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7,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登山屐
登登
登名
登顿
三登
朝登
登云
登陴
登贤
白登
登程
登闻
进登
登攀
晚登
《國語辭典》:登山屐  拼音:dēng shān jī
从事旅游、登山时所穿的鞋。参见「谢公屐」条。唐。白居易〈早春西湖閒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诗:「立换登山屐,行携漉酒巾。」宋。张炎台城路。翠屏缺处添奇观〉词:「调水符閒,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
《國語辭典》:谢公屐(謝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东晋时,谢灵运所发明的一种木屐,用来游山玩水。上山时拿掉木屐前齿,下山时去掉木屐后齿,以保持身体重心,方便游玩。今指从事旅游、登山所穿的鞋。见《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唐。陆龟蒙〈任诗〉:「即此自怡神,何劳谢公屐。」也称为「登山屐」、「谢屐」。
《國語辭典》:登登  拼音:dēng dēng
拟声词:(1)形容筑墙用力相应的声音。《诗经。大雅。绵》:「筑之登登,削屡冯冯。」(2)形容打碑的声音。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漢語大詞典》:登名
(1).上闻。具名上奏。史记·周本纪:“维天建 殷 ,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功曹上言公,是月当登名。”
(2).犹扬名。 唐 韩愈 《复志赋》:“岂不登名於一科兮,曾不补其遗餘。” 宋 周必大 《米芾马赋》:“ 元章 词笔俊拔,略无滞碍。使能约以法度,博以学问,则生当独步翰墨之场,没且登名文章之録,其成就岂止此而已。”
《漢語大詞典》:登顿(登頓)
上下;行止。《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李周翰 注:“登顿,谓上下也。” 金 元好问 《沁州刺史李君神道碑》:“太夫人以 六盘 路险,登顿殊甚,山外高寒,非老人所堪。”随园诗话卷二引 清 胡书巢 《朝天峡》诗:“旬月走云栈,登顿劳下上。”
分類:上下行止
《漢語大詞典》:三登
(1).谓连续二十七年皆五谷丰收。亦借指天下太平。汉书·食货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 南朝 梁 沈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三登之美未臻,万斯之基尚远。”
(2).谓五穀一年三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 便县 ﹞县界有温泉,在 郴县 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顷……温水所溉,年可三登。” 金 蔡圭 《雪拟坡公韵》:“丰年待作三登兆,暮景重开六出花。”
《骈字类编》:朝登
后汉书孔融传昔赵宣子朝登韩厥夕被其戮喜而求贺
《漢語大詞典》:登云(登雲)
谓升于云端。 汉 王充 论衡·感虚:“方今盛夏,雷雨时至,龙多登云。” 南朝 宋 颜延之 《归鸿》诗:“皦洁登云侣,连绵千里飞。”
分類:云端
《國語辭典》:登陴  拼音:dēng pí
登上城墙。引申为守城。《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漢語大詞典》:登贤(登賢)
举用有道德有才干的人。后汉书·左周黄传论:“急登贤之举,虚降己之礼。”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野旌伏彦,朝赏登贤。”南史·蔡兴宗传:“每至上朝,輒与令録以下陈欲登贤进士之意。”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惟圣明在上,广开言路,登贤进良,直言无隐。”
《国语辞典》:白登  拼音:bái dēng
1.山名。在山西省大同县东。也称为「白登台」。
2.河川名。源出白登山,东流入阳高县南境,经白登堡南之大、小白登后名南阳河,再东入河北省境,经怀安、宣化、涿鹿等县,入桑乾河。
《國語辭典》:登程  拼音:dēng chéng
上路、出发。《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惇奋然辞曹操,引军登程。」
《漢語大詞典》:登闻(登聞)
(1).犹上达。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於天。” 孔颖达 疏:“﹝ 紂王 ﹞不念发闻其德令之馨香,使祀见享,升闻於天。” 宋 王得臣 麈史·睿谟:“ 郑毅夫 尝説 艺祖 朝,声登闻,求亡猪者。”
(2).“登闻鼓院”的省称。 晋 以来有登闻鼓之设, 宋 景德 四年置登闻鼓院,专掌臣民奏章。 明 以后置于通政院。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 绍兴 六年,上书登闻,陈策十二。”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十:“於是 承珪 乃为 犍 改名 中正 ,俾诣登闻,始得召见。”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遍衙门告不成,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鸣。”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3).“ 登闻鼓 ”的省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王国昌:“此后 国昌 屡至京师奏辨,无有肯为昭雪者。 国昌 乃具疏,击登闻,谓既斥於 顺天 之 浙 籍,再斥於 应天 之 徽 籍。”明史·吕维祺传:“初慎刑狱,今有下詔狱者。且登闻频击,恐长嚚讼风。”参见“ 登闻鼓 ”。
《國語辭典》:登闻鼓(登聞鼓)  拼音:dēng wén gǔ
古代于朝堂外悬蕔,百姓若有谏议或冤屈要上达,即可击鼓以申。《晋书。卷三。武帝纪》:「西平人曲路伐登闻鼓,言多袄谤,有司奏弃市。」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任从他贼丑生,百般家著智能,遍衙门告不成,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鸣。」
《漢語大詞典》:进登(進登)
犹进升。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母至 天竺 ,道成,进登第三果。” 宋 苏辙 《蔡朦父挺赠开府仪同三司》:“遂以显绩,进登西枢。” 明 归有光 《褚隐君墓碣》:“若 榆次 褚隐君 者,其孝友篤行,非其子进登於朝,与当世之君子游,亦何以称焉?”
分類:进升
《國語辭典》:登攀  拼音:dēng pān
攀爬登上。如:「他终于登攀到山顶上了。」
《漢語大詞典》:晚登
指迟开花。 三国 魏 钟会 《菊花赋》:“早植晚登,君子德也。” 唐 杨炯 《庭菊赋》:“当此时也,弱其志,强其骨,独岁寒而晚登,雨还风去,天长地久,纯黄象於后土。”
分類: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