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毛囊炎  拼音:máo náng yán
病名。一种皮肤病。为毛囊的发炎症状,有微痛、红肿、长脓疱等现象,可因感染、刺激、体质等因素产生。
《国语辞典》:蒙古症  拼音:méng gǔ zhèng
病名。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缺陷,病患第二十一对染色体比正常数目多,呈三体状态。其症状有发育迟缓、抵抗力弱、先天性心脏病、智能不足等。由于脸部前额宽、鼻梁扁塌、眼距大、双眼细长往上吊,貌似蒙古人,因此称为「蒙古症」。现已称为「唐氏症候群」(Down syndrome),不再用「蒙古症」。
《国语辞典》:马鼻疽(马鼻疽)  拼音:mǎ bí jū
病名。一种侵害马类为主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于肺、鼻黏膜、皮肤及其他内脏形成结节及溃疡为特徵。
《国语辞典》:卵巢炎  拼音:luǎn cháo yán
病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卵巢发炎,可能产生急性或慢性脓肿。患者有下腹疼痛、发烧、背痛等症状,常与输卵管和附近组织并发为子宫附属器炎。
《国语辞典》:皮肤癌(皮肤癌)  拼音:pí fū yán
病名。发生于皮肤上的癌症。医学上主要可分成棘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三类,前二类治瘉比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后者死亡率却相当高。据调查,白种人、常晒太阳及长期接触焦煤、沥青的人,罹患皮肤癌的机会较高。
《国语辞典》:皮肤炎(皮肤炎)  拼音:pí fū yán
病名。皮肤因摩擦、日晒、冷热、过敏等原因而导致的炎症。病患的皮肤会发红、水泡、肿胀、流水、有痂皮、变厚或脱皮等症状。
《国语辞典》:脑栓塞(脑栓塞)  拼音:nǎo shuān sè
病名。脑血管突然被血液带来的血块、肿瘤细胞、细菌集团等所阻塞。常见的原因是心脏病引起脑部缺血,以致脑细胞坏死,加上血液循环不良使化学物质聚集,形成脑水肿而压迫其他脑组织。通常是急性发作。
《国语辞典》:脑肿瘤(脑肿瘤)  拼音:nǎo zhǒng liú
病名。因脑部组织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而产生异常细胞团块的疾病,包括脑本身各种细胞、脑神经、脑膜、头骨、脑下垂体及由其他器官转移的转移性脑瘤,有良性及恶性两种。
《国语辞典》:尿布疹  拼音:niào bù zhěn
病名。以尿布包裹的部位,皮肤因受到尿液刺激,出现斑点,发痒、溃烂的病症。
《国语辞典》:尿毒症  拼音:niào dú zhèng
病名。由于肾脏功能衰竭,无法排出体内的含氮废物,因而积存在血液与组织中所导致的中毒病症。有呕吐、头痛、痉挛等症状。对身体的破坏性大,容易致死。
《国语辞典》:脓毒病(脓毒病)  拼音:nóng dú bìng
病名。一种迁徙性脓肿,是由化脓组织侵入血液的细菌,或裂为小栓的脓性血栓,随著血流将毒素带到全身的器官及组织中,而使身体多处发生脓肿。
《国语辞典》:脓痂疹(脓痂疹)  拼音:nóng jiā zhěn
病名。一种脓化性皮肤病。因受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皮肤上生水疱或脓疱,破裂、乾燥后结痂。多为儿童所患。也称为「脓疱病」。
《国语辞典》:巨人症  拼音:jù rén zhèng
病名。因脑下腺前叶分泌生长激素的细胞增生或发生肿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致患者身材异常高大,明显超过同一种族、相同环境条件的正常人之平均身高标准。体力呈先增强、后衰退的现象。可以放射线照射脑下腺或手术切除肿瘤治疗,但已造成的高大身材,不能复原。
《国语辞典》:菌血症  拼音:jùn xiě zhèng
病名。细菌由败坏的组织进入人体,然后再进入血液中的病症。常见于许多的感染病。若细菌量少,则会被人体的防禦系统消灭;但如果人体抵抗力低弱或细菌的毒性太强而无法消除时,则会引起败血症。
《国语辞典》:筋膜炎  拼音:jīn mò yán
病名。常发生于足部,由位于足底靠近足跟处的肌鞘发炎而引起。常会造成站立或走路时足跟剧痛,且从足底向前蔓延,经常是只有单侧脚有此现象。发病原因不明,通常与肥胖、鞋不合脚,或站立太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