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痴狗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声闻缘觉之二乘。大品般若经十五曰:「须菩提!譬如狗不从大家求食,反从作务者索。须菩提!当来世间善男子等,弃深般若而攀枝叶,声闻辟支佛所应行经,当知是为菩萨魔事。」三论玄义曰:「大品呵二乘为痴狗,净名贬声闻为败根。」
痴取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愚痴之烦恼。取为烦恼之异名。
【佛学常见辞汇】
愚痴的烦恼。取就是烦恼的别名。
痴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使之一。愚痴之烦恼也。使为烦恼之异名。
【佛学常见辞汇】
愚痴的烦恼。使就是烦恼的别名。
痴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禅定而无智心者。观音玄义上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辖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智慧的禅定。
痴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毒之一。愚痴之烦恼能毒害人者。
【佛学常见辞汇】
三毒之一。(参见:三毒)
三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三根: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瞋毒,恚忿之心名为瞋。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为痴。心性闇钝,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智度论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大乘义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止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智度论十九曰:「一切三界无常,为三衰三毒火所烧。」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佛学常见辞汇】
贪、瞋、痴。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佛学次第统编】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贪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著为性。
二、瞋 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瞋恚之想,是谓之瞋,瞋者憎恚为性。
三、痴 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瞋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瞋毒〕,忿怒之心,名之为瞋。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痴迷
【佛学大辞典】
(术语)痴心迷于理也。止观五曰:「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变作无明,起诸颠倒善不善等,如寒来结水变作坚冰。」
痴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性痴闇,惑于理者。止观五曰:「无明痴惑,本是法性。」
痴猴
【佛学大辞典】
(譬喻)凡夫认虚为实。如痴猴捉水中之月。止观一曰:「痴猴捉水中月。」(参见:猕猴)
痴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愚痴与贪爱。三毒中之二。愚痴为父,贪爱为母,而生一切之烦恼恶业。大日经一曰:「劣慧诸众生,以痴爱自蔽。」探玄记七曰:「痴爱是苦因。」止观九曰:「爱茧自缠,痴灯所害。,百千万劫。」观音别行疏曰:「无明为父,贪爱为母,六根男六识女为媒嫁,生出无量烦恼之子孙。」
【佛学常见辞汇】
愚痴和贪爱。愚痴为父,贪爱为母,和合而生出一切的烦恼恶业。
痴纲
【佛学大辞典】
(譬喻)愚痴为三德之一。为发一切烦恼之本,故譬之于网之纲。万善同归集五曰:「沃渴爱之甘露,截痴纲之慧刃。」
痴网
【佛学大辞典】
(譬喻)愚痴之缠绵譬如网。唐华严经一曰:「令诸众生永割痴网。」
痴慢
【佛学大辞典】
(杂语)愚痴与我慢。起信论曰:「远离痴慢。」
【佛学常见辞汇】
愚痴和我慢。
痴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多种之愚痴也。楞伽经二曰:「外道痴聚。」
痴灯
【佛学大辞典】
(譬喻)凡夫譬如蛾,愚痴譬如灯火也。止观五曰:「爱茧自缠,痴灯所害。」
痴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缚之一。愚痴之烦恼,缠绵而不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