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食道癌  拼音:shí dào ái
病名。发生于食道的癌症。病发初期,只是感到饱胀或胸骨下有压迫感。当肿瘤逐渐长大,则会造成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甚至有口水增多、食物反流或口臭的现象。
《国语辞典》:肾结核(肾结核)  拼音:shèn jié hé
病名。因结核杆菌侵入肾脏,引起频尿、尿中带脓或血,或排尿时疼痛等症状。
《国语辞典》:肾盂炎(肾盂炎)  拼音:shèn yú yán
病名。肾盂发炎的疾病。多因输尿管与膀胱间的瓣膜闭锁不全,使细菌得由膀胱沿输尿管进入肾脏,造成尿液反流、郁积而引起发炎。症状包括腰疼、发烧、脓尿、频尿等。
《国语辞典》:肾脏癌(肾脏癌)  拼音:shèn zàng yán
病名。发生于肾脏的恶性肿瘤。可分为成人肾实质癌、肾盂癌、小孩肾原细胞癌。成人肾实质癌最常见,大都到晚期才有血尿、腹痛、腰痛、肿块、恶心、呕吐、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的发生。小孩肾原细胞癌也称为「韦恩氏瘤」,是小孩子生殖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瘤。
《国语辞典》:钱儿癣(钱儿癣)  拼音:qián ér xiǎn
病名。一种皮肤病,形状像铜钱样的圆形癣。
《国语辞典》:炭疽病  拼音:tàn jū bìng
1.病名。为炭疽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通病。病畜的症状是发高热、痉挛、口和肛门出血、胸部、颈部或腹部肿胀。人感染后,则发生皮肤脓疱、咳嗽、吐痰、呼吸困难、脾肿胀等症状。
2.植物叶部、枝干或果实呈斑点凹陷型病徵的病害。由真菌引起,在病斑上形成无性孢子堆,呈粉红黏状物。
《国语辞典》:酮体症(酮体症)  拼音:tóng tǐ zhèng
病名。因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的代谢异常,使动物体内酮体的贮积增加,造成代谢障碍。
《国语辞典》:天疱疮(天疱疮)  拼音:tiān pào chuāng
病名。因免疫原因,破坏表皮细胞间黏著构造而引起细胞间分离而形成水泡,泡体大小不一,小如豌豆,大如鸡蛋,泡皮薄且透明,容易溃破。多发生于成人。
《国语辞典》:嗜睡症  拼音:shì shuì zhèng
病名。为大脑内控制睡眠部位发生障碍的神经疾病。其症状是无法抑制的突然在白天入睡,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好发于青春期男性。此症和平日因工作过度、肥胖、使用药物或喝酒引起的打瞌睡无关。可开予兴奋剂或采取防范措施,以免在睡梦中发生意外。
《国语辞典》:髓膜炎  拼音:suǐ mò yán
病名。为小儿神经系急性疾病,因细菌感染或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有发烧、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服用抗生素,可得到良好的疗效。
《国语辞典》:水俣症(水俣症)  拼音:shuǐ yǔ zhèng
病名。有机水银中毒引起的疾病。受害的主要器官为大脑皮质,主要症状有手足麻痹,步行困难、运动失调、震颤、失智、听力及言语障碍、隧道视野等。
《国语辞典》:水中毒  拼音:shuǐ zhòng dú
病名。因人体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水分,肾脏无法排泄而导致血钠过低的一种疾病。通常有昏迷、抽筋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肝厥
病名。病发时状如癫痫。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有一男,嗣为王。时未满岁,有眚病”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名为肝厥,发时脣口手足十指甲皆青。”《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等到 傅抚院 送客回来吃饭,姨太太肝厥已平下去了。”
《國語辭典》:疳积(疳積)  拼音:gān jī
中医上指小孩面黄肌瘦、肚腹膨胀的症状。一般临床徵状有毛发稀落、易怒、吸吮手指、腹泻等。多因断奶过早、饮食不节制、腹中有寄生虫所引起。
《国语辞典》:高山病  拼音:gāo shān bìng
病名。攀登高山时,因体内的平衡调节不能适应低气压,导致缺氧,而引起耳鸣、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称为「高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