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痒痒挠儿  拼音:yǎng yǎng náo ér
挠痒痒的器具,多用竹、木等制成,长柄,一端有弯形梳齿儿
《高级汉语词典》:痒疹  拼音:yǎng zhěn
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普遍萌出的瘙痒的小丘疹
《漢語大詞典》:痒滋滋(癢滋滋)
形容按捺不下某种兴奋的情绪。《人民日报》1959.5.11:“老猎手心里痒滋滋的,他信得过自己百无一失的枪法。在他眼前,仿佛闪现出那将要应声倒下的猎物。”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二:“她听到他提‘我们的计划’,使她心头痒滋滋的,他完全把她当成自家人了。”
《漢語大詞典》:痒噱噱(癢噱噱)
痒得忍不住要笑出声来。《扬州评话选·天齐庙包公断太后》:“这个当差的把 范仲华 周身一摸,摸得 范仲华 痒噱噱的。”
《國語辭典》:膝痒搔背(膝癢搔背)  拼音:xī yǎng sāo bèi
比喻言论不当,做事不得要领。汉。桓宽《盐铁论。利议》:「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国语辞典》:七年之痒(七年之痒)  拼音:qī nián zhī yǎng
源自由汤姆伊威尔、玛丽莲梦露主演的好莱坞著名电影。片名原名为The Seven Year Itch。内容描述一位男人结婚七年之后,趁太太携子外出渡假,另结新欢。本指婚姻多年之后,对平淡规律生活,渐感无聊乏味,而产生非分之想,成为感情的转捩点。后借此片名作丈夫出轨或外遇的代称。
《国语辞典》:皮松骨痒(皮松骨痒)  拼音:pí sōng gǔ yǎng
形容人得意忘形,露出轻狂或不端庄的模样。《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般用金花䌽币为纳聘之仪,选了吉期,皮松骨痒,整备做转运使的女婿。」也作「皮风骚痒」。
《国语辞典》:皮风骚痒(皮风骚痒)  拼音:pí fēng sāo yǎng
形容人得意忘形,露出轻狂或不端庄的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少年心性,见说有些口风儿,便一团高兴,皮风骚痒起来。」也作「皮松骨痒」。
《国语辞典》:麻姑搔痒(麻姑搔痒)  拼音:má gū sāo yǎng
传说汉孝桓帝时,麻姑降蔡经家,蔡经见其鸟爪,默念可用来搔背痒,而遭鞭打。见晋。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
《国语辞典》:搔到痒处(搔到痒处)  拼音:sāo dào yǎng chù
比喻正合心意,极为痛快。如:「这几句话正搔到痒处,只见老爷爷一直点头,颇为赞赏。」
《国语辞典》:搔著痒处(搔著痒处)  拼音:sāo zháo yǎng chù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分明是饥时饭,渴时浆,正搔著痒处。」
《国语辞典》:揉著痒处(揉著痒处)  拼音:róu zháo yǎng chù
别人所说的话或做的事,正是自己希望听见或看见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正欲誇逞自家手段,这一问揉著痒处。」
《国语辞典》:浮皮蹭痒(浮皮蹭痒)  拼音:fú pí cèng yǎng
形容不仔细、不认真。如:「他做事总是浮皮蹭痒、马马虎虎,叫人看不过去。」
《国语辞典》:虎头上搔痒(虎头上搔痒)  拼音: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在老虎头上搔痒。比喻冒犯有权有势的人物。《英烈传》第五一回:「你这贼,可不认得耿将军,竟来虎头上搔痒。」
《国语辞典》:搔首不知痒处(搔首不知痒处)  拼音:sāo shǒu bù zhī yǎng chù
形容人惶急无主,手足无措的模样。《贯华堂古本水浒传》第三八回:「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也作「挠首不知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