二、青瘀想〕(瘀,依据切),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黯(依槛切),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六分者,头身手足也。五藏者,脾肺肝心肾也。)
〔四、血涂漫想〕,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小便也。)
〔六、虫啖想〕,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子余切)唼(色甲切)食,鸟兽咀(在吕切)嚼(疾雀切),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藉,如贝如珂,是为骨想。(贝,海中甲虫也。珂,螺之类也。)
〔九、烧想〕,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