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狭心症(狹心症)  拼音:xiá xīn zhèng
心绞痛的别名。参见「心绞痛」条。
《國語辭典》:心绞痛(心絞痛)  拼音:xīn jiǎo tòng
病名。发生于胸骨后、心前区及胃区的深层痉挛性疼痛。大多因冠状动脉罹病,不能向心肌输送充分的含氧血所引起。多于体力活动过多或情绪过分激动后发作。可藉由休息、投用硝酸甘油等缓解症状。也称为「狭心症」。
《国语辞典》:尿道感染  拼音:niào dào gǎn rǎn
尿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扰,会出现痒、小便疼痛和尿道内有分泌物的情形。最后形成尿道炎。如:「平时多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可减少尿道感染的机会。」
《国语辞典》:疼痛医学(疼痛医学)  拼音:téng tòng yī xué
指研究及治疗人体感觉疼痛的专科医学。举凡由神经末稍刺激传导系统,而在脑内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的体验,都可以属于疼痛的感觉,如头痛、背痛等。在传统麻醉医学中,作疼痛的定义、分类、传导、治疗等方面研究者,可分支为疼痛医学。
《国语辞典》:膀胱炎  拼音:páng guāng yán
病名。指膀胱发炎,主要症状是膀胱灼热感、尿道痛、排尿时疼痛及尿液出现多量白血球。
《国语辞典》:痛点(痛点)  拼音:tòng diǎn
1.生理学上指司痛感的感觉接受器,分布于全身,只要受到刺激,就会引起痛楚的感觉。
2.由体内疾病所表现于体外的疼痛症状。大多发生在脊椎、经络循行等固定位置。
《国语辞典》:骨膜炎  拼音:gǔ mò yán
病名。骨膜受细菌感染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红肿、疼痛、发热等现象。
《国语辞典》:额风痧(额风痧)  拼音:é fēng shā
中医上指风邪侵入额中,以致额上疼痛的病症。
《国语辞典》:擦剂(擦剂)  拼音:cā jì
一种外用的液体或半固体制剂,通常用来缓解肌肉或关节疼痛或僵硬,施药后须用力搓揉。如擦劳灭。
《国语辞典》:舌炎  拼音:shé yán
舌头表面呈红肿、疼痛、乾燥的现象,有时产生溃疡,甚而扩至整个口腔。
《国语辞典》:肌痹(肌痹)  拼音:jī bì
肌肤疼痛或肌肉失去感觉的症状。
《国语辞典》:镇痛剂(镇痛剂)  拼音:zhèn tòng jì
一种减轻或除去疼痛的药物。常见的药物如用于解热镇痛的乙醯胺酚(普拿疼)与阿斯匹灵,及用于癌末与烧烫伤病患的吗啡等。
《国语辞典》:步伐异常(步伐异常)  拼音:bù fā yì cháng
因跛脚或关节肿大、肌肉疼痛等生理疾病导致行走时步伐与常人不同,称为「步伐异常」。
《国语辞典》:催泪瓦斯(催泪瓦斯)  拼音:cuī lèi wǎ sī
一种化学战剂。受攻击者会出现眼睛刺痛灼热、泪涕齐流、呼吸困难、喉管疼痛、头晕目眩、恶心、皮肤疼痛等症状,但不会致命。
《国语辞典》:消炎药(消炎药)  拼音:xiāo yán yào
能缓解发炎症状、减轻疼痛的药物。