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颍考叔


《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
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

例句

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侯继时从王谔辟)

典故
向古人求

相关人物
刘备
 
陈登


《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附《陈登传》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例句

垂老遇君未恨晚,似君须向古人求。 杜甫 相逢歌(一作从行)赠严二别驾(一作严别驾相逢歌)

典故
元戎小队
  
小队出郊
 
小队春行
 
小队登临
 
小队红旗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严中丞枉驾见过〉【案:原注。严自东川除西川。敕令两川都节制。】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地分南北任孤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白帽应兼似管宁】【皂帽还应似管宁】【皂帽应兼似管宁】。寂寞江天云雾里【今日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典故
炎汉自勒兵
 
白登围
 
白登道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参考典故
出平城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3753~
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馀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唐·颜师古注:「白登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馀里。」

例句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李白 关山月

动询黄阁老,肯虑白登围。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报韦尚书(之晋)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杨凭 边塞行

合昏玄兔郡,中夜白登围。 沈佺期 关山月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 陈子昂 答韩使同在边

典故
一弦

相关人物
孙登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孙登〉~2426~
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时时游人间,所经家或设衣食者,一无所辞,去皆舍弃。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亦不应。

例句

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國語辭典》:先登  拼音:xiān dēng
1.最先到达。如:「捷足先登」。《韩非子。内储说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
2.指先锋。《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3.比喻出众。如:「百谷之中,豌豆最为先登。」唐。柳宗元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将入道序:「众皆曰纳言曾孙也,而又有是,咸推让为先登。」
《國語辭典》:寻花问柳(尋花問柳)  拼音:xún huā wèn liǔ
1.出外游赏春天的景色。元。谷子敬《城南柳。楔子》:「只等的红雨散、绿云收,我那其间寻花问柳,重到岳阳楼。」《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样好天气,他先生正好到六桥探春光,寻花问柳,做西湖上的诗。」也作「觅柳寻花」、「问柳寻花」。
2.比喻狎妓。《金瓶梅》第八十一回:「韩道国与来保两个,且不置货,成日寻花问柳,饮酒宿娼。」也作「觅柳寻花」、「问柳评花」、「问柳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