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软下疳
砂眼
菌质
口蹄疫
狂犬病
脚癣
结核病
梅毒
麻疯
淋病
《漢語大詞典》:软下疳(軟下疳)
病名。病原体是软下疳链杆菌,通过性交感染。在生殖器外部形成溃疡,疼痛,高热,病灶周围组织柔软。
《國語辭典》:砂眼  拼音:shā yǎn
病名。一种具传染性的眼睛疾病。眼睛结膜受病毒感染,形成颗粒状的小滤泡,状如砂粒,故称为「砂眼」。感染砂眼后,通常会有眼睛分泌物增加、畏光等情形发生。
《国语辞典》:菌质(菌质)  拼音:jùn zhí
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会危害植物、动物、昆虫等的原核类病原体。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形体为多形性,平时需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它的丝状结构。菌质本身对四环黴素极为敏感,可抑制其细胞膜的合成。
《國語辭典》:口蹄疫  拼音:kǒu tí yì
偶蹄目动物的急性、热性与接触性传染病,由病毒所引起。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口腔黏膜、蹄冠及趾间皮肤的真皮部长水泡并且溃烂,口吐白沫。
《國語辭典》:狂犬病  拼音:kuáng quǎn bìng
病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猫、狗、牛、羊等家畜,人或其他牲畜被患病的牲畜咬时,亦可能感染。狂犬病毒进入动物体内,可潜伏四至六周。症状为食欲不振、发烧、头痛、狂叫、见水即产生咽喉痉挛,最后全身麻痹而死。治疗的方法是在三天内注射抗毒血清。也称为「恐水病」。
《國語辭典》:脚癣(腳癬)  拼音:jiǎo xiǎn
病名。一种由皮癣菌感染足部所形成的皮肤病。症状是起水泡、奇痒、抓破后流黄水,严重时会导致溃澜。脚趾之间为好发部位,也称为「足癣」、「香港脚」。
《國語辭典》:结核病(結核病)  拼音:jié hé bìng
病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人体内各组织都可能受侵犯,以肺脏最多。病患常有疲乏、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以抗结核药治疗为主,必要时再加手术治疗。除了人之外,家畜也可能发生。简称为「结核」。
《國語辭典》:梅毒  拼音:méi dú
病名。一种性病。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潜伏期约三星期。症状是先在局部(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第二期则产生全身性红疹,第三期则造成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
《國語辭典》:麻疯(麻瘋)  拼音:má fēng
病名。由麻疯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侵犯皮肤黏膜及末梢神经。可分为结核型与开放型两种,前者不具传染性,后者则具传染性。也称为「麻风」、「痲风」、「痲疯」、「大麻风」、「癞病」。
《國語辭典》:淋病  拼音:lín bìng
病名。主要经由性行为传染的一种性病,是由革兰氏阴性淋病双球菌所引起,潜伏期长短不定。其症状有尿道口疼痛、解尿困难伴有灼热感,及出现黏液脓性分泌物。淋病主要影响生殖系统,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