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痒处搔
  
仙爪
 
背痒搔
 
鸟爪仙
 
仙爪爬
  
鸟爪侍娘
 
仙人抓
 
麻姑抓痒

相关人物
蔡经
 
麻姑

参考典故
沧海桑田
 
麻姑


晋·葛洪《神仙传》卷二《王远》
麻姑手爪似鸟,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远已知经心中所言,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莫见有人持鞭者。
《太平广记》卷六十〈女仙五·麻姑〉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及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著朱衣,虎头沵囊,五色之绶,带剑,少须,黄色,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馀,不从道行。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明钞本访下有麻姑二字)。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馀年,尊卑有叙,修敬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按:本书卷七王远条。登山颠倒应作食顷即到)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来(明钞本来作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馀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柏灵(集仙录四灵作炙。按柏当作貊。貊炙、见干宝搜神记),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麻姑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嫞,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例句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李商隐 海上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杜牧 读韩杜集

羽衣使者峭于鹤,鸟爪侍娘飘若花。 赵嘏 赠王先生

《漢語大詞典》:痒处(癢處)
(1).发痒的部位。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搔。” 宋 李之仪 《清平乐·听杨姝琴》词:“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不着痒处。”
(2).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聂绀弩 《血书》:“那些教义除了告诉他们怎样做顺民以外,与他们心里的痒处又有什么关系呢?农民是不愿意从那些教义得到什么知识的。” 梁斌 《红旗谱》四一:“一阵话搔着 张嘉庆 的痒处,他不耐烦地说:‘得啦……我哪里比得过 江涛 ?’”
《国语辞典》:搔到痒处(搔到痒处)  拼音:sāo dào yǎng chù
比喻正合心意,极为痛快。如:「这几句话正搔到痒处,只见老爷爷一直点头,颇为赞赏。」
《国语辞典》:搔著痒处(搔著痒处)  拼音:sāo zháo yǎng chù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分明是饥时饭,渴时浆,正搔著痒处。」
《国语辞典》:揉著痒处(揉著痒处)  拼音:róu zháo yǎng chù
别人所说的话或做的事,正是自己希望听见或看见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正欲誇逞自家手段,这一问揉著痒处。」
《国语辞典》:搔首不知痒处(搔首不知痒处)  拼音:sāo shǒu bù zhī yǎng chù
形容人惶急无主,手足无措的模样。《贯华堂古本水浒传》第三八回:「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也作「挠首不知痒处」。
《国语辞典》:抓著痒处(抓著痒处)  拼音:zhuā zhe yǎng chù
找到问题的重点或症结。《朱子语类辑略。卷七。总训门人》:「而今都只在那皮毛上领会,尽不曾抓著痒处。」
《国语辞典》:拨著痒处(拨著痒处)  拼音:bō zháo yǎng chù
搔著痒处,正合心意。《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这方氏本又是按捺不下这点春情的半老佳人,一见了孙三郎如此卖弄,正拨著他的痒处。」
分类:合心心意
《漢語大詞典》:搔着痒处(搔着癢處)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语本 唐 杜牧 《读韩杜集》:“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抓。”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
《國語辭典》:搔痒(搔癢)  拼音:sāo yǎng
用指甲抓痒处。如:「隔靴搔痒」。
《國語辭典》:呵痒(呵癢)  拼音:hē yǎng
搔人痒处。如:「她们二人互相打闹呵痒,笑成一团。」
《國語辭典》:膝痒搔背(膝癢搔背)  拼音:xī yǎng sāo bèi
比喻言论不当,做事不得要领。汉。桓宽《盐铁论。利议》:「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国语辞典》:挠痒痒(挠痒痒)  拼音:náo yǎng yang
一种用手搔人痒处,逗人发笑的动作。如:「挠痒痒的动作太过狎昵,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也不可以随便开玩笑。」
《国语辞典》:麻姑搔痒(麻姑搔痒)  拼音:má gū sāo yǎng
传说汉孝桓帝时,麻姑降蔡经家,蔡经见其鸟爪,默念可用来搔背痒,而遭鞭打。见晋。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
《漢語大詞典》:麻姑搔背
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谓仙人 麻姑 手纤长似鸟爪,可搔背痒。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 明星玉女 备洒扫, 麻姑 搔背指爪轻。” 金 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其小乐天甚矣漫赋三诗为白傅解嘲》之三:“妙理宜人入肺肝, 麻姑 搔背岂胜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只愁今夜里,少一个 麻姑 搔背眠。”
《漢語大詞典》:麻姑爪
麻姑 的手。 宋 苏辙 《赠吴子野道人》诗:“道成若见 王方平 ,背痒莫念 麻姑 爪。”后指美女子灵巧、纤长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